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养教育?慢养良育,总序189

时间:2024-05-20 08:57:15/人气:174 ℃

出生第880天(一)(总序189):小孩儿也会抱大腿

今天是周末,早上起来她问妈妈:“妈妈今天上班吗?”妈妈说:“今天妈妈不上班。”又问:“爸爸今天上班吗?”我告诉:“爸爸今天也不上班。”接着问:“今天去奶奶家吗?”妈妈说:“今天爸爸妈妈陪你在家,你不去奶奶家。”随后,她自言自语的说:“我跟爸爸好,跟妈妈好,不跟奶奶好。”妈妈听了后奇怪的问:“你昨天晚上从奶奶家出来,不是还跟奶奶好呢吗?”她自言自语的说:“上次还跟奶奶好,这次不跟奶奶好!”这样的场景像极了一个下属在跟一位领导表忠心。可能是前一段时间她总喜欢跟妈妈对立,得知今天不去奶奶家,没有爷爷奶奶的庇护,所以赶紧向妈妈表表忠心以取悦妈妈。

随着她一天天长大,又一个新的心理功能出现了——虚假自体(如果不理解什么是自体,就简化理解为虚假的自己)。虚假自体是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首先提出的儿童心理学概念。一个婴儿出生以后,看似家长在没黑天没白昼的辛苦的伺候着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无所不应。但实际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去适应父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调整自己的心理姿态,以顺从的心理样貌掩盖自己的真实需求,以求得父母的抚养和照顾。

所以,养育过程是一个父母和孩子相互适应的过程,亲子双方都在痛苦中寻求着生存和发展。父母总是说“我太难了”,孩子也会说“宝宝心里苦”。没有谁是轻松随便能长大的。

虚假自体是我们每个人的性格里面都存在的,只是轻重不同而已。例如,我们对一个新认识的朋友都会首先采用“社会礼节”性的姿态去相互接触,这就是虚假自体,但是是一种趋于健康的虚假自体。当然,也有很严重到病态的类型。例如,一个人工作非常努力,近乎疯狂的占据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在地位和财富上都取得了非常显赫的成就。但是他不敢让自己停下来,因为他的潜意识知道,只要停下来他就会发现这个在现实世界中近乎疯狂的人是虚假的自己,他害怕看到一个空空如也的真是自体。当有一天他因病不得不停下来的时候,他可能会突然意识到他现在所获得的一切都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他的全部努力都是为了迎合小时候父母的殷切希望,顺从社会中病态价值体系的衡量,所有的努力中唯独没有为了自己内心需求那部分。更可悲的是,他发现真实的自己距离现在的自己很远,那么陌生那么模糊,不知道自己真正想成为的是什么样的人,想要的是什么过程和经历。过往的一切努力在灵魂的拷问面前全部归零。(2015.12.21)

推荐

  • 1《熊出没之夺宝熊兵》读后感347
  • 2孩子医保在哪里办理384
  • 3关于同桌的你作文406
  • 4有趣的实验作文300字307
  • 5田野打稻机183
  • 6一年级儿童画封面设计431
  • 7关于读书励志的范文368
  • 8精选迟到检讨书汇总5篇235
  • 9郑成功短视频 高晓松再曝雷人郑成功原本不姓415
  • 10华为平板mate pad pro测评10.8寸:华为mate,padpro121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