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徒弟因材施教的故事:掌故知鲁,孔子弟子的故事

时间:2024-02-10 23:43:27/人气:105 ℃

杏壇霞光·吴泽浩绘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打破了“学在官府”局面,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他一生贯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原则,奠定了儒家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并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材施教”的概念并非孔子本人直接提出,而是宋代儒学家朱熹在总结孔子的教学思想时归纳出来的。孔子在其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这便是我们今天所要谈论的主题。

孔子很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别用不同的针对方法进行教育。他着重培养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科的人才,曾满意地对人说过:“在德行方面的高材生,有颜渊、闵子赛、冉伯牛和仲弓。在言语方面的高材生,有宰我、子贡。在政事方面的高材生,有冉有、子路。在文学方面的高材生,有子游、子夏。”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一窥圣人“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

据《论语·先进》记载,孔子的两个弟子,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有一天孔子讲完课,待众弟子离开后,孔子绕着庭院走了一圈,回到了自己的书房休息。在一旁服侍的公西华看到老师回来后,立马给他呈上了一杯茶水。在这时,冉求缓缓推开门走到孔子面前,一字一句缓慢而恭敬地问到:“老师,如果我听到应该做的事情要不要立刻去做呢?”孔子马上回答:“对啊!你要是听到了就要立刻去实行!”冉求一边思考一边慢慢地离开了。过了一会,子路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一边大喘气一边大声向孔子讨教:“老师,如果我听到应该做的事情就应该立刻去做吗?”孔子微微抬头先看了子路一眼,接着喝了一小口水,慢条斯理地说:“急什么啊,你总要先问一下你的父亲和兄长啊,听听他们的意见,怎么能听到就立刻去做呢?”子路拜了拜孔子,又急着跑出去了。

此时,在场的公西华对此感到十分奇怪,等子路离开后,他不解地问:“老师,我大胆地问一下,为什么同样的问题而你的回答却不一样呢?”孔子笑了笑,抿了一口茶水后说:“冉求呢,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缺少一份行动力,所以我激励他处事要坚决果断啊。而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要抑制住他的急性子,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后行。”公西华听后恍然大悟,说到:“是啊!是啊!老师您说的真对!您这样考虑真是周全。”随后便拱手拜了拜孔子,又站在孔子身旁服侍了。

由于冉求性格谦逊而子路性格伉直,所以孔子针对冉求和子路不同的性格提出了不同的建议。不仅是对这两个弟子,孔子对于其他弟子也是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据《论语·颜渊》记载,有一次,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呢?”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这话意思是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的规定,这就是“仁”了。颜渊又进一步问道:“老师,怎么才能做到克己复礼呢?”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说,不符合礼的东西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聪明好学,领会能力强,所以孔子回答时就告诉他“克己复礼为仁”。强调讲“仁”就要依礼而行,这是“仁”的根本要求。“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要紧密结合。

弟子仲弓也请教什么是“仁”,孔子回答他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意思是说,外出时,要像去见贵宾一样地庄重;役使百姓时,要像承办盛大的祭祀典礼一样地严肃。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这样,在诸侯的国家里当官,就没有人会怨恨你;在卿大夫家里做事,也不会有人怨恨你。孔子曾说过仲弓有雄才大略,性格仁慈贤德,因此孔子就从侍奉君主和管理人民的角度来分析“仁”。指出对待君主和人民要严肃认真,要宽以待人。孔子另一名弟子司马牛去请教什么是“仁”时,孔子却回答说:“仁德的人,说话往往是缓慢而谨慎的。”因为司马牛“言多而噪”,所以孔子对他的回答就强调说话要谨慎。司马牛这才明白,老师强调的是要言行一致,而不是只空谈“仁”。

从这两则故事中,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孔子“因材施教”的主张。也正是由于这一教育原则,孔子对同一个问题而作出了不同的回答。在当下,“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仍是我们大力提倡和倡导的。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这也要求教师注重差异性,寻求差异性和共性的有机结合,进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材施教”尊重了学生个性,并且遵循了人自由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在当今世界教育领域,很多外国专家都很难想象,在两千年多前的春秋时期孔子便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在我们惊叹圣人智慧的同时,也为这位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老夫子感到自豪。

作者:倪毅锋 孙方娟 彭庆涛

推荐

  • 1电脑花屏时好时坏是什么原因263
  • 2形容快乐心情说说句子433
  • 3普通员工个人总结3篇308
  • 4鼓励自己的语录句子490
  • 5开学的第一节班会课教案275
  • 6儿童美术简笔画绘画作品图片349
  • 7怀念汪国真老师的作文252
  • 8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158
  • 9戴尔optiplex系列优点:高效稳定之选戴尔商用OptiPlex151
  • 10农村务工一天收入:村民就近务工顾家挣钱两不误315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