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关刘氏家族,刘氏大地主家的后人们

时间:2024-01-25 02:15:17/人气:208 ℃

(行走时间:2021年8月15日地点:双堠镇果庄村)

(接上、中篇)

侍郎宅刘氏大地主家的后人们

老人们说,侍郎宅刘氏大地主从来到侍郎宅安家到最后土崩瓦解,总共不足二百年。其中,从刘元化、刘家纯、刘家绅父子们大发家算起,昌盛时期大约在一百二十年左右,正好是两个甲子年。

1940年侍郎宅地主大家庭倒掉之后,其家眷、后人们四散飘零。有的投奔了刘黑七、王洪九等汉奸队伍,有的投亲奔友到亲戚家居住。

这个大家庭里也有进步青年参加了八路军队伍,如大少爷刘胜权早早就上了山东抗大学校,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2年八路军第一次攻打尚店据点时,刘胜权受党组织派遣,进入汉奸据点引诱刘乃林出门。在艾于湖村八路军打了伏击,但刘乃林逃脱。八路军一部趁机攻打尚店据点,因计划不周,刘胜权不幸牺牲。

过了两个多月,阴历腊月二十三小年之前,刘乃林到青驼胡子山据点给鬼子送年礼。八路军得到情报后,在艾于湖、井泉庄一带打了埋伏,终于将刘乃林击毙。

出身侍郎宅大地主家庭、家住果庄村的刘兰矩,在孟良崮战役时参加了八路军队伍。参军后,经历了胶东作战、济南战役、淮海战役,解放南京、上海、杭州、福州等战役战斗。曾两次负伤,四次立功,其中一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并受陈毅司令员签发嘉奖令嘉奖一次。历任班长、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等。

1950年刘兰矩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荣任团政委职务。1952年转业到扬州市某公营工厂任职党委书记、厂长,后荣任扬州市副市长。

刘宣后也参加了八路军队伍。

刘新后(音)等曾经参加了汉奸队伍,在解放临沂战役中被八路军俘虏。刘新厚被编入解放军队伍后,作战勇敢。面对敌人的坦克车,他曾经抱着成捆的手******冲上去,掀开盖子投弹炸坦克。他识文解字、身手敏捷、能文能武,多次立功受奖。曾经担任解放军某团参谋干事。因阶级成分问题,在部队没有得到提升。后来复员回家,一直戴着“四类分子”帽子受到批斗管制。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国民党退却,还有一些人去了南京、上海、台湾等地。

人民公社化时期,大地主家的两个妇女带着孩子从南京回到了侍郎宅居住。其中有个叫刘淑惠的妇女,是地主的一个小婆子,当时三四十岁左右的样子,长得很清秀。

刘淑惠娘家是山前费县的一个富裕大户,她曾经在济南某医校上过学。被侍郎宅大地主娶来做了小老婆后不久,侍郎宅就被打败了。她流落到南方,最后可能因为受到清查、无处落身,所以又回到了侍郎宅。

侍郎宅七八十岁的老人对刘淑惠的印象都很深。她住在一处简陋的小屋院子里,生活非常简朴、干净。她是小脚女人,但生产队的农活都会积极卖力参加。

刘淑惠很注意隐瞒自己曾是地主小姐、城里学生的身份,从来都说自己不识字。

刘淑惠曾经被济南某厂一个干部请去做了保姆,她经常阅读和收藏报纸书本等,被人看出了端倪。因为城里搞阶级清查,被人查出了她的“反动地主婆子”的身份,被清理了回来。

因为她穿针绣花手艺好,经常被外村妇女请了去绣制枕头顶子、绣花鞋等。每次出去做工帮忙,主家一般都会拿些煎饼、面条、鸡蛋等感谢她。

她还能给邻居百家治病。村里一个妇女身上长毒疖子,刘淑惠给用土方配制了一种以毒攻毒的膏药,使用后疖子不再恶化、渐渐好转。

改革开放以后,村里人动员她开个小医铺。刘淑惠说,自己年龄太大了,年轻时学的一点技术也都忘没了。

土改运动、土改复查运动、“文革”运动等,出身反动大地主家庭的后人们,均受到了阶级管制和阶级批斗。

侍郎宅村的老人们回忆说,侍郎宅村开批斗地主大会时,大地主家的后人们曾经挨了不少打。但是,本村没有人动手打地主。来侍郎宅殴打地主的,多是些公社、外村来的干部、青年。

他们村的老辈人都是给大地主家种地、扎活儿的,老辈人认为,他们是靠着地主家给地种、给粮食吃养儿育女生活的。

现在,侍郎宅村健在的刘家大户后代还有刘兴厚,八十多岁年纪。刘兴厚出生不久就发生了侍郎宅战斗,他曾经跟着母亲到处飘零。以后回到侍郎宅村居住,没有说上媳妇,一直单身。后来收了一个养子共同生活。

果庄村的刘兰矩

刘兰矩出身侍郎宅大地主家庭,刘氏“矩”字辈人。大约出生在清光绪末年,病故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享年九十余岁。

查侍郎宅刘氏家谱知道,刘兰矩是侍郎宅刘氏始祖刘文光的第五世孙,是刘家纯的小儿子。

刘兰矩的母亲出身贫苦人家,十几岁时已经出落成为一个人人赞叹的漂亮姑娘。她来到大地主家当丫鬟后,记住娘嘱咐的话,干活勤快又周到。除了给主人端茶送水送饭外,闲空还帮着洗衣服,什么活都抢着干,因此深受主人全家老少的喜爱。地主家给姑娘的工钱也比同伴们优厚,从此姑娘更加安心在这里劳作。

大地主刘家纯玷污了这个青春如水单纯的小姑娘。

当母亲发现女儿怀孕后,已经是大月份临产了。小姑娘生下孩子后,母亲找到大地主要个说法、要个名分;大地主不同意。无奈之下,小姑娘和母亲一纸状子把刘家告到了沂水县府。

衙门审问时,刘家纯承认是自己倾慕姑娘的美貌诱奸了她,导致其怀孕生子。

县官据实判决,责令刘家纯纳姑娘为妻,将姑娘和孩子接回家。如若不服判决,则以流氓罪判重罪,收监服刑。

刘氏大地主只好将姑娘及孩子接回家。因刘家纯已有妻室,只能让姑娘做小。将他家在果庄的三百亩土地、二十亩菜园归姑娘和孩子所有,把这娘俩安顿在侍郎宅西边的果庄村居住。这孩子即是刘兰矩,人称“四少爷”。

按辈分,地主少爷刘朝峰等叫刘兰矩四叔。

刘兰矩自小孝顺而又勤快,不但没有纨绔子弟的放肆骄横,而且比同龄的穷苦孩子还要本分规矩和勤劳简朴。母亲做好饭,兰矩从不自己先吃,总是等母亲干完活后才一起吃。兰矩从小就知道帮助母亲,当农忙时,他总是和母亲一起下地劳动,不管天气再热再累,只要母亲在劳作,兰矩从不袖手旁观,马上去和母亲一起干。

上学后,刘兰矩聪慧好学,学习成绩总是优列前等。

长大成人后,因为家庭条件优渥,他出钱、出枪,带领人们修建起了果庄村围子。他自己随身带着一把“德国匣子”,在防匪抗匪斗争中,总是积极参加。

他家在村前蒙河岸上有大块菜园地,村里人分种着种菜吃菜。

南山里的土匪经常到菜园里偷菜、抢菜,有时候十几个土匪拿着枪来抢。

有一次,土匪抢菜时被围子墙上的民兵发现并开枪打散。刘兰矩从南门里冲出来提着短枪追击。

一个小土匪挑着个花篓筐子刚刚跑过河去,刘兰矩举枪射击,小土匪应声倒地。

土匪们全都跑远了后,刘兰矩让人把那个中枪受伤的小土匪背到围子里。经过审问,得知这个小土匪老家是沂河东河阳一带的,是一个月前被南山土匪绑票抓来,被土匪逼着干活挑担子挑菜。

刘兰矩十分可怜这个少年,请了双堠喻医生给他取出臀部的******,并做了医治调理。刘兰矩收留这个少年在自己家里住了两个月,最后给了他几块大洋,让他回了老家河阳。

这个被救的少年一直对刘兰矩感恩戴天般地感激不尽,此后每年都带着家人来拜谢她。

刘兰矩在城里上过多年学,早早就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在抗日战争年代,他家卖地出钱出粮帮助八路军抗战。自发地减租减息,减轻种地户子的地租负担。到土改时,他家三百亩土地已经所剩无几了。

土改复查年代,各村开展“打地主、分田地”运动。批斗地主大会上,村里的老少爷们都站出来保护他。不但没有人打他骂他,还把批斗地主大会开成了对刘兰矩的“表彰会”。众人齐夸刘兰矩母子对大家的好处,一个个对他母子表示感谢。

孟良崮战役发生时,刘兰矩已经有了儿子刘曰秀和四个女儿。

解放军某部在果庄驻扎,在刘兰矩家安了伙房。

刘兰矩一直帮着解放军部队干这干那,帮着炊事班弄粮弄菜做饭做菜等等。

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以后,解放军部队大转移。刘兰矩帮着炊事班推车挑担送行出去了五六十里地。

解放军炊事班长让他回家,刘兰矩却坚持再送上一程。直到送出百多里地,炊事班长再次让他快快回家割麦子,刘兰矩终于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他要跟着参军入伍!

解放军同志都说他年龄太大,况且他有儿有女,不能离家。

刘兰矩知道母亲不同意他参军,早就下定决心非参军入伍不可,十分坚决地做了请求。

孟良崮战役后部队减员,正需要增添新的兵员。部队领导接受了他的请求,把他分在了炊事班。

1947年6月5日,刘兰矩正式入伍参军,刘兰矩改了名字叫刘新生。

转战胶东抗击国民党进攻战斗中,炊事班长牺牲,刘兰矩当了炊事班长。

济南战役之前,刘兰矩坚决请求到一线拿枪作战。攻城战斗中,刘兰矩有智有谋、冲锋在前、灵活机智,荣立了三等功。战役胜利后,荣升副排长职务。

此后,刘兰矩跟着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解放南京、解放上海、解放杭州等南下战役战斗,多次荣立战功,受野战军司令部嘉奖,任职职务排长、连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等一路提升。

新中国建国以后,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从朝鲜战场回国时,已经是团政委职务。

回国后他转业到扬州市某公营工厂任职书记、厂长。

1953年春天,刘兰矩回到果庄看望亲人。

回家后才知道,母亲刚刚在年节前去世,去世时还一遍遍地念叨“兰儿”。儿子刘曰秀被国民党还乡团杀害了。

儿子刘曰秀到蒙山前跟着区武装部民兵打游击。穿越蒙山回家时,被国民党还乡团抓住。国民党还乡团看他是个眉清目秀的少年,就怀疑他是八路军或解放军干部留在这里的孩子。当敌人弄清楚他的身份后,把他残忍地杀害了。

母亲去世,儿子被敌人残害。心情沉重的刘兰矩在老家住了一些日子。他在妻子王贵婷的陪伴下到母亲坟前叩首哭泣,到儿子坟前长时间静默。

刘兰矩回扬州时,想把自己正在上学的小女儿带着。小女儿不愿意离开受苦的母亲,没有跟着去。

像那个时期很多南下革命干部一样,刘兰矩在扬州也找了一个革命伴侣,生育了一个女儿。

刘兰矩一直在扬州工作生活,曾任职扬州市副市长。

九十年代末,刘兰矩(刘新生)以90多岁高龄去世,安葬在扬州市革命公墓。

(刘兰矩等侍郎宅刘氏大地主家后人们的故事,取材于刘氏家谱资料)

侍郎宅西五六里路处是果庄村,这个村曾经是“沂水八楼刘”的一个重要聚居地。相传老村西曾有“八楼刘”之一的刘璩楼,分南北二楼。先建北楼,坐北朝南,三层三间。下两层是大青石条构造,三层用青砖垒砌。木料用枣木方木,小青瓦封顶。大门是檀木门,门枕石雕刻精细花纹。南楼坐南朝北,因故只铺了地基、上层没有建成。两楼带院子足足有三亩地。

上世纪四十年代,为防止日寇将楼房占据做了据点,果庄村人将楼房建筑拆除,只留下约一人高的石墙。

侍郎宅刘氏大地主家族是“八楼刘”之一的上高湖刘琈楼邵家岩路分支。

“八楼刘”上高湖楼,现存东西二配楼,是“八楼刘”仅有的老楼遗存。已经被政府部门列入“乡村记忆保护工程”名录。

侍郎宅刘氏大地主在果庄有不少土地,其“矩”字辈后人刘兰矩曾经居住生活中这里。

村委大院宣传栏里有关于果庄村史介绍文字:

果庄村地处大青山脚下,在镇地西南1.5公里处,蒙河绕村而过,京沪高速公路横卧东南,沂南服务区在村正北。相传王氏最早立村,约在明初。

另据刘氏谱载,其始祖自双堠河西于明万历年间迁居果庄。此地多果树,故名果庄。该村刘乃杰和刘日时于1938年入党,是本村最早共产党员。1941年成立党组织。

该村在1920年由张建勋办起了当地最早的一处私塾。1950年在其基础上建立了双堠区第一处完小,史称果庄完小。较早时,李洪沂在该村开办过酒厂。建国后,依据酒厂的设施建成了双堠粮库。双堠供销社最早在该村开办。

进入果庄村印象最深的是一条长长的东西大街。

村庄沿着蒙河岸东西延展,长长的东西大街应该有二三里路长。

南北胡同比较多。村庄的街巷皆黄沙铺地,给人以十分清爽干净的感觉。

民国年代果庄村也建起了村圩子,添置了长枪大炮防御土匪的骚扰抢掠。

现在,村圩子已经没有一点痕迹。

村庄处在青石山岭上,石墙皆青石垒砌。

青藤满墙,是否记得果庄村的历史过往?

小巷南头儿就是蒙河滩

老酒厂、老学校,七八十年代的“沂南果庄精神病医院”旧址等如何寻找呢?

黄沙铺地,老社会王公贵族出行才有的待遇

天晚欲雨,来不及在果庄村寻寻觅觅。

果庄东岭,也就是双堠西岭之端,有著名的的“双堠十六中学”。

今天的“十六中”再不是石墙平房。

双堠镇公路大道非常宽敞。七八十年代是一条窄窄的公路,公路南是大片的庄稼田。

侍郎宅村庄已经整体搬迁到双堠社区内。

在社区老年房片区,笔者见到了侍郎宅刘氏大地主家的后人刘兴厚老人(坐者)。他八十多岁,一直单身没说上媳妇。

和他说不几句话,他就起身关了大门回屋了。

侍郎宅老村已经整体消失了,千年沧桑、侍郎兴衰、豪门浮沉、百姓苦乐---似乎都湮没在这个傍晚的一片烟雨中。

(全文 完)

关注乡村

关注沂南

打黄沙会和侍郎宅战斗——侍郎宅轶事(中)

侍郎宅轶事(上)——双堠镇侍郎宅村行走纪事

推荐

  • 1简单古诗手抄报的版面162
  • 2金工专业实习报告290
  • 3给高三党管理时间的最有效方法310
  • 4戒烟的好方法有哪些_教你如何戒掉烟瘾418
  • 5关于春节的好词好句摘抄127
  • 6冬季如何轻松钓大鱼的技巧210
  • 7大儿童睡前故事阅读320
  • 8经典语录短语励志348
  • 9云逐惊雷的意思:惊雷的词出处终于也有着落了385
  • 10创客四大误区是什么?老司机带路让你秒懂什么是创客277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