36招阳明心法带你走出人生困境,227.,薛侃录心上学

时间:2024-04-21 14:17:32/人气:129 ℃

立平老师导读

| 正文 |

45.33

马子莘问:“修道之教,旧说谓圣人品节吾性之固有,以为法于天下,若礼、乐、刑、政之属。此意如何?”

先生曰:“道即性、即命,本是完完全全,增减不得,不假修饰的,何须要圣人品节?却是不完全的物件。礼、乐、刑、政是治天下之法,固亦可谓之教,但不是子思本旨。若如先儒之说,下面由教入道的,缘何舍了圣人礼、乐、刑、政之教,别说出一段戒慎恐惧功夫?却是圣人之教为虚设矣。”

子莘请问。

先生曰:“子思‘性、道、教’,皆从本原上说。天命于人,则命便谓之‘性’;率性而行,则性便谓之‘道’;修道而学,则道便谓之‘教’。率性是‘诚者’事,所谓‘自诚明,谓之性’也;修道是‘诚之者’事,所谓‘自明诚,谓之教’也。圣人率性而行,即是道。圣人以下,未能率性于道,未免有过、不及,故须修道。修道则贤知者不得而过、愚不肖者不得而不及,都要循着这个道,则道便是个教。此‘教’字与‘天道至教’,‘风雨霜露无非教也’之‘教’同。‘修道’字与‘修道以仁’同。人能修道,然后能不违于道,以复其性之本体,则亦是圣人率性之道矣。下面‘戒慎恐惧’便是修道的功夫,‘中和’便是复其性之本体,如《易》所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中和’‘位育’便是尽性至命。”

——摘自《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原文版·薛侃录45.33》

| 读后感 |

孟子辟告子“义袭”。所谓“义袭”,就是学圣贤的样子,不是临摹圣贤之心。结果,学得假模假样,遇事靠不住。

阳明先生告诉我们,要从心上学,从心上用功。心上一分,德上就有一分,行上自然就有一分。这才是有源之井水。

近代之所以很多人批评传统文化,就是因为很多人读书读成“义袭”,甚至连义袭都算不上,纯粹是追求名利的工具。

这不是圣贤学问有问题,而是读书人有问题,“委屈了自己,冤枉了圣贤”。

推荐

  • 1法律事务专业就业前景167
  • 2喜迎国庆节活动策划方案414
  • 3超拽搞笑的经典语录252
  • 4阿留传阅读答案356
  • 5国务院批复河北冀州撤市设区308
  • 6初中国旗下演讲稿301
  • 7胃酸过多烧心吃什么好153
  • 8给快递员的表扬信范文精选392
  • 9最近b站封号:受黑客攻击万条数据外泄228
  • 10柚子厨吧:柚子社出新作消息柚子厨普天同庆366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