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六盘水苗族艺术照 六盘水街头正在消失的这些老手艺

时间:2024-01-20 00:00:04/人气:207 ℃

一门老手艺,一段凉都的时光与记忆。

生活在别处,行走在凉都的故事里,记忆好似一壶老酒越品越有味儿。

凉都街头这些老手艺你还记得吗?

| 石匠 |

农村的磨盘、猪槽等都是石匠们的杰作。一把锤子一把凿子就能造出很多工具,着实厉害。现在农村用石头工具的少了,老石匠们也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 手摇爆米花 |

小时候,一到冬天就流行吃爆米花,传统的手摇转炉爆出来的爆米花,虽然简陋,但味道最香,是那最熟悉的 “儿时的味道”。

| 老裁缝 |

以前的布料很贵,衣服破了从来舍不得扔,缝缝补补都是常有的事。缝纫机(洋机)在当时是中国寻常百姓家普遍追求的奢侈物品。哪家要是有一台缝纫机,绝对是一种体面和荣耀。

| 草编的手艺人 |

草鞋过去是山区居民的传统劳动用鞋,农民穿上它,辛勤劳作;红军穿着它爬雪山、过草地,写下长征诗篇。草鞋成了一个时代的印记,打草鞋也成为那个年代村民必会的手工活,如今会做草鞋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 扎扫帚把子 |

扎把子看似简单,真的做起来却不容易,绑的绑,劈的劈,需要动作娴熟利落。扎扫帚把子还有学问呢,通常都是9扎或11扎,是单数,而不是双数。现在,做扫帚的材料还在,但会做扫帚的人很少了。

| 推磨 |

这种老式石磨,以前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主人家常用它推豆花、磨玉米面。推磨很辛苦,通常需要两人一起或轮流,旁边还要站个添磨的,话说添磨也是一种技术活啊,不仅要快还要准,不然很容易就被磨杆子打手。

| 纳鞋底 |

小时候经常穿奶奶纳的鞋底,一层一层的布,通过浆糊粘起来,再用针线密密地缝上,很厚实,很舒服,现在家里还有好几双!

| 修伞 |

那时候家里的伞大多是直骨的大黑伞,伞头是尖尖的银白色的,或者是简单的花色。伞的骨架可不便宜,即使坏了也舍不得轻易丢掉,所以总能看到伞匠的摊子前有很多等待修伞的人。

| 弹棉花 |

打棉胎也是个技术活,要经过称棉花、打棉花、弹棉花、套纱等多道复杂的工序,才能压出一床好棉胎来,弹一床棉胎是每个家庭每年必做的一件事,一床好棉胎让人睡得踏实又暖和~

| 木匠 |

木匠以前在农村是很吃香的行业,每家每户的家具基本都是请一个木匠来测量数据之后亲手打造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具实现流水线生产,即使定制也可以使用机器,纯手工打造的家具越来越少也越来越贵了。

| 补锅匠 |

方寸之间一块铁能补好一个洞,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手艺活。以前家里的铁锅铁盆坏了,老人们都舍不得丢,找补锅匠修补好继续使用。现在生活好了,补锅的也少了,补锅匠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现在我们都已经长大了,小时候听过凉都街头的吆喝声如今大街小巷却难觅踪影,传统手艺正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但那些记忆还存在。

(来源:微钟山)

推荐

  • 1安全在我心中的份量安全生产演讲稿153
  • 2端午宣传海报素材图片495
  • 3自动化专业个人简历范文439
  • 4卫生系统面试题四道及参考答案496
  • 5营销产品策划计划书格式范文320
  • 6综合治理工作汇报189
  • 7大学生毕业生实习周记339
  • 8关于一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308
  • 9化学常用的九种仪器:化学学习,常见仪器的识别及使用103
  • 10东莞南村明清古村落之一:广东有一个明清古村落309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