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音乐家及创作风格 注入了新的音乐元素形成独有的创作风格

时间:2023-12-09 03:34:47/人气:448 ℃

贺希格图(温泽),内蒙古族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理事,全国高校音乐联盟理事,作曲博士、教授、硕导,中国音协会员,内蒙古族音乐家协会副。2012年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二层人才”。出访美国、俄罗斯、日本、蒙古族等国,2008年、2011年分别在北京、东京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2013年管弦乐《科尔沁狂想曲》入荣获第十届内蒙古族“萨日纳”奖。2014年举办了“共性与特色传承与创新”科尔沁音乐创作研讨会及科尔沁原创作品音乐会,同年在北京首演毕业作品交响乐《遥远的回想》由天津交响乐团,2015年获内蒙古族草原英才,2016年举办中外安代舞国际研讨会。

他创作了100多部(首)不同体裁风格的作品,作品包括交响合唱《阿日古玛》、科尔沁音乐剧《诺丽古尔玛》等,管弦乐《科尔沁狂想曲》《遥远的回想》《僧格林沁交响诗》,三重奏《绽放》,歌曲《科尔沁草原》《科尔沁草原》《寻找那一片草原》,钢琴作品《生之舞》(圣卡罗杯全国钢琴作品大赛入围奖)等。为了在他的作品中取得新的突破,他在许多创作中注入了新的音乐元素,形成了他独有的创作风格

首先、在传统音乐中,他比较了现代作曲技巧的节奏和调性,并试图创造一种新的和声编排。他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作品,乐曲《绽放》就是一首用传统调式旋律创作而成的蒙古族风格音乐作品。乐曲诠释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对人生的意义,而抚育了无数生命的古老草原,以天地为家、与风雪同行,勇敢和顽强的马背民族,都通过对比激情奔放(具有强烈舞蹈性)的快板与深情辽阔的慢板展现出来。

其次、钢琴变奏曲《雁主题变奏曲》是根据科尔沁民歌《雁》改编的,其鸿雁高飞、秋去春归凄婉景象,正如游子思念故乡和亲人,而毅然踏上回家的征程。具有叙事情节,补充道白之意的作品,插部运用了与主题相吻合的科尔沁乌力格尔的曲调,结束部的舞蹈场面热情欢快,表现了亲人相聚的喜悦心情。

另外、他运用现代音乐和声色彩的乐曲《生之舞》,有独特的旋律风格,创新了音列,以民族音乐为素材,形成了一种将羽调式的五音降低半个音的新音列,原有的调性风格得以保留,一种新的音调也同时产生。由引子、第一主题、第二主题、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组成的三部性结构的乐曲《生之舞》上是不完整的。而第二主部的材料发展成展开部;再现部中由第一主部在属调上变化。主要由两个音乐形象构成的乐曲,表现的是一种大地复苏、万物生机盎然的景象。器乐化,其旋律简练、明朗,赋予顽皮、诙谐幽默之感的蒙古族民间童谣,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同时,旋律又简练、明朗,赋予顽皮、富有诙谐幽默之感,是第一个音乐的形象;蒙古族民间舞蹈的某一节奏动机是第二音乐的形象。

《科尔沁狂想曲》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蒙古族人古老的仪式音乐——蒙古族祝词,这是一种带有幻想类型的管弦乐。贺词就像在蒙古族人民的祭祀仪式上朗读一样,今天用来祈祷众生和谐安康。音乐《科尔沁狂想曲》有一些仪式音乐的风格,其主题是不安和干燥的,叙事音乐充满想象力,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对话。

神奇声音将继续产生弦乐的高音和低音部分,以及与木管平行的五度进度和四度音调。这两种风格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融合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的音调发展和和谐推动音乐向前发展,新的形象不时出现。千百年来滋养了无数传说的古老草原吸引着我们去发现它的深层秘密,因为它充满了神秘感。

因此,我们听到了一个来自远古时代的召唤,它在时间和空间上激发了人们的心灵。声音充满了弱点和空灵,这是蒙古族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感受,对灵魂的诠释,是蒙古族文明的图腾,也是迁徙文化的独特象征。

此外,他还对内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编写内蒙古族高等院校规划教材《钢琴实用教程》等,进行音乐理论的研究,有16部作品及论文发表在《音乐创作》中。

贺希格图说:我国蒙古族音乐的创作和发展在目前还很少为人所知的背景下,临着诸多问题有待于认知,在艺术创作层面思想的转变和提高,是主要根源,而精神层面是更重要的,要提高创作水平,开拓视野培养优秀人才,解放思想,解放思想。

近年来逐渐增多的蒙古族管弦乐理论研究与创作不够全面和系统,仍处于初级阶段,想要把握未来对蒙古族管弦乐发展与创作的研究,需要做到凝心聚变,积累宝贵的经验,才能有助于学术研究与创作水平的提高。当代蒙古族音乐完美的创作理念的构建,需要从民间音乐中提炼素材,充分运用当代创作技法,做出一份贡献。

《科尔沁狂想曲》创作条件与背景

贺希格图作品的作曲技法运用西方形式,作品的核心素材为科尔沁传统音乐元素,作品风格更加清新流畅,节奏鲜明是因为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布里亚特音乐元素,创新了和声和织体的运用,使作品在融入现代音乐的风格的同时还能体现传统音乐风格。

贺希格图师从于蒙古族作曲家斯仁·那达米德。斯仁·那达米德为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作曲教授,研究生导师与导师组组长,作曲系主任。曾就读内蒙古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和蒙古国立艺术大学。

十一年音乐院校学习经历,大学执教三十二年。主教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研究蒙古族传统音乐和音乐创作。其主要作品有:歌曲《我的故乡》《满德汗》《故乡摇篮曲》《西部的天空多晴朗》《我的中国》《祝福草原》等。

琴曲《十二首蒙古族民歌钢琴集》《少数民族风格组曲》;管弦乐《红河情》《洁白的蒙古包——我的摇篮》《西部狂想》《阿勒泰》《童年的追忆》。

管弦乐编配:为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的马头琴协奏曲《天驹》《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寻找》等;舞剧《在同一片蓝天下》;大型晚会《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开幕式》《乌兰察布市成立庆典》;歌剧《木雕的传说》

论文《马头琴的足迹与不同性质特色》《何谓长调》《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的分析》《蒙古族民歌四大类型与实例对照》《蒙古族传统音乐》,对贺希格图在作曲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

蒙古族作曲家斯仁·那达米德教授,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其去世后,“美丽的传说——斯仁·那达米德作品音乐会”于2015年12月11日19点30分在中央民族大学中慧楼音乐厅成功举办。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黄泰岩、党委副兼纪委马文喜、党委副刀波以及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领导出席了音乐会,出席音乐会的还有著名民族音乐学家作曲家田联韬、作曲理论家李吉提、民族音乐学家杨民康以及斯仁教授生前的亲属、好友、学生还有热爱他音乐的观众们。

音乐会上,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各族师生及活跃在当今音乐舞台上的优秀毕业生们为观众精彩地诠释了斯仁·那达米德教授创作的钢琴、大提琴、声乐、交响乐及合唱等经典作品。整场音乐会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场由钢琴曲《十二首蒙古族民歌钢琴曲》(节选)、大提琴曲《十二生肖图》。

以及歌剧《木雕的传说》咏叹调选段组成。下半场由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管弦乐团、合唱团共同演绎了交响乐《西部狂想》、歌剧《木雕的传说》中的《序曲》《祭敖包》以及合唱《美丽的传说》《中华大家园》等作品。

下半场还特意演唱了一首斯仁教授生前最爱的蒙古长调民歌《走马》,以此表达对先生的深深怀念与敬意。音乐会在充满温馨和怀念的气氛中结束,音乐会后斯仁·那达米德教授生前的亲属、好友、学生们纷纷上台合影,并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斯仁教授的缅怀和纪念。

贺希格图在创作方面,深受其师影响,他的创作与研究《科尔沁狂想曲》是新时期民族音乐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适应了当下民族文化大发展的主流,最大程度上将高雅艺术形式与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增强了民族地区的民族荣誉感,加强了民族地区高等音乐院校的改革创新,学生自身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也得到不小提高。我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得以传播和弘扬,由运用钢琴这一具有国际化的西方乐器实现。使蒙古族音乐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播是由钢琴这种国际化的音乐表现形式来推动的,音乐形态的多元化为蒙古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前提。

推荐

  • 1小学生法制宣传黑板报图片403
  • 22008吉林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Word版130
  • 3毕业生接收函是什么290
  • 4记一次家务劳动的经历作为480
  • 5灵芝的食用方法与保存方法422
  • 6公务接待管理工作的自查报告精选多篇315
  • 7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哪些456
  • 8四季秋海棠花的养殖方法494
  • 9红木家具雕刻图案和寓意,买家具不懂雕刻寓意真的很误大事491
  • 10双向奔赴才有意义而不是一厢情愿,唯有双向奔赴才有意义164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