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成器的四种征兆,人不成器的征兆人到四十

时间:2023-12-15 16:16:54/人气:296 ℃

古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大致意思就是,一个人成年后的心理和个体性格,会在童年时期反应出来。幼年时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

在我看来,通过3岁和7岁这么小的年龄人漫长的人生,未免有些浮夸。俗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四十岁才应该是决定人这辈子能否有出息的风向标。

人这辈子成不成器,青年时期一定有所征兆。而人活到四十,还庸碌无为,也定有所端倪。

有人说“大器晚成”,沉下心来,蓄势待发,未来可期,无需惊慌。

那需要多少储备力量作为后盾,才能成就自我呢?只有在年轻时做出深厚积累,才可能在中年有所建树。

人到四十,性格已经定性,习惯也已经固化。如果这时还保留一些不好的习惯,很可能会收获一个失败的人生。

人到四十,还喜欢做这三件事,这辈子大概率没什么出息。

1.沉迷于无用的社交

但我想说一句,孤独很正常,不必急着把所有人都请进生命里。

《三十而已》里面的顾佳是个很有野心的女人,所以她才想尽办法挤进了富太太圈。

她为了谋求富太太们的资源,又是光着脚给人家送东西,又是给人家做蛋糕.

她生生地把自己变成了“丫头”,却一样被圈子里的富太太们看不起。

顾佳拼命挤进去的富太太圈子,却最终发现根本不适合自己。

我们要知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圈子,并且不止一个圈层,生活朋友圈、职场资源圈等等。

但有一点是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对于成年人来说,你的水平能力就决定了你能拥有什么样的圈子。

与只会攀比的圈子交往过密,最可怕的,便是养成了他们对利益得失斤斤计较的观念。

聪明的人懂得分辨交际圈的价值,知道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摆脱“无谓社交”,是放过自己。

曾在网上看过关于钱钟书的小故事,和大家分享下。

一次,一位颇有身份的人想去拜访钱钟书。

那人刚迈进门,钱钟书就隔着门缝,探出头来婉拒到:“谢谢!我很忙!我很忙!谢谢!

在他看来,无意义的社交,远远不如花点时间,经营好自己的小圈。

名人都知道拒绝无谓的社交,何况是我们普通人。

年轻时我们有时候是身不由己,总是怀着侥幸的心理去参加一些无用的聚会。

40岁后,我们就再也不用委屈自己,减少一切无谓的社交。

朋友不在多,而在精。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记得前年过年的时候,老家的初中同学突然联系到我,让我参加三十年的初中同学聚会。

而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回家后的一个星期内,我竟然收到了3个同学的借款请求,而且张口就是十万。

回深圳后,我默默退出了那个微信群,删除了同学们的联系方式。

像是治愈了顽疾后的身心俱轻,离开一个毫无是处、只会让自己反感的交际圈,你会突然发觉自己的耳边一片清净,心情也会随之舒畅起来。

无谓的社交或者聚会,只是不同圈子的硬性加入,带有目的性的社交,更会增添人的烦恼而已。

远离这种圈子,是放过自己,也是放过别人。

2.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

村上春树说:“人活着,就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无忧、无虑、无怨、无悔。”

这是因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容易收获发自内心的喜悦。

巴尔扎克在年轻的时候,父亲要求他去学习法律,巴尔扎克却与父母亲的愿望相左。他立志要做一位伟大的作家。

为了得到父母的支持,他勉强与父母达成协议:两年内,如果创作不成功,就回去当律师。父母每月只提供他120法郎生活费。

而生活的拮据,让他每天只能以牛奶面包果腹。

而就是这样的生活,也没有维持很久,两年后,巴尔扎克并没有如愿写出作品,他的父亲也停止了对他的资助。

但巴尔扎克并没有妥协,继续顽强地进行创作,十年后,终于写出了代表作《人间喜剧》。

就是因为巴尔扎克喜欢创作,他才最终取得成功。这是源于他的喜欢,他的热爱。

年轻时,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爱好和兴趣。但是为了迎合社会,为了挣钱,我们会找出各种理由让自己放弃爱好。

现在我们选择了重新捡回自己的爱好,不仅是对自己年少时的致敬,也是完成自己年少时的梦想。

虽然我们不希望能做出怎样的成绩,但是收获却是意想不到的,可以让人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

古天乐前几天在抖音上说:“很多人关心我累不累,其实能为热爱的事情努力,我很幸福。”

古天乐这几年一共建了132所学校,所以网友都亲切地叫他古校长,网友、粉丝的称赞能让她开心,但发自内心的喜欢更重要。

只有自己喜欢的事,做起来才有劲头,才不知道累,没有乏味的感觉。

所以古天乐才不会感到累,才会觉得幸福,觉得快乐。我们也从中真正体会到了“痛并快乐着”的含义。

三、喜欢炫耀,不低调行事

培根说:“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轻视的,愚蠢之人所艳羡的,诌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时他们也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语的奴隶。”

喜欢炫耀的人,最终只会被生活打脸,失败也是必然的。

《西游记》中孙悟空就是因为炫耀师傅的袈裟,勾起了金池长老的贪念,在两个徒孙的怂恿下,下定决心烧死唐僧,抢了袈裟占为己有。

而金池长老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袈裟同样吸引了黑熊怪的惦记,黑熊怪趁乱卷走了袈裟,金池长老也自尽身亡。

孙悟空也最终受到了血的教训,不仅差点害死了唐僧,还把寺院烧得干干净净。

孙悟空是个极其自负的人,但苦于只空有一身本领。

他炫耀师傅的袈裟,就是因为他内心的不自信。

他身边已经无旁物可以炫耀,唯一就是师傅的锦襕袈裟。

只有内心不自信的人,才会炫耀自己。炫耀自己的宝贝,炫耀自己的钱财,炫耀自己的才能或者本领。

炫耀是内心自卑的表现。俗话说:“缺什么,你就会炫耀什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只有自卑的内心,你才会去炫耀。

你生怕被别人看不起,生怕被别人看扁。为了你可怜的自尊,你一直在表现,一直在炫耀。

让我们纵观社会上:越有钱的人越低调,而那些没钱的人才会装有钱。

这就是广东人穿着拖鞋T恤的人,极有可能是富一代富二代的原因。

近期,江西一个微信昵称为“周劼”的人火了。

他在网上大肆炫耀自己的豪宅和自己的人脉圈,但是结局是他不仅毁掉了自己,还毁掉了自己一家人。

这是炫耀的人的结局,他们大多很坑爹,坑家人。而那些低调的人,虽然很有钱,却从不高调晒家产。

我们要知道:我们自己过得好不好,是活在自己的幸福里,而不是活在别人的嘴巴里。

炫耀是内心骄傲的表现。

《三国》中许攸就是因为炫耀而招徕杀身之祸的人。他自恃功劳而自大,不仅没把许褚这些名将放在眼里,还直呼曹操的小名,最后被许褚杀而后快。

一个内心骄傲的人最终用自己的生命告诉我们:不要太高估自己的才能,天外有外,人外有人。

你所做出的成绩可能在别人眼里只是沧海一粟而已,骄傲的人才会去炫耀自己的本领,或者自己拥有的一切。

低调,是态度,不炫耀,则是一种智慧。

炫耀的人炫耀的天花板,可能只是别人的地板。无所顾忌的狂妄自大,只会成为别人的笑柄。

不炫耀,谦虚,会让你飞得更高,低调,会让你走得更远。

说到最后,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有出息呢?答案就是,在年轻的时候,培养好习惯。

《悔学》有曰:“玉不琢,不成器。

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

人要成为有出息的人,必定要经历过千锤百炼,才能成为佼佼者。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路上从来不缺有经历、有历练的人。

“台词大王”王志文也经历过挫折,经历过无戏可拍。但是他却真正的平静下来,苦练台词,终于成为了一代台词界的大佬。

生活从来没有捷径而言,只有勤奋,才能补拙。

只有在年轻的时候,孜孜不倦,才能在四十的时候,有一份专属自己的功名和成就。

推荐

  • 1电暖器怎么修理150
  • 2电脑经常蓝屏死机重启该怎么处理358
  • 3七笔五行属水的字大全281
  • 4工作失职造成客户投诉的检讨书范文138
  • 5最新高中新生军训心得体会286
  • 6湖南对口职高可以考哪些学校154
  • 7土家族婚嫁习俗275
  • 8新学期的英语作文3篇271
  • 9路堑边坡变形监测总结,物探法在公路高路堑边坡处治中的应用407
  • 10老式手机万能充电器的妙用 手机充电器一年不拔费钱九毛288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