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球最实用的九种技巧:打球的来龙去脉都讲清楚了

时间:2023-12-01 03:50:22/人气:208 ℃

来得正是时候!

正盼着再有个正手挥拍的视频,适时赶到。真是那句话:一想娘家人,孩子他舅舅就来了!

横板,正手攻球徒手挥拍。今天借这个机会,把前些时候我请大家点评另外一个徒手挥拍视频的话题,再重新咀嚼一下。

大家的点评都很好,这里我不能、也不该用苛刻的套话来要求大家。

确实,我这个人教学不爱夸别人。这是有点儿那个!但我得找补一句,咱们这个平台,之所以有价值,就是因为技术含量高,我不能把教学水准往下拉,恳请大家谅解。

实况解说谈徒手

今天我换个方式,使用类似于实况解说的形式,谈一谈这位朋友的视频。

首先,由于逆光拍摄,几乎都是动感的画面,但我还是认为这位朋友的握板浅了,虎口离开拍肩的距离稍微大了些。

有人会不以为然,我的观点是,既然是初学,为什么不一步到位呢?球友们估计大多数没有教小孩子打球的经验,这个东西,上手就要提要求,就不难!

就是我爱用的一句话:开口奶必须要吃好,真等到2-3年后,两面交换使用时发现板形不稳定,乱晃的时候再改,对不起:晚了!

一板板说

这个视频一共是23板,大家听我道来:

前三板,还没找到感觉,有点儿上下颠的路子,大臂,特别是肩是紧的,前臂也是紧的。

后面的几板球,大臂和肩用得多了,尽管画面不完整,有点儿用肩把动作挥过了头的赶脚!

我猜是想接近左肩方向了。

但到了第10板,前臂的感觉初现曙光,到了第13板之后,前臂打开的的环节让我们能比较清晰的看到了,而且几乎延续到了视频的结束。

关键看板形!

就这么正面看,可能是站位过近了,这里一是他的身高,二是动作外形,他的动作从始至终都是向上多于向前,不用问,迎前击球的感觉不足是定论。

还有就是击球时的板形,前压过多了。

朋友,你没开始挥动之前的那一放,板形就可以,但挥动开始,板形就不对了。第10板之后,那个板形是蹭着打球的板形,即便是拉球,这个板形也不行。大家可以看板形与台面的夹角大概是40多度了。

我教小孩子攻球,85度!出界是好球,能打开往回调容易,压得过多,蹭着打,不用多,2年你就再也改不过来了,为什么?

除了所谓的肌肉记忆之外,是成年人知道怕死了!出界球一出现就慌神了,马上前压,优点是到台率高了,但是前点发力攻、发力拉就离你而去了,变成了怂正手。而且还回不来了!

结论:

稍退10几公分,双脚展开些,这样你的含胸收腹就有了空间,这时再着重强调髋关节的引动及挥拍。

开始时要匀速,还得连续。是那种绵绵不断,类似于荡秋千似的感觉,几乎无需发力。把动作打成动感的,活的动作。

初学者必须要体会乒乓球的发力是起自脚下,最初练发力必须有用重心带动动作所产生的那种惯性的力这个基本概念,是由髋关节作枢纽,最后体现在力贯板头的。不要小看了这些,练出来你受用一生。

推荐

  • 1关于批复的范文259
  • 2关于幼儿老师心得体会397
  • 32020年6月大学英语六级听力场景词3篇259
  • 4鲜人参炖鸡汤的功效作用和做法152
  • 5篮球训练的周记370
  • 6女性黑眼圈代表着什么250
  • 7护士表扬信范文推荐315
  • 8用如履薄冰造句364
  • 9有什么好的工作可以在家做?可以居家做的10种工作496
  • 10micro usb转lightning评测:大功率充电数据高速传输性能双优437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