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族颈椎病康复,低头族,的恶梦颈椎病

时间:2024-04-01 21:42:36/人气:348 ℃

随着数码科技的进步,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就是手机已经开始霸占了人们太多的生活空间和时间,从刚开始牙牙学语的幼儿到耄耋之年的老人都在“享受”着手机带给的快乐,越来越多的人做起了“低头族”。

我对自己近2年来在门诊坐诊接触到的病号做了一个统计,颈部疼痛患者,包括比较严重的颈椎病患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年轻化,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什么是颈椎病、颈椎病的成因以及怎么的治疗和预防。

我们先来说一下颈椎病的认识历史。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继发性改变压迫或刺激了邻近组织如神经根、脊髓、椎动脉、食管等引起的临床症候群。

颈椎间盘退变是原发改变,若合并椎管狭窄,早期即可出现症状。遇到外因后蜕变加速,继发改变有髓核突出或脱出、韧带骨膜下血肿、骨赘、颈椎不稳、继发性椎管狭窄等。这些病理过程的出现导致邻近的血管、神经、食管等受到刺激,从而引起临床症状。

颈椎病的病因:

1.颈椎退行性变

2.慢性劳损:a睡眠姿势不良---高枕不无忧b.不良生活习惯(低头族)c.工作姿势不良d.体育锻炼不当

3.头颈部外伤

4.颈部炎症

5.颈椎管狭窄,X线<13mm,CT <10mm

6.颈椎畸形:先天性颈椎融合、寰枢椎发育不良、棘突畸形等。

当然在这些病因当中最常见的还是颈椎退行性变

1.椎间盘变性:A.髓核脱水、弹性降低导致椎间隙高度变低,椎节不稳、减弱或不能缓冲应力。

B.纤维环出现裂纹,形成裂隙。

C.软骨板变性出现较晚,主要是功能的退变。变性时,加剧髓核和纤维环的退变。

2.椎间盘边缘变性:椎间盘变性—髓核突破纤维环至韧带下方---形成椎间盘-韧带间隙---血肿—骨化(骨赘)。

3.颈椎其他部位退变:小关节、钩椎关节、黄韧带、前后纵韧带及项韧带等结构。

分型:

那么颈椎病都有什么临床特点呢?

局部型:1.青少年居多。

2.症状:颈部酸、痛、胀等,以颈后部为主,可放射到枕颈部和肩部,女性常诉肩胛、肩部不适。

3.体征:颈项部肌肉紧张,一侧或两侧有压痛点,活动受限,僵硬,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

4.X线片颈椎生理曲度在病变阶段中断,小关节分开,称为半脱位,因肌肉痉挛头偏歪,侧位片出现椎体后缘部分重叠,小关节也有重影,称双边双突征。

需与颈部扭伤、肩周炎相鉴别。

神经根型:30-50岁多见。

症状:颈痛和颈部发僵,上肢放射痛,根性痛。与受累椎体的脊神经分布区一致。伴随感觉障碍。有时前胸后背疼痛,咳嗽,喷嚏、颈部活动等可加重。上肢沉重,握力减退,晚期肌肉萎缩及肌束震颤。

体征:患侧肌紧张,棘突、脊旁、肩胛骨内侧缘及受累神经支配区域肌肉压痛。患侧臂丛、椎间孔压痛并放射。臂丛牵拉、压颈实验( ),感觉、肌力变化,肌肉萎缩。

影响:椎间隙变窄,骨赘增生,动力片颈椎不稳。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片、CT、MR综合评价。

需与: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尺神经炎、腕管综合征等鉴别。

脊髓型:40-60岁,发病缓慢。

症状:一般先下肢无力、双腿发紧、抬步沉重开始,后跛行、易跪倒(或跌倒)、足尖不能离地、步态笨拙、严重者步态蹒跚、跑步困难。双下肢协调差、不能跨障碍、踩棉花感。上肢一侧或双侧麻木、疼痛,细小动作失灵。脊髓病手:手掌向下手指伸直时小指外展,严重者环小指不能靠拢。手握拳速度慢,10秒内少于20次。重者,大小便失禁,甚至瘫痪。

体征:上下肢痉挛样瘫痪,四肢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阳性。

影像:颈椎退变、骨赘增生,节段不稳。后纵韧带骨化或换韧带钙化,椎管狭窄。MR常发现脊髓前方压迫,若合并黄韧带肥厚,可使脊髓呈串珠样。

需与: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等鉴别。

椎动脉型:表现复杂,需与多种疾病鉴别。

症状:1.眩晕:发作时头转向健侧,病变在对侧。

2.头痛:因头颈部突然旋转诱发,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使侧支循环血管扩张引起,常伴恶心、呕吐、出汗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3.猝倒4.脑神经受损症状5.自主神经症状。

影像:椎动脉造影、MRA检查。

需与:美尼尔氏病、内耳药物中毒、眼源性眩晕、神经官能症、脑动脉硬化症等鉴别。

食管压迫型:进食困难。

X线:前方巨大骨赘。

需排除食管癌、食管炎。

混合型:兼有几种类型颈椎病的特点。

我们要怎么去确诊到底是不是颈椎病?是哪种类型的颈椎病的呢?

这就要结合我们脊柱的查体及影像学检查了。

首先从走路步态上看:

a跛行步态:行走时躯干向患侧弯曲,并左右摇晃。

提示:髋关节脱位、下肢某部位疼痛下肢短缩、骨盆倾斜性病变-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b剪刀步态:双下肢强直内收,步行时一前一后呈剪刀状,步态小而缓慢。

提示:脊髓损伤伴痉挛性截瘫。

c跨阈步态:足下垂,行走时下肢抬的很高,以免足趾碰撞地面。

提示:腓总神经损伤或麻痹,迟缓性瘫痪。

d间歇性跛行:行走时发生小腿酸胀,有跛行,休息则消失,继续行走又可发生。

提示:椎管狭窄 、下肢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

从脊柱形态上看:

(一)脊柱后凸:胸椎多发(驼背)

小儿 —— 佝偻病

儿童、青年——胸椎结核(成角畸形)

胸椎弧形后凸,脊柱强直固定——类风湿性关节炎

老年人——骨质退行性变

(二)脊柱前凸:腰椎多见

(三)脊柱侧凸:佝偻病,慢性胸膜肥厚

脊柱的活动度:

颈椎腰椎活动度大,胸椎活动度小。

骶椎几乎不活动。

活动受限: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骨质破坏、椎间盘脱出。

大家都知道颈椎病会出现神经压迫的症状,它又分为感觉的异常和运动的异常。感觉功能检查:

感觉要求自身二侧比较,远端和近端比较,在病人较安静配合的情况下仔细检查,检查部位暴露良好。

浅感觉

1)痛觉:用大头针轻刺皮肤,每次轻重程度尽量一致。

2)触觉:用棉絮在皮肤上轻轻掠过。

3)温度觉:冷水0-10℃,温水中捞月0-50℃交叉地接触病人皮肤。

深感觉

位置觉:检查者以5°左右的幅度,轻轻移动病人的手指和足趾关节,请病人说出移动方向。

振动觉:将128赫的音叉振动后置于骨隆起处,让病人说出振动的感觉和持续时间

复杂感觉:

定位觉:用手指指出被触部位,正常不超过1cm。

二点辨别觉:测出能区别出二点的最小距离。

图案觉:用钝物在皮肤上画简单图形,请病人识别。

形体觉:凭着手抚摸一种物体,讲出该物体形状、内容。

重量觉:用单手区别重量不同的物体。

对点单感:在身体二侧对称部位,同时给予浅痛刺激或触觉,观察有无一侧刺激不能感受。

运动功能检查

随意运动功能检查。

定义:随意运动是指受意识支配的动作,由骨骼肌收缩来完成。

主动法:是病人做主动运动,以观察其肌力和活动范围。

被动法:是医师给病人某肢体以适当阻力让其抵抗以测定其肌力。

为了了解各肌肉收缩时的强度,便于分析和观察疾病,常用六级分级法以记录肌力大小。

肌力的检查

检查部位

上肢:三角肌,肱二、三头肌,伸、屈腕肌,握力,对指肌力。

下肢:髂腰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腓肠肌,伸、屈趾肌。

肌力分六度:

0度:无肌肉收缩活动。

1度:可看到或触到有肌肉收缩 活动,但无关节活动。

2度:所产生的动作不能胜过其肢体的重力。

3度:可抵抗地心引力而活动。

4度:稍能抵抗检查者的阻力。

5度:正常肌力。

肌张力的检查

检查方法:病人在完全放松情况下握住病人的肢体以不同速度和幅度来回活动,注意所感到的阻力。

异常表现:

肌张力高:

折刀样:见于锥体束病变

铅管样:见于锥体外系病变

齿轮样:见于帕金森氏病

神经反射的检查:

神经反射是通过反弧射的形成来完成。

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又分为浅反射和深反射。

浅反射

腹壁反射

提睾反射

深反射

颈椎病比较重要的一点:病理反射。

(一)巴彬斯基(Babinshi)征:为下肢的的锥体束征。病人仰卧,下肢伸直放松,医生一手握住病人踝部,一手持一头部较尖的木柄或棉签柄,自足底跟部沿足底外侧缘向前划至小趾根部并转向内侧,正常为足趾呈跖屈(为阴性),如出现拇趾背屈其余四趾呈扇形外展即为阳性。无反应为中性,如一侧阴性另一侧中性仍有临床意义。

(二)霍复曼(Hoffmann)征:为上肢的锥体束征。医生用左手托住病人一侧的腕部,并使腕关节略背屈,各手指轻度屈曲,医生以右手食、中两指夹住病人中指,以拇指迅速向下弹刮病人中指甲,正常时无反应,如出现病人拇指内收其余各指也呈屈曲动作即为阳性。在部分正常人可出现双侧对称性阳性,并无诊断意义。

临床意义:当锥体束损害或大脑皮质运动区功能障碍(癫痫发作后),高级中枢失去对脊髓的抑制作用即出现上述病理反射,故也称锥体束征。一岁以下幼儿因锥体束发育不全、深睡、昏迷时也可出现阳性反应。

上肢神经组成

下肢神经组成

对于颈椎病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简单的了解。最后我们来谈一下颈椎病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适应症

1.局部型颈椎病。

2.轻型脊髓型。

3.部分椎动脉型及神经根型。

4.颈椎病诊断依据不足,需边治疗边观察的病人。

5.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的。

6.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及术后康复。

手术治疗

适应症:1.颈椎病发展至出现明显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损害,经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

2.原有颈椎病患者,在外伤或其他原因作用下突然加重。

3.伴有颈椎间盘突出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手术原则:彻底减压、维持稳定、促进融合及恢复颈椎生理序列,同时尽可能减少组织的破坏和损伤。

手术方法的选择:

1.前路手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

2.后路手术:a.单开门椎板减压椎管成形术

b.双开门椎板减压椎管成形术

c.单开门椎板减压椎管成形加内固定术

希望诸位都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摆脱“低头族”的行列,还自己一个健康的颈椎。

感谢您的支持,不足之处请评论区批评指正,点赞加关注,后续更新不迷路!

推荐

  • 1腾达路由器怎么设置远程监控254
  • 2伤感爱情诗句335
  • 3紫薯花生芝麻汤圆的做法433
  • 4小学生法律知识的测试题都有哪些110
  • 5驱动电源的经典广告词392
  • 6怎么样做到销售不累309
  • 7置业顾问工作心得体会271
  • 8细菌性支气管炎怎么治疗好101
  • 9空气炸锅烤奶茶制作方法和配方:空气炸锅烤奶茶最后附上教程205
  • 10朗读者经典片段合拍 见字如面和朗读者的演技总和243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