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到底有多强 秦昭襄王开局要啥没啥

时间:2024-01-09 12:49:21/人气:400 ℃

大家好,我是小步。

【七雄归一系列15】呈上

秦昭襄王,原名嬴稷,是秦始皇的曾祖父。他在位五十六年,是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秦昭襄王这一辈子的功绩,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战国七雄里数得过来的强国,有一个算一个,都赢过。

秦昭襄王在位的五十六年,可谓是含金量极高的五十六年。不过这么长时间的跨度,可并不是秦昭襄王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一部精彩绝伦的群像戏。

而在这部大戏中,秦昭襄王组成了秦国有史以来攻击力最强的黄金组合:昭襄王 魏冉 白起。

一、楚盛魏衰,秦昭襄王低开高走的人生履历1、楚魏力量的博弈,秦昭王的艰难开局

在战国前期,要论哪个国家对秦国的影响力最大,那毫无疑问是魏国。

正是由于魏国的人才溢出,让商鞅、公孙衍、张仪等一个个顶级人才来到秦国,为这个豪迈而又坚韧的国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加上秦惠文王和秦武王连续两代国君,都迎娶了魏国女子为王后,魏国一脉的影响力在秦国达到顶峰。

而这,就是秦昭王开局的背景。

秦昭王:主角的开局条件往往不会太好

秦昭王的母亲是来自楚国的芈八子,也许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陌生。

那么换个名字,芈月,想起来没?

不过很遗憾,真实的芈八子可没有影视剧主角那么耀眼的光环,也没有那传说中的“霸星”命格。

这个“八子”不是名字,而是封号。

要是换成我们熟悉的清宫戏名称,估计连“嫔”都达不到,顶多是个“贵人”级别,并不是个重量级的人物。

所以秦惠文王故去之后,在讨论继承人的时候,芈八子和嬴稷没有任何的优势。

王后的儿子嬴荡,既是嫡子,又是长子,还有王后的魏国势力撑腰,以无可比拟的优势继位,史称秦武王

而我们的嬴稷,则凄凄惨惨地前往遥远的燕国当质子。

如果按照这个剧情发展下去,嬴稷将会默默无名地过完自己的一生,根本不会有什么“秦昭襄王”这个词。

但最好的编剧就是命运,谁也没想到,在秦孝公和秦惠文王连续两代君主待机时间都在二十年以上的情况下,秦武王的续航能力居然如此短暂。

秦武王:我怀疑你在内涵我

年轻人,都有一个诗和远方的梦想。秦武王的梦想就是:要到首都去看一看。

《史记·秦本纪》: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

世界那么大,武王想去看看,这当然没问题。

而且不仅仅是空想,秦武王还能说走就走,你说气人不?

公元前308年,宜阳之战,秦军大获全胜,斩首六万,夺下了韩国的重镇宜阳。

之前我们说过,秦国要想东进中原,最方便的一条道路就是豫西通道。

秦国手中的函谷关就位于豫西通道的中间,只要函谷关能守住,秦国就可以保证关中高枕无忧。

而如果想要出兵中原,则必须将豫西通道的东半段控制在手里。

宜阳之战的胜利,就帮助秦国拿下了东半段。从此以后,整个豫西通道都在秦国的控制之下,秦国进退自如,随时可以进军中原。

而要问这时候周天子的心情,恐怕是一言难尽。因为从豫西通道出来,第一站就是洛阳,周天子表示内心慌得一批。

怕什么来什么,秦武王心心念念要到洛阳看一看,怎么可能不来呢?

结果这一去,就出事了。

秦武王兴致勃勃地洛阳一日游,转到周天子那儿的时候,看见了传说中的九鼎。于是兴致上来了,非要来举个鼎,打卡留念。

如果秦武王能够知道后来的历史,他就一定不要去举这个鼎。因为但凡要达成【力能扛鼎】的个人成就,上天必定会让这个人献祭一些什么东西的。

这一次,秦武王献祭了自己的两条腿。

《史记·秦本纪》: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秦武王诠释了什么叫“欲戴王冠,先承其重”,他的骨骼没能承载他的野心,也没能承载那一口鼎,两个膝盖骨碎了。

秦武王:早知道就不举鼎了~

不过这里有一个疑问,从《史记》记载看,虽然秦武王举鼎的后果很严重,但双腿骨折毕竟是外伤,怎么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不治身亡了呢?

小步推测,一方面是由于在举鼎过程中,由于重量过大,对秦武王的身体造成太大的负荷。具体可参照现在的大力士举重,在挑战极限重量的时候,会造成口鼻出血的现象。

另一方面是在举鼎失败之后,恐怕不仅仅是“绝膑”,那么重的鼎砸下来,可能砸到秦武王其他地方了。

当然,没有明确记载,这只是推测。

不过造成的结果很明确,秦武王出了趟门,人就没了。

这就很突然。

秦武王:我这就退场啦?

秦武王注销账号是痛快了,可留下的一大摊子事却都要别人来收拾。

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这秦王的位子由谁来坐?

由于秦武王走得太年轻,没儿子,这“父死子继”的路就走不通了。只能退而求其次,遵循“兄终弟及”的规矩。

可问题是,秦武王的兄弟不止一个啊~

从嬴稷的角度来看,他有两个哥哥嬴壮和嬴雍,两个弟弟嬴芾和嬴悝,都是竞争对手。

其中嬴芾和嬴悝还好,他们和嬴稷是同一个母亲芈八子,属于内部竞争。可嬴壮和嬴雍就比较棘手了,尤其是嬴壮,他得到了惠文王后的支持,是最大的竞争对手。

大家好,我是嬴壮

芈八子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有出息,但从客观条件来看,她真的帮不上太多的忙:

一是芈八子的级别不高,而惠文王后与秦武王后的身份可以碾压她;

二是魏系势力太过强大,芈八子作为楚系的一员,力量悬殊很大;

三是嬴稷这时候还在燕国当质子,真的是鞭长莫及。

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新的援军入场,嬴稷想要胜过嬴壮争得王位,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芈八子和嬴稷是幸运的,一位重量级的人物站在了他们身后,力挽狂澜帮助嬴稷赢下了王位之争。

这个人就是穰候魏冉。

魏冉

魏冉是芈八子同母异父的弟弟,他从秦惠文王时期就开始担任重要职务了,到了秦武王这会儿,魏冉已经是秦国政坛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虽然没有直接记载,但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命名习惯来看,小步推测,魏冉的父系很有可能与魏国有关联。

要不然难以解释在魏系力量最强的惠文王时期,魏冉就能够得到重用。

同时,魏冉身上另一半楚系的背景,也可以成为惠文王用来制衡魏系的一个很好的棋子。

在这次的王位争夺战中,芈八子争取到了樗里疾的支持,不过真正起到一锤定音作用的还是魏冉。看看太史公是怎么记载的吧:

《史记·穰侯列传》: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

这描述够直白了吧?是魏冉的强力支持,才帮助嬴稷挣到了这个位置。

由此也可以侧面推断,当时魏冉的职务肯定不会低,否则绝对顶不住两位王后的压力。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没解决:就算魏冉摆平了咸阳城中的一切,可嬴稷这时候还在燕国当质子呢。

从燕国到秦国咸阳,直线距离差不多900公里,实际走起来的距离还要更长,还必须要经过燕国和赵国,这绝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而且嬴稷当初凄凄惨惨地去燕国当质子,没人会拦着。可现在要回秦国继承王位,那就不好说了。

有多少人不希望嬴稷回到秦国?

又有多少人希望他半路失踪?

那么燕国和赵国在这件事上是什么表现呢?

《史记·秦本纪》:武王死时,昭襄王为质于燕,燕人送归,得立。

《史记·赵世家》:十八年,秦武王与孟说举龙文赤鼎,绝膑而死。赵王使代相赵固迎公子稷于燕,送归,立为秦王,是为昭王。

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燕国和赵国不仅没有为难,反而一路上包吃包住,派人护送,安安稳稳地把嬴稷送回秦国。

为啥?燕国、赵国什么时候和嬴稷的关系这么好了?

这其中固然有穰候魏冉的影响力,更是因为燕国和赵国此刻有两位明君在位,将嬴稷入秦的利弊看得十分透彻。

燕国的是燕昭王,而赵国的则是赵武灵王。

大家好,我是赵武灵王

先说燕国,燕昭王当初是受到秦惠文王的帮助,才能顺利回到燕国继承王位。有着这么一份情分在,再加上燕国与秦国相距甚远,两国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冲突。

所以燕昭王将嬴稷送回去,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如果成功,嬴稷必然要欠燕国一个人情,秦、燕两国的关系加深;

如果失败,对燕国没有任何损失。

这买卖何乐而不为?

对于赵国,需要盘算的地方更多。在这个当口,赵武灵王刚刚开始“胡服骑射”,还不是后来那个可以和秦国一对一单挑的战国第二强国。

此时赵武灵王的首要目标是解决心腹之患---中山国。

由于在继位的时候,魏惠王带着魏、秦、齐、楚、燕五国联军来压迫赵国,被赵武灵王强硬地顶了回去。所以这一段时期,魏、赵两国的关系一直很紧张。

再加上秦武王虽然在位只有四年,却表现出了极强的对外进攻性,赵武灵王当然不希望再出一个秦武王同款。

相比之下,一直不受重视,被外放当质子的嬴稷,似乎会更温和一些。

如果嬴壮夺得王位,那么秦国内部的魏系力量将再次迎来鼎盛,到时候万一秦国将进攻矛头对准赵国,那可如何是好?

反之,如果赵国全力支持嬴稷的话,一旦成功,秦国同样要欠赵国一个人情,这就能为赵国的崛起争取更多的时间。

你看,谁都不傻不是么?

就这样,内有魏冉、樗里疾,外有燕昭王、赵武灵王,多方合力之下,嬴稷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成功逆袭登上王位,史称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终于正式入职了

不过由于昭襄王是险胜而不是完胜,所以嬴壮、惠文王后这些人心里可是不服气呢!

等转过年来,嬴壮、嬴雍、惠文王后、秦武王后联合起来整了个大活儿,准备把昭襄王踢出董事会,史称“季君之乱”。

又是魏冉,顶住了这一波反扑,将这些反派角色一扫而空。

《史记·秦本纪》: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归魏。

从字面上看,这一波涉及的人员可真不少,而且魏冉下手是真的狠,除了秦武王后被逐出秦国,其他人全部删号,魏系势力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创。

此后,秦昭襄王的位子终于坐稳了。楚系力量得到增强,除了宣太后芈八子和穰候魏冉,还有芈八子同父异母的弟弟华阳君芈戎,昭襄王的同母弟弟高陵君嬴悝和泾阳君嬴芾,合称“四贵”。

秦国,正式进入魏冉时代。

《史记 穰侯列传》: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

二、貌似反派的魏冉

在我们的印象流当中,魏冉似乎是以一个反派形象出现在历史上的。

这主要是因为“远交近攻”这四个字的流传度实在太广,因此大家都觉得秦昭襄王和范雎才是珠联璧合的一对。

既然范雎的“远交近攻”经过验证是正确的,那么之前那个错误的傻瓜是哪位?

哦~就你叫魏冉啊?

对于魏冉的指责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

一是独揽大权,压制秦昭王超过四十年的时间;

二是魏冉奉行“远攻近交”的战略,这几乎成为后人的笑柄。

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魏冉:我笑起来像不像反派?

先说魏冉专权,为什么舅舅总是反派?

之前说过,秦昭王的在位时间很长,足足有五十六年。可在这五十六年中,有四十年的时间都不是由秦昭王说了算。

因为长寿的不仅仅是嬴稷一个人,他的母亲宣太后、舅舅魏冉也是超长待机。

一家人都长寿,这就很难得。

当初嬴稷继位,才十九岁,还是念大学的年纪,所以国家大事都是由母亲和舅舅做主。

他们有一个专有名词----外戚,

皇帝年幼---太后犯愁---找谁帮忙---娘家人顶上”,

这就是外戚的标准逻辑链。

当然,并不是说外戚都不好,历史上有好几位精明能干的舅舅,帮助外甥撑住了局面。

例如,田蚡是汉武帝的舅舅,

长孙无忌是唐高宗的舅舅,

玉皇大帝是二郎神杨戬的舅舅,

而二郎神自己后来也成了舅舅。

二郎神:我也是舅舅

照这么看,怎么感觉这些个舅舅大多都是反派啊?

因为小皇帝总有长大成人的那一天,到时候当然要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而舅舅们当了大哥好多年,再让他们把手里的东西交出去,又有几个能心甘情愿?

有这个根本矛盾点在,皇帝和舅舅们的关系能好吗?

之后的剧本往往是,年轻锐气的皇帝战胜自己的舅舅,获得最终胜利。

标准的勇者屠恶龙的故事。

所以这样的剧本放在魏冉身上似乎也适用:他独断专行四十年,将秦昭王压制了四十年,这可不就是标准的反派权臣吗?

后来秦昭王将他罢免,也就显得那么大快人心。

但事实上,秦昭王在这四十年中,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样被架空,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

从什么地方能证明呢?两点!

第一点,所有的历史记载中,没有任何记载表明秦昭王和魏冉等人有过直接的不满或冲突。

以秦昭襄王在史册中的表现来看,这是一位极有主见、性格强势的君主。

这样的性格,假如是被魏冉压制或者架空,基本上不可能隐忍四十年之久而不反抗的。

如果说第一点是侧面的推测,

那么第二点就是直接的证据了

《史记·穰侯列传》:於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馀。

《史记·秦本纪》:四十二年,安国君为太子。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阳郦山。九月,穰候出之陶。

从记载上看,秦昭王驱逐魏冉等人的时候,没有受到任何阻力。

也不存在“康熙擒鳌拜”那样的激烈场面,甚至这一切都是发生在宣太后病故之前。

这足以证明秦昭王手中的权力,是能够轻易改变秦国政坛局势的。

所以秦昭王和魏冉等楚系力量的关系,更像是一个董事会。

作为董事长的秦昭王,平时乐于见到魏冉等人献策献力。

而需要自己走到台前的时候,又拥有随时掌控局面的能力。


好了!说完了专权,我们再来看魏冉所谓的“远攻近交”,真的有这事吗?

当然,

没有!

详细情况,我们下集细说

我是小步

【七雄归一】系列15,同名视频系列也在更新。

如果觉得不错,那么点赞、转发一下吧~

推荐

  • 1电脑花屏时好时坏是什么原因263
  • 2形容快乐心情说说句子433
  • 3普通员工个人总结3篇308
  • 4鼓励自己的语录句子490
  • 5开学的第一节班会课教案275
  • 6儿童美术简笔画绘画作品图片349
  • 7怀念汪国真老师的作文252
  • 8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158
  • 9大学中途退学档案找不到了怎么办?大学退学后档案怎么处理121
  • 10内存条松脱是什么原因?内存条松动导致的故障现象及解决方法是什么437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