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库老苞谷 郧阳三大宝,苞谷名副其实

时间:2023-10-28 12:06:16/人气:224 ℃

文字/邢方贵

编辑/陈霞

编审/杨正林

授权刊发/​

1492年哥伦布在古巴发现玉米,1494年把玉米带回西班牙后,整个南北美洲都有栽培,以后逐渐传至世界各地,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何时传入中国 ?国史没有明确记载。研究者根据各省通志和府县志的记载,发现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是广西,时间是明嘉靖十年(1531),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1643年为止),它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十省。

最早记载于志书的,是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成书的《巩县志》,称其为“玉麦”,其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平凉府志》称作“番麦”和“西天麦”。

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种植已达十余省,如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玉米”之名最早见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在原产地美洲以外,中国是玉米种植最为普及的地区之一。玉米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学者认为,古代玉米传入中国有三条途径:

1、西北陆路传入:先由西班牙传到麦加,再由麦加经中亚细亚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西北地区;

2、西南陆路传入:先由欧洲传入印度、缅甸,再传入中国西南地区(15世纪末葡萄牙人可能将玉米先传入印度果阿,然后一路传入爪哇;另一路传入近邻缅甸,再从缅甸传入中国)。

3、东南海路传入:先由欧洲传入东南亚,经中国商人或葡萄牙人由海路传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清初五十多年间,到即康熙三十九年(1700)为止,方志中记载玉米的比明代多了辽宁、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康熙十四年(1701)以后,记载玉米的方志更多,到康熙五十七年(1718),又增加了台湾、贵州两省。单就有记载的来说,从嘉靖十年(1531)到康熙五十七年(1718)不到二百年的时期内,玉米在我国已经传遍二十省。

有人根据元贾铭的《饮食须知》(1367年前后)中谈到玉蜀黍,而且元代尚食局(元朝宫廷里一个管理皇帝膳食的专门机构)有御麦面,以为我国元代已有玉米。这种说法未必正确。所谓御麦面,不过是专制皇帝御用的上好麦面。

《饮食须知》中谈到玉米很早就是美洲本地人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很多关于玉米的故事,还在地下发掘出远古玉米的籽粒,以及用大量黄金、陶土和玉米穗做成的玉米神像。而在其他各国的历史上,直到十五世纪,没有一个国家有有关玉米的记载或任何迹象。所以可以这样说。玉米是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才传到旧大陆各国的。

玉米(拉丁学名:Zea mays L.)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东北辽宁话称珍珠粒,潮州话称薏米仁,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

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 植株高大, 茎强壮, 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 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至今世界玉米年产量达11亿吨。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玉米一直都被誉为长寿食品,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脂肪、 维生素、 微量元素、 纤维素等, 具有开发高营养、 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

具体到我们郧县,苞谷按播种时间分为大茬苞谷和毁茬苞谷两类。大茬苞谷是上年专留的白地点的苞谷,大约仲夏可收获。大茬苞谷长势良好,等挂穗时远远望去,两米左右高的苞谷林青绿可人,顶花散开如璎珞。叶片间的苞谷穗如牛角般突出在浓密的肥厚叶片间,紫红、金黄、淡黄的苞谷胡子为大片葱绿点缀出星星点点的彩色。大茬苞谷一般收成较好。

毁茬苞谷就是在坡、坪地的小麦收割后又播种的苞谷。但这一季的苞谷却只能是“望天收”了。因为毁茬包谷的生长期主要是在伏天,而郧县的气候伏天常常缺雨,称为“伏旱”,又称为“掐脖旱”。一遇到连续干旱,则坡地的苞谷就会渐渐干枯,直到枯死,远远望去,那一块块坡地毁茬苞谷枯黄一片,点把火就会着!农人们叹息说,老天爷又不让收这季的苞谷了……

遇到大干旱,农民的办法就是锄草。苞谷长半人高,草也就死的差不多了,锄草主要是破坏地表的毛细水管保墒。至于当年报纸、后来的电视报道某某生产队“天大旱,人大干,抗旱保丰收!”纯属骗领导的鬼话:苞谷地里尿一大泡尿,不一会就不见湿影,一个队几百亩苞谷从哪儿浇起?

锄苞谷也是这个季节最苦的活儿。大路上走半里路,人都热得喘不过气,钻到苞谷林里,那气温都是五六十度。当时的下放干部(俗称“五七战士”)、知识青年及城市下放的居民跟当地农民一起去锄苞谷,实在热不过,便挽起袖子、裤腿,甚至穿背心干,结果犯了大忌:苞谷叶子把胳臂腿割出一道道印痕,汗流上去火烧火燎辣乎乎的痛!这才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再望望农人们,人家都是穿的打补丁的长衣长裤,把自己悟的严严实实的。这才悟出人家种了几辈子庄稼,懂得自我保护。有的知青半认真半自嘲地感叹:难怪*********他老人家说要我们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毁茬苞谷生长的最好天候是农历五月天旱,好锄草保墒;六月下连阴雨促苞谷快速生长。所以农民都知道“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当然,在大山阴沁的地方,毁茬苞谷会长得很好,几乎年年丰收。譬如郧县大柳乡,山大谷深,树木茂密,就不怕伏天的“掐脖旱”。当然这儿的苞谷生长期也长,磨出的苞谷糁特别黏也特别香,如今已是郧阳的品牌特产了。

苞谷实在是一个极好的粮食品种。自康熙中期传入郧阳后,三百余年来,就成了我们郧阳人的救命粮了。 苞谷主要是磨成苞谷糁吃。乡下可以做红薯包谷糁、南瓜包谷糁,更多的是酸菜包谷糁。粮食充裕就糊稠一点,可以上筷;如遇灾年或粮食欠缺就糊稀一点,盛碗里抱着碗喝;最缺粮的大灾之年,大锅里熬一锅干红薯叶子泛着黑汤,只抓一两把包谷糁撒锅里,农妇们说是“叫起浑个水儿。”盛一碗捧着,那碗里照得见人影。农民自嘲:“盛一碗饭,两个人吃(吃饭人和碗里的人影)!”唉,不管咋艰难,这饭总还算粘点粮食呀……

这是乡下人的生活;城里的引车卖浆者流、扛大包的、打短工的、木匠砌匠、也几乎全年靠这苞谷糁度命,养家活口。能吃上苞谷糁,就是最低生活保障。因为粮食中这苞谷糁供应最充足,也最便宜,建国初一分钱一斤,后来涨到二分。那时木匠砌匠师傅一天工资是两毛钱,小工子是一毛钱。但可以买十斤五斤苞谷糁。有时候十天半月找不到“活路”(工作),家里就有些揭不开锅,苞谷糁也就糊得照得见人影。当家的就会哀叹:“唉,再过两天,怕是连稀包谷糁也喝不上了……”

建国初期新政权工作人员的薪金是发苞谷。乡镇长级别的大约是三斗苞谷(约一百斤)。

那时节苞谷不单是平常糊口,逢年过节,城乡百姓都舍得炒苞谷花待客兼打发孩子。你没见那时小孩随大人给邻居拜年,邻居总会抓一大把苞谷花给孩子们。所以那时童谣说:“拜年拜年,苞谷花上前。”

苞谷也可以熬糖。有些生意人熬出苞谷糖,略冷却些切成块摆出来卖;还有的把苞谷糖熬成“糖稀”,然后倒入苞谷花搅匀,待冷却凝固后切成糕点块卖,它虽比不上酱园里那“米花片”、“核桃糕”、 “花生谗”“芝麻片”,但一样馋得小东西们吮指头、流口水。苞谷也可磨成面粉。那面粉可漏“蛤蟆咕咚”,更可在檊白面时当“面扑”。撒苞谷面扑檊出来的面有“|瓤筋”(筋道)还不糊汤。至今城市里压面铺大多选用苞谷面扑。

如果哪家苞谷糁略充裕,主妇们也会把它和成面团,做成苞谷碜馍,圆锥状,下部中间有一圆窝,或者就叫“窝窝头”。那是缺粮年代的“奢侈品”,尽管它粗糙得难以下咽。所以,只要有条件吃白面馍的家户,绝不会做难以下咽的苞谷糁窝窝。谁知世易事异,当年端不上席面的苞谷糁窝窝头,今日却出现在宾馆的宴席上——人们吃腻了大鱼大肉,想养生,换换口味吃点粗粮。不过宾馆的窝窝头做得小而精致,如皇宫或贾府的点心。

郧县五峰、鮑峡、叶大、大柳等大山区,更有一种特殊的苞谷食品叫“浆粑”——这些地方山大野物多,松鼠、獾子、野猪、山鹰等,不等苞谷灌满浆,就去吃;尤其是野猪连吃带糟害,一片包谷地,它们一夜会踏成一片。所以大山人家不能等苞谷成熟,挂穗以后不久,就把青苞谷搬回来,连嫩苞谷挺一起碾子碾,上磨推,推出的糊糊的苞谷浆,用腰盆、大缸装起来,按瓷实。做饭时锅里熬菜的水开了,则挖一两勺子“浆粑”倒锅里,撒些盐搅搅就可以吃了。浆粑糊糊的稠稀,也根据活路的轻重和家里储备的浆粑多少决定。

那浆粑,没有了纯包谷糁的清香,味道总有点酸酸的。不是山里长大的,总有点吃不下。但你别以为山里人不讲究口味,人家有的是办法对付这日复日、年复年的酸酸的或者涩涩的、苦苦的各种菜糊糊:山里人每家都有一钵子下饭菜——用青辣椒、蒜瓣、窖兜子葱在石碓窝里冲成糊糊,有条件的滴些香油。不管什么糊糊,挖两勺这辣椒葱蒜水水儿倒碗里搅搅,强烈的辣就掩盖了各种苦涩。

如果来了客人,主妇们也会多挖些浆粑,掺点白面或杂面,蒸或者烙成浆粑馍,虽也酸酸的,但蘸辣椒葱蒜水水儿照样好吃。

储备的浆粑到了冬季或春上,那缸里或腰盆里表层就会形成一层灰黑色的霉,但你不用担心,有经验的山里主妇会用勺子轻轻地把表层霉变扒开一些,下面仍然是金黄金黄的浆粑糊糊,照样可以吃……

这苞谷对于农人来说,浑身都是宝:苞谷杆砍下后,可以喂牛,也可以当柴烧。不过刚砍下的青苞谷杆人们当下不会挑回去,而是七八捆拢在一起堆放,上尖中下空,等晾到半干才往回挑,称为“苞谷拢子”。旧时代叫花子、逃荒的人冬夜就可钻苞谷拢子以避风寒;偷情的男女也会跑到野地里苞谷拢子里幽会,不过很少,那时的人们大都比较讲规矩……

苞谷掰下的包裹壳叫“苞谷衣子”,可以喂牛;在缺少龙须草的地方,也有人把苞谷衣子软和的内层撕成条条打草鞋底子。

过去个体生产,苞谷衣子并不全部剥尽,而是留下内层三四披,然后四五个金灿灿的苞谷穗儿绑成一扎,一扎扎挂在前檐墙房挑架的横杆上,让秋冬的风把苞谷充分吹干。这些苞谷穗子与前檐墙上挂的红辣椒、大蒜、窖兜子葱,形成当时农家一道独特的秋收风景图。

成熟的苞谷那苞谷胡子已经干了,可乡下有些老人抢着收集,拿回家像搓草绳那样把它搓成七八尺或丈把长的若干根“火绳”,搭在空闲角落,等它充分干透后,拿一根点着,扔在场院里,由它慢悠悠地冒青烟烧着。老爷子抽旱烟,烟袋锅伸到火绳头上,吸两口,烟袋就着了,省了火柴、火镰、火纸;农妇们要做饭,也拿起火绳吹吹,吹出明火,点燃引火柴草……

苞谷,自康熙年传入郧阳以来,三百多年来养育了我们多少代人!现在,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但是,苞谷仍然“走红”!

农村老太太用苞谷糁喂离了奶的孙子孙女,小东西们一口口咂摸吸吮着吃得好香。有时老奶奶只顾和人说话,喂到娃子鼻头或下巴上,小家伙会伸出小舌头舔舔。奶奶会撩起围腰子擦一把继续喂,还叨叨“苞谷糁,吃的胖墩墩!看我们娃子,真是吃一口长一口!”大锅熬出的包谷糁,香!

城市的老人为了保健,坚持要吃粗粮,每天一顿苞谷糁。还互相打听在哪儿能买到正宗的“大柳苞谷糁”!

至于农村有眼光的能人,不外出打工,流转别人撂荒的几十亩山地,雇请人大面积种苞谷,以苞谷养鸡、养黑猪、养牛、蒸酒……一到腊月,城里人成串开着车来买土鸡、土鸡蛋、黑猪肉、牛肉、小窖酒。这些能人富得流油,迁居城市的仨儿俩女,一年到头无污染的鸡子鸡蛋猪肉牛肉包下供应;门前场院里停的既有农用车,更有小汽车。他们有事进城,几十分钟或个把小时就到。路上还不断有迎面开来的车子喊“今年过年要给我留几十斤黑猪肉!”“你那酒不错,腊月间给我弄四五十斤二锅水儿!”

苞谷,名副其实的郧阳之宝!

下期继续。

推荐

  • 1五一节感想的作文305
  • 2表达心情不好不快乐的说说262
  • 3霸气女生超拽主流网名448
  • 4享受春雨的阅读理解题答案171
  • 5关于坚持 的作文例子 坚持是成功的基础作文247
  • 6托雪思诗歌123
  • 7(热门)安装合同模板集合7篇429
  • 8感恩祖国的信197
  • 9经常饮碱性山泉水的优缺点,水盲比文盲还多如何健康饮用水244
  • 10鼻窦炎的危害大家知道吗?鼻窦炎的危害有哪些411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