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彝人古镇欢庆火把节:遇见楚雄我在火城等你

时间:2024-04-28 01:33:25/人气:355 ℃

给火过节,给眼睛过节,给嘴巴过节,给心灵过节,给乡愁过节。楚雄彝族火把节,这个用火降服星斗的节日到来时,我都要点燃心中的吉祥火把,唱响心中的火把恋歌。

彝族火把节是一部让我读了很多年的古老厚重深刻的史书,常阅常新。围绕火把节产生的多种多样的传说,让我一直在解读,至今还不能尽释。一说与作恶之神抗争,以火烧死害虫,这是对火把节最多的解读。二说纪念南诏火烧松明楼惨死之人,那天的火把异常明亮。三说源于诸葛亮火攻瘴气,火把让大地平安。四说火焚魔哈宫殿,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五说阿南殉夫扑火死,国人燃炬吊之成节。六说星回于天,彝人以此为度岁之日,会饮成节。七说部落抗击外来敌人,得胜举火把庆祝。对于生活在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大小凉山、乌蒙山间、金沙江畔、红河两岸的彝人来说,火把节的传说与起源,大同而小异,不论哪种传说都那么厚重,不论哪种传说都让人感悟颇多,不论哪种传说都值得永久纪念。与恶势力抗争,用火消灭害人虫,为人间迎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幸福,这个与彝人精神契合的内容,得到的认可度最高。

篝火狂欢。楚雄日报全媒体记者 夏天彧 摄

在思考火把节的时候,有时我把它当作一座山,一座耸立在心海之上的高山,云雾不能掩其形,风雨不能摧其势。有时我把它当作一条河,一条脉动在血管之中的大河,源远流长以至春秋不老,滔滔不绝以至江河万古。有时我把它当作一株树,一株缀满民族魂的长青巨树,彰显生生不息的高贵,凝铸着无法击败的风骨。有时我把它当作一片土,一片历经磨难总能春暖花开的沃土,滋长家国情怀的伟大胸襟,诞生辉煌思想的文化宝库。我始终认为,彝族一年一度欢度火把节,是对民族心灵的呵护,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敬祝。

小时候,火把节到来,我经常参加的活动,就是到长冲坪或老木坝观斗牛,一堆力与另一堆力相撞碰出全场惊叫,让人精神振奋。结伴而去,结伴而回,家里已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炖出香喷喷的大肉。那是一个极端困难的时代,再穷再苦,火把节到了,村里都会安排杀牛斩羊,按人头分配,一家一份。在大人的世界,里面拥有的是团结心和凝聚力,在我们小孩这里,里面满满的都是欢乐和幸福。村里祭祀,都是在杀牲前举行的,各家各户的家祭,则在牛羊肉煮好后举行。毕摩长篇大论,村老不厌其烦,我们人小,不懂其奥,没有耐心认真观摩,只关心什么时候杀牛斩羊。杀羊,耳朵根对耳朵根下刀,一刀下去,鲜血哗哗,接了一盆又一盆,也是我们渴望已久的舌尖上的舞蹈。杀牛,其实应该叫打牛,用一块黑布盖住牛的眼睛,对着两角间最硬的地方,抡圆大锤,一锤下去,如山的牛轰然倒下,四肢蹬直变僵硬,一滴血不见,牛的生命就结束了。解牛时,牛血凝结成块,全从胸腔里面掏出来。一般而言,我们都看不到这一步,便冲去更好玩的地方了。回忆过去,让我感慨,一年到头难得见到几滴油星子的年代,火把节的奢侈不言而喻。

左脚舞狂欢,不见不散。楚雄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建波 摄

饭后,玩火把和跌脚,才是全村狂欢的高光时刻。老家的山上有一种火把树,冬天砍柴的时候,家家都会砍一些回来,趁新鲜,拿刀拍拍树干,然后抓住两头一扭,树就会开裂,晒干后,平时用以晚上照明走路,到火把节时,三棵捆成一束,就是非常好的火把。这种火把,易燃耐烧,很受乡亲们青睐。玩火把的精华在撒松香,松香制作简单,到山上找一些接近腐烂的大松树干,敲碎,晒干,拣出松树分泌出来的明油——这东西如果不拣出来,撒松香的时候变成火星溅到人的皮肤上,会烫伤人的——然后将其磨成粉,装入袋中备用。火把节到来,大人小孩,每人装上一小袋,在屋里院中门外驱邪的时候,抓一把松香出来,撒在燃烧的火把上,一时火星四射,光芒耀眼。各家各户的火把离开家,到田间地头驱害,然后汇集到村中广场上,大家相互撒松香祈福,以示一年清洁,以求获得吉祥如意。此时,到处火光四溅,犹如繁星落入人间,蔚为壮观。待火龙喷火祝愿结束,人们把火把放到广场中央,汇聚成一堆巨大的火把,不断将松香粉撒入火堆,以助火势,一时间火焰腾腾,照亮一张张欢笑的脸。如是,吉祥火把的概念便深深刻入我的心坎。

此时,村中乐手吹起竹笛,跌脚打歌活动开始,男女老幼齐上场,跳起黄灰做得药。这种药,就是让人心态年轻的神药。在我们村里打歌,跳的是一种彝族歌舞与傈僳族歌舞融合而成的一种套舞,从四步起脚不跺,到一跺脚二跺脚三跺脚直到八跺脚。八跺脚又称八脚穿花,舞步繁复,舞姿优美,是彝族歌舞中的精品。这一整套跳完,已经过去两三个小时。人们又在场坝中央摆上一张桌子,放上几坛酒,在家没有喝够的,接着再喝一台。之后,年纪大的老人,被瞌睡虫叮到的小屁孩,陆续离场,回去享受火把节之夜的梦之香甜。其他的青壮年,又从头耍一回,到夜深时,家长们也相继离场。玩到天亮的,都是精力旺盛的青年男女,舞步轻扬,加上歌声不断,非常提神。

撒火把。楚雄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洪 摄

随着对众多彝族支系文化的深入了解,我对火把节的形式、内涵和精神有了新认识,对吉祥火把的情愫又进一步,更明白了火把节文化的价值。

彝族火把节,从祭火开始。火之舞,就是彝族的精神之舞。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从宙斯身边盗火到人间,是一种借他人之物造福人间的表述。彝族不同,永远靠自己。所谓左手是爹,右手是妈,有了双手就有了爹妈,生存和发展都靠双手来创造。正如《梅葛》所唱:“远古的时候没有天,是我们来造的天;远古的时候没有地,是我们来造的地。”从无到有的造天造地精神,就是彝族人勇于面对任何困难的创新精神。火的发现也一样,不靠天,靠自己。彝族文献中有始祖阿普笃慕用石撞击取火的神话:“有一个人王,有两只眼睛,世界上没有火,他造出火来。他吃不动果子,用石头打,打出火来啦。”彝族有了火,就要想办法保住火种,于是火就有了自己的家,这个家叫火塘。

彝人居住的地方,山高谷深,海拔高差悬殊动辄上千米,如果碰到山下鲜花怒放,山顶寒风凛冽,甚至雪花飞扬,完全不用奇怪。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无处不在的立体垂直气候,使保温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缺衣少穿的时代,火成了人们最好的依靠,这就是火塘与彝族人息息相关的现实因素。几千年来,居住在地形复杂、地势险要,气候多变的山区半山区的彝族人,从游牧到定居,起房建屋,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火塘。时间长了,人们对火塘的感情也有了微妙的变化,渐渐把火塘视为家庭的象征。这样,火塘中的火之熄和燃与家人的命运祸福密切相关,火塘事关存亡,是大事中的大事,火塘便成为生活的核心。

篝火燃起,左脚调唱起。楚雄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建波 摄

除了阿普笃慕以石撞火的神话外,彝族神话中还有火神阿依迭古,传说他就是住在火塘里的,只要火不熄灭,他就不会离开。许多地方的彝族,深受其影响,常使家中火塘长年不熄。彝族人在火塘里烧火,都要添加栗木或疙瘩,这些木柴变成炭后,不易熄灭。家里不用火时,用灰烬盖住火炭,使其在灰内阴燃;用火时只需扒开燃灰,加上松明柴草,一吹便能复燃。这种火,就是人们称颂的万年火。

楚雄州委宣传部在拍摄大型人文丛片《火之舞——告诉你一个楚雄》时,我记得当时的副部长李怡有感于彝族火文化的魅力,写下了情深传神的主题歌《阿依迭古》:

从前山上的歌啊,被风吹走了。

从前河边的舞啊,被水淹没了。

从前石头里生出来的火啊传下来哟,

阿依迭古,

火塘连着彝家人的生命啊,

火把照亮彝家人的心哟,

阿依迭古。

彝族对火的崇敬,可与日月比辉。武定罗婺彝族认为,太阳是天上的火,火是人间的太阳。有了火塘,夜晚来临,天上的太阳休息去了,人间的太阳一样与人相伴。彝族人晚上喜欢坐在火塘边话桑麻,喜欢聚拢在火塘边喝酒。这种火笼酒喝的是沟通交流,喝的是平等协商,喝的是达成共识,火笼酒一喝,大事小情都能谈妥。在火塘边沉浸于一种暖融融、乐陶陶的气氛里,身心得到放松,世界变得美好。

彝家嫁女,染成火红颜色的火盆是必不可少的嫁妆。火盆是可移动的火塘,陪嫁给远嫁他乡的女儿,送上的是娘家的味道和温暖,送上的是娘家的牵挂与祝福。火盆及配套的火扇、火钳、火炭,寓意女儿红红火火出嫁,祝愿开创更加红火的生活,一生吉祥平安。

彝族人崇火尊火祭火敬火,因此,被称为火的民族。火把节就是彝族人给火过的节日,与火神同乐,以实现自己的红火愿望。楚雄彝族火把节从迎火祭火开始,以玩火颂火达到高潮,以拜火送火收尾。

火把节期间的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夜景。楚雄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洪 摄

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开心快乐是这个节日的主旋律。最美的风景是人,火把节期间,盛装的彝族人,欢乐的楚雄人,满怀期待、兴高采烈地来到楚雄参加火把节的远方贵客、四海嘉宾,就是最美的风景。火把节到来时,三山之间,二水之域,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参加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真真是“好玩呢地方好玩的人,楚雄好地方”。千里彝山像翻腾的大海无比热闹,村村寨寨都会宰羊杀猪,以酒肉迎接火神。夜幕临近时,城市乡村,人们会在合适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边唱古歌边舞,火把点燃后,儿孙们从老人们手里接过火把,先照遍屋里的每个角落,再到田边地角照亮庄稼,以熊熊烈火漫山遍野驱邪除灾。

玩火颂火把火把节推向高潮,不仅仅是耍火把,举办刺激的项目,举行热闹的活动,去赶火热的集市,也是火把节题中应有之义。各种竞技比赛在城市、在乡村、在山野纷纷拉开帷幕,开展得如火如荼。斗牛、赛马、跳笙、摔跤、射弩、磨担秋、选美,有力的碰撞,有美的交融,有爱的呼唤,你方唱罢我登场,或人头攒动,或挥汗如雨,或热火朝天,笑盈盈金沙风,火辣辣彝山情,不忘,难忘,想忘也忘不掉。火把山街、物资交流会、饮食文化街,则是普通民众趋之若鹜的地方。四海客商云集,五洲货物齐聚,高中低端商品琳琅满目。高端的叫时尚,中端的是通货,低端的为土特产。楚雄山珍,彝族服饰,都是抢手货。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羊汤锅一条街,楚雄哨区的、牟定凤屯的、双柏太和江边的、南华山区的、姚安左门的、大姚昙华的、永仁宜就的、元谋姜驿的、武定白路的、禄丰黑井的,那些喝山泉水的、吃中草药的、啃食硝盐的,一群群品质上乘的本地小耳朵黑山羊,离开山林,回村入市,进厨下锅,成为大众欲罢不能的美食,舌尖上的幸福可以让人回味三五年。几家人家相约,选一家中意的,七八人一桌,美酒配美食,将火把节的幸福一锅端,这是羊汤锅一条街的标准操作模式。火把节的味道里有了羊汤锅,这味道就有了温馨,这味道就有了吉祥。真的,吃着热乎乎香喷喷的羊汤锅,喝着亮汪汪清醇醇的小灶酒,听着火辣辣的敬酒歌,跳着激情澎湃的左脚舞,我的心与彝山彝水齐沸腾,我的爱与彝心彝意共徜徉,这个火把节就是最好的火把节。

傍晚时分,成千上万的火把形成一条条火龙,进行火把******。不管是在乌蒙之巅,还是在红河之滨;不论是在高峰山乡,还是在平坝城镇,凡举办火把节的地方,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来到一个中心活动区域,最后形成篝火的洪流,烧红头顶的朗朗天。威楚大地多吉祥,去年北斗今又回;彩霞满天醉歌舞,星辰沐河人不归。这就是火把节高潮应有的模样,不醉死你也要羡慕死你。

送火祈福是火把节的尾声,盛大的火把节结束时,要举行撒火把、送火把仪式。在城市,这个仪式已经简化成歌舞狂欢。在广大乡村,夜幕降临时,各家各户点燃火把,大人小孩手持火把,边走边撒松香,来到村中广场,大家聚在一起拜火,举行送火仪式,祭师念经祈祷火神赐给子孙安康和幸福,赐给人间丰收和欢乐。然后,人们将火把送至指定地点焚烧殆尽,借此驱邪消灾,求得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彝族火把节是我国十大民俗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不止是彝族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时代赋予火把节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让火把节有了活的灵魂。它不仅仅是祭祀火神、宴饮唱歌的节日,已成为进行文化思想交流和商贸流通的重要平台,荟萃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见证了民族文化的不朽生命力,促进了文化对内对外的交流,增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展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生命精神独立性的坚守,彰显了民族精神的永恒价值,成为了全民的盛典。

中国火城,火火楚雄。遇见楚雄火把节,请你伸出温暖的手,与身边的另一只手紧紧相握。这是历史的遇见,是诗意的遇见,是幸福的遇见。到楚雄火把节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只要高举吉祥火把,你就是最受欢迎的人。(卡 罗)

推荐

  • 1共青团入团申请模板三则334
  • 2除夕夜吃饺子作文379
  • 3驾考科目二倒车入库怎样找准点161
  • 4照进窗棂的阳光326
  • 5学音乐课教学计划115
  • 6肺气肿的护理方法及措施有什么428
  • 7三年级英语下册质量检测题309
  • 8柳喑花明造句185
  • 9魏夫人笔阵图:书论,连载六卫夫人笔阵图192
  • 10qq播放器是免费的吗?腾讯下架,QQ影音所有版本320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