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样老物件见过五种就老了,即将消失的21个老物件你能认识12样

时间:2024-04-02 22:54:55/人气:296 ℃

老物件,个个充满了沧桑,留下岁月的痕迹。都认识看来是真的老了,岁月不饶人啊。这些老物件都已离开(或渐渐离开了)我们的视线,但它们留给我们的记忆是深刻的,久远的。

1、手摇纺车,睡到半夜,睡眼朦胧的总是看见母亲还在织布机上忙碌的身影!60岁以上的人都是穿着这样的土布长大的!是值得回忆的事情!

2、簸箕,农村比较常见,老物件了。在农村基本上家家必备的物件,在当时用来给粮食除杂或者晾晒粮食的。

3、织布的梭子,这是织布梭子,把棉线缠到织布梭里,织布梭里的线是纬线,在茎线里来回投梭就把布织成了,老织布机上用的,织布机是木制的,我岳母家就有架,距今已有五十多年了,可惜没有保存下来,十多年前岳母家一场大火给烧了。要不现在应该也成古董了。唉可惜呀!

小时候就会织布,棉花纺线,还得挽成穗子,还得用水泡了,才能用,4经的8经的,都织过,我77年的,跟老妈学的,织好布了,还得一点点倒下来,然后晾晒,我结婚时候都做成蒲坑被子了以后慢慢的就不时兴了,一晃30多年过去了

4、坐耙,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应该见过。耕地后有大土块,用牲口拉着耙一遍,±块就散了。再用后面的擦一遍地是平的。人站在上面,用牲口拉着,把较小的土块再粉碎,这样撒下的种子就能被土很好包围,容易发芽了。在曾经的过往,农村还没有机械化的时候,小孩子们就会坐在耙上,把地一遍又一遍的耙着。

5、铁皮手电筒,在七八十年代非常的珍贵,也是很多家庭唯一的家用电器之一了。这是当年重要的家庭小电器,我们全院六户人家,才有一个。谁家在夜晚寻找重要的东西,又看不见,就借来一用。底盖带灯泡夹的手电筒可是好多年不见了。三节电池和两节电池的手电筒灯泡也不一样,换错了会憋!

6、“矿石收音机”,装过,一根天线一根地线一个2Ap9二极管加一个电话机的耳机(高阻耳机) 能收到当地一个电台信号(一般早晨声音大一些)。在1966年,带”送话器”的单耳机,1.5元一副。二级管是稀罕物啊,1.05元一个。塑料制的分线器,0.15元一个(用来接线圈的抽头的。自己卷纸筒、自己用漆包线绕的线圈),双联可变电容器,好像是不到一元钱吧,我存了一年多的零花钱加上春节的压岁钱,才买齐啊。我在那个時代装个这种收音机,后来装来复式再生收音机,兴奋的不得了!!

7、铁栏暖瓶,热水瓶的外皮是用竹子编制的,现在的年轾人可能都没听过更没有见过,这种竹外皮的北方地区是没有了,可能我国的南方,生产竹子,有竹编工艺制作的地方或许能见的到。

8、油印机,铁笔蜡纸刻卷子,用圆珠笔很好用,铁笔的话控制不好会划穿,圆珠笔则不容易出这个问题,另外有墨的圆珠笔还是可以写的,根本不影响印刷,亲测有效。当时同事教我,“油墨油墨,你的只有墨没油也不加油”,然后加上菜籽油,印刷起来更好了。

记得当时学校连印卷子的纸都没有,都是叫学生自己到小卖部买那种大白纸,我帮他们裁成统一的尺寸印卷子,纸的质量都不同,有的厚有的薄,有的白有的灰。20年过去了,现在我们这村小都班班通电脑,都有电子白板,打印机,复印机了。

小学的时候,曾不止一次被老师叫进办公室帮老师印卷子。我这边卖力地轧着油辊,那边老师一笔一划地用铁笔,在一大张蜡纸上刻着试题。我第一次帮老师印卷子时,还窃喜能先一步知道试题,回头能答个好成绩,被另一位老师轻轻打了个脖溜儿,笑骂到:小兔崽子,净琢磨美事儿哪?那是我班的测试卷,你班的你们老师正刻着哪!!!一会让我班学生来印!!!我嬉皮笑脸地穷对付:嘿嘿,我这不是想多做点题,好好学习吗?那位老师“阴险”地一笑:臭小子,跟我在这穷嘚瑟是不??我成全你,一会我班的试卷和你班的试卷,你各拿两份回家做,明天早上交上来,不交就罚你把全年级组各班试卷各做一份!

我真是欲哭无泪啊,直想抽自己的嘴巴!!还是我们老师替我解了围:行了,别在这欺负我的学生了,这孩子没功劳还有苦劳呢,你就这么祸害人家??没看小脸儿皱皱的,都快哭了吗??说完,老师把我领到她的办公桌前,给我仔细的擦去了脸上沾的油墨印,告诉我今晚的作业甭做了,反正你也都会,回家预习明天的课程就行了。明天我提问你,答上了就算你完成作业。我还傻乎乎的跟老师说,下回再印卷子还找我。逗得办公室里的几位老师都哈哈大笑,直说我是小滑头!!!这个温馨的场景,让我整整记了三十二三年!

9、喷粉器,用来向庄稼上喷粉状农药的。六六六粉喷粉器五六十年代用的工具,后来的农药都是液体用的都是液体喷雾器。

10、顶针是戴在指头上的金属圆环,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凹坑,顶在针的底部,推动针穿过厚东西用的。

11、架子车,大部分都是人拉的,很少有牲畜拉的。完全靠牲畜拉的是马车。

12、搓衣板,我现在还在用,有时,衣服少节约时间,我就用搓衣板,不过,板的材料已从木头改为塑料了。

13、汤婆子,那个暖脚壶我小时候用过,待睡觉时,提前把里面灌上开水。放在被窝里我先坐在枕头上,用脚把壶往下蹬一点,一点点的往下蹬,睡进去时壶在脚下,可暖和了。浇汤婆子来啰浇铜勺铲刀来啰,于是有废旧铜器料的居民一民讨价还价一边耐心等待这种匠人浇铸所需用品……哈哈这也算是一个热闹的场景嗬,现在一切全在古稀老人的记忆中啦……

14、脱毛坯的模子,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时代上海每家每户都有制作砖坯的任务在规定时期内要按计划完成一定数量晾干后居委会统一收去烧成砖砌防空洞用。那时民风淳朴有能力的自做模具邻里之间大家借着用,泥土是居委会派人送到家门口,学生放学后职工下班后就在家门口自觉做砖坯争取早日完成计划数。大家都有一片爱国爱党之心,努力制砖坯还会帮助能力不足的邻居一起做。

15、搓蔸延伸到现在:人们都在使用:簸箕其实有各个年代各地都是不同的:像我们上海农村:50年代极大部份家庭都是用芦苇或竹子编织而成:城市家庭多数用铁皮制作:①耐用:②:可用作放煤球灰:可以防燃:○进入21世纪全国极大部份家庭都在使用塑料簸箕:既耐用又便于清洗:

16、蒲垫,用玉米棒皮做的,我奶奶还会用麦秸做成各种高矮不同的凳子;

17、抬杆,是农村人用来打棉花柴用的工具。在农村就会用这个工具,拔棉花柴。

18、秸秆劈,将准备用于编席子或编筐的高梁秆或者枝条劈成几瓣的一种工具。这种东西有大有小,有三棱的还有四棱的,几棱的就可以把需要劈开的东西均匀地分成几根。用来劈高粱杆的,把高粱杆劈成三半,然后用热水泡焖后,把内部的瓤子用刀刮掉,只剩下高粱杆的外皮,然后用来编炕席,这种活我做过。编一领,炕席需要两三天的时间,那时一领炕席才能卖到两元钱就很好了,我记得当时一个工作日是十分,每十分换算后是人民币几毛钱,想一想当时一天能挣多少钱。

19、电影胶片,让我想起了童年的回忆。露天电影那真是童年的美好回忆,有时要跑很远去看。那时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娱乐项目,看露天电影成了人们最大的乐趣,现在想来都是经典:上甘岭,冰山上的来客,闪闪红星,铁道游击队,野火春风斗古城,一江春水向东流,早春二月,舞台姐妹,保密局的枪声,斗鲨,红孩子,小兵张嘎,地雷战,戏曲电影:秦香莲,红楼梦,包公赔情,野猪林,女附马,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追鱼,碧玉簪,还有奇袭、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等。翻山越岭爬坡过河,不避风雨雪霜,有时晚上看的是战斗英雄白跑路。……就连每个片头的开场字幕都是美好的回忆啊。

20、捻线锤子,挫绳子用的,通常用来挫麻绳。

21、你们怎么称呼?是什么?干啥用?知道的人肯定少。

推荐

  • 1扶贫干部培训心得体会475
  • 2参展策划书范文3篇433
  • 3比较简单的街舞视频313
  • 4愚人节是什么322
  • 5女朋友的生日空间说说220
  • 6马頔《皆非》歌词249
  • 7送别晚会主持人主持词177
  • 8关于现房的精彩广告词大全432
  • 9蔚来超充站和普通充电桩的区别,一分钟了解AITO知识车载充电功能介绍381
  • 10猪肉脯没烤箱制作方法 1个烤箱半小时出炉热门零食猪肉脯358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