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为人处世要有智慧:鬼谷子,会说话是修养管住嘴是教养

时间:2024-05-11 05:59:22/人气:391 ℃

​ 佛说:善护口业,不叽他过。口业有两种:一种是搬弄是非,一种是制造是非,这都是口舌的恶业。

这个世界上本没有是非,话说的多了,便有了是非!

倪邱(化名)最近遇到了一件头疼的事儿:

“阿信,前些日子,我们公司在竞聘。照理说,这次我是十拿九稳,一来在公司干了那么多年,二来业务做的也不错。可是,我却失败了,不知道下次又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有机会呢。”

阿信问:“相信你肯定知道失败的原因吧。”

倪邱叹了口气说:“知道,都怪我这张破嘴。上个月,我们部门聚餐。酒足饭饱过后,就开始瞎聊。一想到可能要升职,我就有些得意了,没管住嘴,说错了话。”

阿信说:“说来听听?”

倪邱说:“办公室的一个同事老张,平时跟我关系还不错。聊天时,我把他当自己人,就多说了一句:‘科长太不是东西了,平时老是给我穿小鞋,要不哥们我早升职了’。老实讲,科长平时对我并不坏。”

阿信说:“结果,话传到你们科长耳朵里了?”

倪邱叹了口气说:“哎……都怪我这张破嘴,瞎说话,怪不得别人。”

是啊,鬼谷子不就一直提醒我们嘛:口可以食,不可以言。饭能乱吃,话不能乱说。

管不住嘴巴这件事,其实古已有之。

请听题:蜀汉时期,诸葛亮去世后,谁最有可能接班?

说是姜维的?肯定是被《三国演义》洗脑了。论资排辈,姜维早着呢,那应该是谁呢?

杨仪!

很显然,杨仪也是这么想的,他本以为排挤掉了魏延,自己就万无一失了。知道诸葛亮病重,就一直等着接班。史料记载的很清楚:自以为功勋至大,宜当代亮秉政。杨仪觉得自己是老资格,应该接诸葛亮的班了,舍我其谁?

当然了,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天生喜欢自作多情。实际上诸葛亮根本看不上杨仪,觉得这人不靠谱。

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

诸葛亮觉得杨仪这人心胸狭窄,不适合提拔。诸葛亮心里有更合适的人选是:蒋琬。

结局是尴尬的,蒋琬后来居上成功接班了。杨仪顺利的明升暗降,坐了冷板凳。

给你,你服气吗?

“我老杨论资排辈,论能力,论人品,哪一点比小蒋差?”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杨仪积极发扬风格:拽!在下属面前拽,在上级面前也拽。动不动就给领导甩脸色、抬杠、摆老资格是常有的事情,史料记载:

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注意这个“叹咤之音”,很显然杨仪有事没事唉声叹气,而且是发自内心的。

杨仪的嫉妒之火被点燃了!

请听题:如果你是蒋琬,你会喜欢杨仪吗?

你会讨厌!

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一般有两个选择:争和不争,明智的人选择后者。所谓争就是,跟杨仪这样的人争的怒发冲冠、金刚怒目,结果呢?

你跟他人一般见识,说明自己格局也一般。

这就好比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会遇到杠精一样。就说阿信自己吧,总会遇到一个陌生人,冷不丁发来一条信息:

“我觉得你不行,我觉得你不如我。”,没头没尾的,连个理由也不给。

这时候,争吗?时间那么宝贵,跟一个陌生人为了所谓的“厉害”争个面红耳赤,有意思吗?

当然不争。不争,一般而言有两种方法,客气点说一句:你是对的,让他继续自我感觉良好。如果不客气呢?

压根别理他!

很显然蒋琬用的是后者,压根不搭理杨仪。工作那么忙,杨仪爱咋咋地!

杨仪见没人搭理自己,他突然感觉到了一阵孤独、寂寞、冷。根据心理力学守恒定律,一个人内心有气,发生了作用力,他就一定会发泄出来。

终于有一天,有一个人推开他的家门,原来是老同事费祎。杨仪感动了,我相信他的眼角里会闪烁着泪花的。

别人见自己得罪了领导,跟领导冷战,都避之不及。费兄弟居然主动看望自己。 一个人如果寂寞了,他会有个最典型的特征:爱说话,特别想倾诉。杨仪也是如此,

“当年要不是我除了魏延,就凭他小蒋凭什么骑我头上?”

“我跟丞相多少年了,他小蒋才几年?”

“丞相在的时候,我管后勤,我们配合的多好。”

成功者喜欢感慨过去的失败,失败者喜欢追忆过去的成功,很显然杨仪是后者。

遇见故人,杨仪忍不住了,不断宣泄情绪的发牢骚。但是话多了就容易出错。有时候,一个人作死,其实是拦不住的。

“老费啊,当年我要是投靠曹家,兄弟怎么会落魄到这步田地啊。”他喝了口酒接着说:“我后悔啊,肠子都悔青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杨仪一席话是让费祎听“明白”了:

“这是有反心啊,居然想投靠曹操。”

真是这样吗?这其实真是发牢骚,但是有些话真不能乱说的。杨仪亏是在江湖上混的人,难道他就不会想想,为什么这个节骨眼上,费祎会去他家呢? 是爱吗?

是责任吗?不不不,明显是去试探杨仪的。杨仪居然什么都没看出来,白混了那么多年。

职场上,哪有那么多爱?

于是一转身,费祎就给领导打了小报告:杨仪有反心。这可不是阿信胡编乱造的,史料记载:

祎密表其言!

公元前235年,是杨仪人生中最难以忘却的日子:他被开除了,废为平民,流放汉嘉郡。或许你会说了,只是发发牢骚,骂骂人,口业造的不深嘛。

是啊,杨仪也这么想,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有事没事造口业,比如史料记载:仪至徒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

很显然老杨同志虽然下岗了,但是他嘴没下岗。注意“诽谤”这个词,再注意“激切”这个词。为了诋毁领导,情绪失控、丧失理智的杨仪已经不惜造谣、污蔑、诋毁领导。总之,什么话难听说什么,真话假说一通说。

终于上面忍无可忍了,结果你懂的!

呵呵,杨仪恐怕不会知道,他不下岗,他始终是别人上位的阻碍。不下岗,他的老同事怎么上位?

“谢谢老杨成全!”

费祎一转身成了蜀汉三代目丞相,接了蒋琬的班。

有一件事,我们要提一下,诸葛亮病危时。老板刘禅曾经去问过诸葛亮的接班人选的事儿。

“用蒋琬吧。”

“除了蒋琬之外呢?”

“费祎也行。”

这套候选人名单里,压根就没有杨仪。

费祎之所以会打小报告,一方面是为自己上位扫清障碍,更重要的是,他跟蒋琬才是穿一条裤子的。

这就好比当年阿信在职场上被人出卖时,那人真诚的看着阿信的眼睛说:“是我出卖你的,毕竟跟你相比,我跟总经理的关系更近些。”

坦白讲,时至今日,我都觉得很有道理! 都是出来混的,大家那么忙,哪有空讲感情?

在残酷的现实世界里,口业本是是非根。话说的多了,是非也就多了。

可是人总是要开口说话的,所以我们应该:多积口德,少造口业。具体怎么做呢?圣严法师给了个建议:少批评,多赞美,是避免造口业的好方法。

有朋友说,既然如此,那就干脆不说话,当真如此?非也!会说话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修养。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说话最能暴露一个人,恰当的时候说话是智慧,沉默的恰当也是一种智慧,是积口德。就如鬼谷子说的:口者,心之门户。你安的什么心,就会说什么话!祸从口出,口是心的门户,如果能减掉口业,就可以减少许多的灾祸。真正的修行人,不仅修心,也修说话的艺术。心越定,越会说话。

知道怎么说话,知道何时说话,知道不乱说话,这才是人生最好的修养。

人跟人之间的差距,有时候就体现在说话上。同样是说话,有人是积口德,有人是造口业。

有诗为证:语言轻薄已心寒,况复描摹到笔端。可惜才华皆误用,孽由自作挽回难。

推荐

  • 1最新清明节由来习俗演讲稿298
  • 220句新年激励自己的话198
  • 3简单表达伤心心情的句子素材321
  • 4换蛋蛋是什么梗?473
  • 52019年档案工作计划范文276
  • 6好的学习的方法有哪些321
  • 7学习态度决定我们的学习高度219
  • 8有关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308
  • 9王者荣耀的天美到底去哪了:天美限免皮肤范围限制在普通皮肤上264
  • 10鱼钩怎么选择钩型?你还在为选择哪种鱼钩发愁吗483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