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有什么起源故事?苹果原不叫,苹果

时间:2024-02-16 21:09:50/人气:226 ℃

营养丰富、样子喜人、物美价廉的苹果是中国人心目中不折不扣的“国民水果”,有人经常不加研证地说“苹果是实实在在的外来物种,它最早是元朝之时从中亚地区传入中国的”,但这实际上是对中国苹果起源的一种误解。

早在2千多万年以前,新疆天山山脉下的野生林木中就已经出现了野苹果树,它们的存在一直延续到了今时今日,通过基因测序,科学家们已经证实那里正是我国苹果的物种之源。

有些好奇宝宝不禁想问:在我国古代,苹果这种水果也被人称为“苹果”吗?它还有没有其他名字?

其实,我国古时候不同朝代的人对苹果的称谓还真就不少,他们为这种甜脆绵密的水果起过很多浪漫唯美的名字,并被日本人沿用至今。

中华大地由南至北、自东到西,处处都有品种不一却物美价廉的苹果

被百姓盛赞为“国民水果”的中国苹果其实还有一个专业的称谓——“绵苹果”,也就是说,它与后来传入中国的“异域脆苹果”相对应,其口感绵软、果肉细腻如絮。

无论是牙口无力的老人还是牙齿尚未发育完全的小孩都能轻松咬食这种果质柔甜绵软的水果,这或许就是苹果广受普罗大众的好评与接纳,并且一直是中国人走亲访友、馈赠宾朋之上佳选择的真实原因。

正因为中国苹果广受人们的喜爱,所以中华大地从南到北、由东到西,到处都种植着品种不同却一样果香味美的苹果。

在北方,沙沙绵绵的苹果有“红香蕉”、“黄元帅”、“秦冠”、“金星”、“嘎啦”等数个品种的苹果。

在南方,口感细腻绵润的“泰山早霞”、“巨森”则广受百姓欢迎。

在东部沿海地区,汁水丰富、果肉脆甜的“红富士”、“寒富”、“红将军”种植面积广大。

而在西部边陲,新疆的“阿克苏”苹果、甘肃天水的“花牛”则因光照强烈、含糖量极高而征服了无数人的味蕾。

在中国,甘甜味美的苹果质优价廉,而且在传统文化中寓有“吉祥”、“平安”、“喜庆”之意,人们过节的时候喜欢摆放苹果果盘、探亲访友时喜欢馈赠苹果。

高度的亲民感和吉利的寓意让苹果这种水果种植面积广大、种植历史悠久,还享有“温带水果之王”的美誉

古人如何称呼“苹果”

古时候,人们亦将苹果唤做“柰”、“林檎”、“文林果”以及“频婆果”等若干别名

“柰”是人们对古代一种苹果的最早称谓,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千古名篇《上林赋》中写道:“枇杷橪柿,亭柰厚朴”,这里边的“柰”就是蔷薇科苹果属的一种植物,其果实恰如一个个鹌鹑蛋大小的苹果,学名为“花红”,有些人也称其为“沙果”、“文林果”。

晋代郭义恭在其所著的《广志》中有载:柰有白、赤、青三种,张掖有白柰、酒泉有赤柰,人收之以为脯,如收藏枣栗一般。

魏晋之时,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写道:魏明帝时,诸王朝夜赐冬成柰,此柰乃从凉州而来。

“林檎”是古人对苹果的又一种称谓,林檎是古时候南方出产的一种既小又微酸、且肉质绵软的一种绵苹果。

那么为什么它被叫做“林檎”呢?

其实是因为古人通常在野外偶遇这种果子的时候,同时会发现很多林中的禽鸟也极其喜欢啄食这种小苹果,于是就称之为“林檎”,或者又谓之“来禽”

盛唐之时,古人在书籍里详细地描述了西域苹果的外观,认为其与林檎极其相似。

后来,一些唐代苦行僧赶赴西域天竺去求取佛经义理,回到东土中原的时候就带回了苹果的种子。

不久,苹果就在唐朝种植成果,而苹果的别名“频婆果”正是出自于佛经

唐朝名僧释玄应在其所著的《一切经音义》中提及:丹,乃赤色也;洁,乃干净也。频婆果者,其果实一如林檎,乃极鲜明赤者也。《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中亦如是写道:唇口丹洁,如频婆果。

到了元代,很多异域水果被藩邦商人们带至国内,在中亚地区广泛种植的苹果也随之而被进贡到了元大都。

明朝万历年间,苹果被农民们广种普植,一本名为《群芳谱》的农学指导用书中正式出现了“苹果”的图谱和说明,于是,很多历史学者便认为明朝末期就是汉语中最早出现“苹果”一词的确切时间。

古人为苹果取了“林檎”这般极其唯美之名,被日本人沿用至今

通过一番考证和研究,相信很多朋友也能猜到我国古代的苹果其实很可能并不如今日的苹果这般唯美甘甜、圆隆饱满。

的确,中国古时候的苹果果实形状既紧小又酸涩,偶尔还带着一丝丝苦味,压根没有经过现代嫁接技术的改良和培养。

因此,很多古人对这种滋味的果实一般不太爱重,而且据一些典籍记载,古人采摘下那些野生的苹果之后,不是将其焙干并研磨成香粉就是拿它放入中药中做了药引。

我国的农学科学家曾经四处探访查证、追本溯源,最后在新疆天山的山脚下追踪到了中国野苹果的基因之源,继而证实了中国也是世界苹果的原产地之一。

另外,很多人都知道“南橘北枳”这个典故的含义,对于熟悉苹果果树栽培的人来说,苹果这种经济型水果“喜冷凉”、“爱光照”,故此北方的气候更适合苹果的栽种,而且中国绝大多数出名的苹果其产地都在北方。

唐朝之时,作为东亚中心国家的中国可谓“万方争相来朝,诸番邦异国皆欲效而仿之”。气候同属北温带、北寒带的日本也乐于向强盛的唐朝学习文化、军事、政治、民俗等各类先进的技术与知识,日本天皇曾派出多个使团来到大唐帝国进行访问学习,亦将苹果这种适宜于在日本种植的水果带回了自己的国度

那个时候,中国人经常将苹果称为“林檎”,日本将苹果树苗和种子引入国内后,亦将“林檎”这个富有诗意且雅致唯美的水果名字保留了下来。

如今的日本,尽管不会将苹果读成“苹果”或“林檎”之音,但其日文写法依旧是“林檎”二字,千百年来未曾改变分毫

无论是将苹果称呼为“苹果”,还是将苹果称呼为“林檎”,其实只是对一种寻常事物的不同叫法而已,并无文化上的差别及雅俗之分。

如今,无论是中国的苹果出口到日本还是日本的苹果出口到中国,都希望两个国家能籍由寓意“平顺幸福”的苹果来珍惜“和平”一词、记住“平安”二字,把两个国家的邦交和昔日积累下的情谊延续下去,充分实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交往原则。



推荐

  • 1女孩子老是掉头发是为什么395
  • 2成功跟着爱心来美文摘抄435
  • 3墨西哥鸡肉卷的做法199
  • 4初一新生入学黑板报182
  • 5煤矿工人入党申请书最新340
  • 6食品安全与卫生演讲稿349
  • 7英文冷笑话小短文阅读319
  • 8初中热爱宪法手抄报236
  • 9为什么拜金主义这么多?什么叫拜金主义417
  • 10音乐家评价贝多芬,贝多芬诞辰250年,音乐浪漫天才397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