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有巨大的误解:当代HR的通病

时间:2024-02-08 00:23:58/人气:174 ℃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我们国家没有几个人提及人力资源这个概念,基本都是叫人事、行政,在企业里,叫人事、劳资等,在计划经济年代或社会主义市场初级阶段,只要把工资计算好,企业考勤也是点名就可以了。不会弄个卡钟放在公司和写字楼的办公室门口,让员工上、下班的时候去打卡,差异就是这样一点点显示出来的。

我们在这么多年从人事行政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看,现在多数HR都能写上很多文字、多能谈一些自己的实践感受,从“分享”的角度,都能去分享,而且“乐于”分享自己的一些东西,无疑,这是很好的。

然后呢?若从理论的角度,对这些实践,进行归纳,甚至提升到“规则”层面,是难上加难,那么如何才能真的做到这个目标呢?一定要从杜绝以下这些通病开始。

一、刻板教条的使用理论

学习理论没错的,非常必要,但是必须将理论转化成实践运用的技术是非常重要!如果在工作过程中,老板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有多少?这些理论产生的背景是什么?有多少人在研究这些理论?这些理论是如何演变的?国内有哪些人力资源研究专家在对这些理论进行延伸研究?有什么研究结果,在本企业可以借鉴?为什么?这些问题是很初级的,如果没有学透再加上没有转化成实践运用的技术,在企业从事HR工作还有什么价值呢?

举个例子来说明,为企业设计薪酬福利体系时,我们的惯性思路是:先进行市场调查,再看内部的员工工资情况,然后进行调整,画个表报管理层批准,这叫工作任务。如果通过对专业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后又能将其变成工作结果,这才能叫人力资源管理。

二、精通法规、不会运用

在中国有两部相关法律很重要,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法》,1994年7月5日公布,199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劳动合同法》,在2007年6月29日公布,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劳动法共13章107条,劳动合同法共8章98条,事实上,两部法律中的每一个字都有讲究,表面上读起来,感觉不出来字与字之间的逻辑,不能仅凭个人的感觉或理解去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

比如,某员工入职不满试用期草率地以“试用期不合格”为理由被辞退,是否合法?凭感觉是可以的,但若上升到法律条款层面,显然是行不通的,你可能会说,劳动法第三章第32条不是写得清清楚,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不是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吗?但在劳动合同法第四章第39条明确规定:“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企业必须举证,不管仲裁还是法院,都必须正规文件,而且必须交由仲裁官或法官认定,如果设定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不严谨、不科学,99%以上会败诉。

三、学习知识,囫囵吞枣

作为人力资源总监,若一旦上位,你的工作内容决定你已无法再关注操作层面。比如,工资如何计算等等,你相对应关注的是人工成本的管控和薪酬绩效策略;你作为一般的HR,需要关注是操作层面的工作,如工资的计算准确性,如何让工资结果清晰,如何让员工对收到的工资条内容了然于胸,而不是大把的疑问。

所以,高层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关注于战略、理论的系统学习,需要专注,用理论来突破大脑中的层面,是“质”的突破!而基层HR,要多学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如劳动法律规定的“员工关系”是怎样的?21.75、20.83是什么意思?大月小月工资的计算如何界定?旷工法律规定是怎样的、业界常规处理是如何的?如何签订劳动合同?如何面试?如何招聘?在计算工资时如何不进入误区?总而言之,要明白在每一个职场阶段要学习什么?因为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要让自己的时间质量更高!

四、职埸目标,由远及近

在职场上行走,必须遵循人性。在人性森林里,很容易迷失方向,高手如林,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追求经济的时代,追求个人功利的时代,共享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作为HR,与企业主、直线经理要共舞,要与外部环境共舞,如何共同踏在一个节拍上?

有一个清晰的职场目标,是必要的。职场目标要具有牵引作用,不能定得太远,一至两年为宜,为了更好地行走,要订出“个人商业模式”,包括财务目标、市场、运营、动态修复等。

五、菜鸟与人才,天地之遥

俗话说,主动与被动,虽有一字之差却有天地之遥。同样的道理,菜鸟与人才的关系也是这样。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绩效管理就摆上了台面,企业老板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优势人才的匮乏、技术人才的高流动等现状的困扰,这时候,就需要管理方案来解决一个个问题,但方案是否能足以指导实践将是重要的,来自人力资源管理的解决方案到了老板手里似乎没有什么反应,原因其实就是“不能落地实施”!

六、没有建立工作观点

在职场,永远是经验优先于教育。经验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种,直接经验来自本人的具体实践活动,间接经验来自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直接经验。在工作中要善于运用所学习的知识,不断总结,若能用手中的笔记下来,一切明了之后的感悟是最重要的。

在总结中让自己进步,在谦逊中让自己成熟。不管是去参加沙龙还是参加大型HR活动,都要认真记录,结束后好好体会,尤其是对每一个逻辑仔细咀嚼,细细品味,形成自己的东西。但事实上,大多HR往往会忽视这些。

比如,招聘技巧方面的学习,有的讲师是直接讲经验,有的讲师讲理论,不管如何,每门课程,讲师都是认真准备过的,咱们不管讲师说的是经验还是理论,咱先听,随后与自己曾经的实践结合,形成自己的观点,再在实践中加以验证,这样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才会形成较大的促进。

七、HR生态圈,无意形成

HR也有一个圈,这个圈主要看你自己有否有意识地去经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无疑对自己是很好的。在职场上,我们会遇到来自己外界的“干扰”,如:电话、QQ、微信等,比如:管理咨询公司打电话邀请你参加一个沙龙、问你是否有咨询需求等,你的态度很重要!若是直接挂电话,无疑关闭了一个交往渠道;若是简单沟通,记下对方电话,善言相对,要好好待人方有真的人脉,因为人人都会进步。是否独自作战?取决于自己。

八、急功近利、荒废田地

HR在工作过程中很喜欢为周边的人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这是没有对错,但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存在,HR要耐住职场寂寞,不能遇不顺心的事就用一味地跳槽来解决,当然,在职场上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诱惑,面对诱惑,我们要分析自己现阶段需要什么?我们现在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感悟了的东西都是重要的,因此,要知道如何爱护自己的职业生涯。

九、观点到思想,一蹴而就

我们一上学,就学到了点、线、面的关系,“点”若一个分割来看,是孤立的;但若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就形成了面。事实上,人的思想构造也是这样,埃及前总统萨达特曾说过:如果一个人无法改变自己的思想构造,就永远无法改变现实,也永远不可能进步。我们还是一步一步地前进,形成一个个“自己”的观点,多些运用、多些分享,获得大家的认同,即为好,即使不认同,自己先实践,能成功,就分析成功的条件,然后整理出来,对自己来说,是直接经验,对他人来说,是间接经验。

随着个人观点的积累,寻找理论支撑,用逻辑这条线将观点进行排列起来,就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只有形成了自己的价值思想体系,才有可能在研究领域有所建树。

十、急功近利,失之交臂

任何科学成果的呈现,都是经过了科学、严谨的论证,包括其适用范围、局限性等,显然,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成果也不例外。

经验,只有经历了数据的大量演算、推论、归纳等过程,才有可能上升到理论阶段,不是我们自己硬安上“名头”就果真是理论了。真正的理论,是来自实践且经过科学的验证。实践,可以巩固人们对自然运行规则加以认识与理解,没有了实践的理论将难有生存周期。

推荐

  • 1世界上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地震是403
  • 2失恋的句子说说心情语句172
  • 3男生伤感等人说说大全298
  • 4手机提示禁止安装来源不明的应用怎么解决484
  • 5中国经典电视剧排行榜325
  • 6潍坊周边自驾******程介绍315
  • 7大学学生会办公室工作计划364
  • 8托班新学期教育教学计划463
  • 9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为家乡父老出力是我的荣光164
  • 10无法拥抱的你高甜剧情 甜宠整个冬季无法拥抱的你播放量破4亿172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