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辛酸与坚韧,浅谈农民工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4-02-29 07:08:04/人气:204 ℃

农民工,又称外来工、民工,是指为了工作从农村移民到城市的人员。“农民工”的称谓是在改革开放后众多的农民进入城市才出现的,他们是城市发展经济的主力军,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农民工一词最早出自中国社科院教授张雨林在1984年的《社会学研究通讯》发表的一篇文章中。

84年之前称之为盲流即盲目地流向城市的农民。

随着1958年人大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管理登记条例》明文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从此将制止农村人口盲目流向城市法律化。标志着城市和农村分离对立体制的形成。

接着1961年开始在大城市设立收容遣送站将流民送回原地。

1978年迎来了改革开放,农村人口再度大量涌入城市与城市人口在就业管理等方面产生了大量冲突。带着歧视意味的限制农民工自由流动的盲流一词开始流行起来。

1991年国务院再出通知《关于收容遣送工作改革问题的意见》将收容遣送的对象扩大到三证(身份证、暂住证、务工证)不全的流动人员。随后1995年8月10日公安部又发布《公安部关于加强盲流人员管理工作的通知》将“三无”盲流人员解释为“是流动人口中无合法证件、无固定住所及无正当工作或经济收入的人员,多为盲目外出找工作或流浪乞讨人员”。期间大量从农村涌入城市追寻梦想的人以各种方式被抓回遣送站。

这是一场暴力的狂欢。

直到2003年3月份。时年二十七岁的湖北黄冈青年孙志刚在广州天河区晚上准备出去上网的时候因为没有暂住证被派出所民警认定为三无人员并被送往遣送站并在里面被毒打至重伤不治而死。

这件事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国务院出台了新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一个青春洋溢的大好青年用他的生命将收容两个冰冷的词语变成了带着人性温暖的救助。但是一个青年在自己的国家因为没有带证件被活活打死却无法挽回。再对比一下现在广州黑人的态度让人觉得荒诞又讽刺。

盲流被废止之后接下来就是打工仔打工妹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大地。也吹活了无数在农村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年轻人的心。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现代化发展的脚步加快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社会需要和自我的需求进入城市求生活。

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没有文化没有技术也没有钱。干着又脏又累的工作,大部分要么是进工厂要么是在工地上干活。基本上只能用体力活来换取报酬,并且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化使没有城镇户口的农村人被广大市民称之为打工仔、打工妹。

他们为城市献出了自己的身体和劳动力,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够高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但是我始终觉得农村文化水平跟不上并不是农村人口的问题,更多的还是由于当时农村经济发展不够使得大部分贫困的家庭没有钱来供给自己的孩子去接受文化教育。

市场需要使政策也出现了松动,对于进城打工的农村人口限制也不再那么严格。拥有农业户 口、被他人雇用去从事非农活动的农村人口被城市人口称为农民工且广泛流传。这代表着地位低下、没文化且贫穷的歧视性称呼直到引起党和社会的重视才把农民工改成进城务工人员。

之后又出现了厂哥、厂妹等称呼。

从61后开始到现在22年一批又一批人进入城市为制造业和建筑业添砖加瓦。最早的一批人已经七八十岁了,从被称为盲流到农民工再到回到农村看着自己的子女开始新的轮回,他们成为了留守老人再带着留守儿童。守望着出门在外的儿女。没有退休金等补贴,还要继续在土地里刨食。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已经有了几十块的高龄补贴。

白居易的观刈麦里写的并不仅仅是古代,它在我们八九十年代的农村一样适用。

昆虫里的工蚁和工蜂不会收到歧视,但是农民工等称呼的背后是孩子的父母,父母的儿女。

把农民工称为进城务工人员虽然只是改了个名字,其他仍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希望多一些善意,每个人都应该被重视。

推荐

  • 1强壮的英文是什么的相关知识391
  • 2科目三路考要点具体操作333
  • 3布艺蝴蝶结头花的制作方法教程372
  • 4关于长语说说心情247
  • 5搞笑开场白210
  • 6我们一直都在简谱379
  • 7敦煌壁画心得体会249
  • 8郝姓属虎的男宝宝起名258
  • 9简笔画立体的小人怎么画?超级简单的立体小人画法190
  • 10最便宜的又最好的红旗车,你没见过的红旗车能容纳19人219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