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古诗解析简单,夜书所见,用思维导图鉴赏古诗词第八弹

时间:2023-11-18 21:43:51/人气:418 ℃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叶绍翁客居异乡时写的。那时候,由于季节变化,再加上秋日的深夜,最是伤感多思之时,诗人心中的忧思无法排解。

原文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⑤篱落:篱笆。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有一处亮着的灯光,想到大概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鉴赏

用思维导图鉴赏古诗词的时候,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下手。首先是这首诗的简介,先从最基本的信息了解。比如诗歌的名字、作者、朝代、体裁等。

了解完最基本的信息之后,就是关于诗句本身了。首先确保所有的字词都认识,然后知道诗句的意思,可以用自己语言叙述出来。

接下来是一些重点字词,这些一般都是需要记忆的,它们也是理解一首诗词感情的重要提示。这部分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这里可以延伸到文言文中的字词,很多也都是需要记忆的,因为很多字词的古意和现在的意思是不同的。古诗词也是一样。

最后是对整首诗的写作手法、抒情方式、情感表达等方面的鉴赏与分析。

这首诗是借景抒情,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别人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如此一来,对这首诗的理解就比较简单了。从上面那几幅思维导图可以看出来,对于诗歌的分析一定是由浅入深的。而且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常见的意象,比如梧叶、秋风,这两个意向一般衬托的感情基调是忧愁的,哀伤的。

所以学会用思维导图分析古诗词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

推荐

  • 1小学生暑假作文精选范文的素材351
  • 2安妮宝贝语录记忆330
  • 3高一写人作文,:完美的她 250字高中作文大全415
  • 4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试卷及答案263
  • 5伤感爱情童话故事171
  • 6建筑学院学生好看的简历封面375
  • 7小学一年级的小作文精选322
  • 8樟木口岸在哪里呢_樟木口岸地理位置介绍185
  • 9深圳双证合一后需要交豪宅税吗?究竟能释放多少张房票231
  • 10一共几个汉朝 历史竟然还有六个汉朝103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