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3季度gdp增长数据 一季度GDP预计增长4.5

时间:2024-04-29 00:28:36/人气:408 ℃


GDP:预计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5%

从外部看,主要经济体持续收紧货币政策使全球复苏态势日渐式微,美欧爆发的银行业风险事件冲击全球市场,我国外需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一季度进出口持续负增长。

从内部看,随着疫情冲击结束,我国内需明显回升,一季度处于修复斜率最陡时段。从消费看,线下******性、接触型消费持续改善,观影人数、餐饮业、旅游出行人数等都已接近甚至超过2019年水平,不过汽车等耐用品消费仍有待改善。

从投资看,随着地方债前置发力和银行业中长期贷款超预期投放,地方政府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基建投资增速预计仍能保持稳健,房地产销售数据亦呈现回暖迹象,不过制造业投资因盈利空间缩小或有一定压力。

分产业看,预计餐饮住宿、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商务租赁等第三产业将全面复苏;工业和农业生产有望保持稳健增长;金融业、信息软件服务业、建筑业继续保持高增速。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预计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5%。


工业:预计3月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4%回升至3.8%左右

3月官方制造业PMI由2月的52.6%回落至51.9%,其中生产指数由56.7%回落至54.6%,显示制造业仍处于扩张状态,但扩张速度相较2月略有放缓。

从开工率高频指标来看,汽车轮胎半钢胎、高炉、PTA、PX等行业的开工率仍在回升,但回升速度较2月有所放缓,显示制造业生产已进入平稳复苏时段。

除制造业外,预计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将拖累采矿业生产,而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将带动水电燃气行业回升。综合来看,预计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1-2月的2.4%回升至3.8%左右。


投资:预计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5.5%回升至5.8%左右

基建投资。预计由1-2月的9.0%上升至9.5%左右。随着气候转暖,各地工程施工进度加快推进,建筑业加速扩张,3月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上升5.4个百分点至65.6%。从先行指标看,螺纹钢期货结算价比1-2月上涨3.8%,全国水泥价格指数比1-2月上涨2.3%。3月专项债净融资5132.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941.2亿元,将有效撬动项目投资。预计本月基建投资增速回升。

制造业投资。预计由1-2月的8.1%回落至7.3%左右。3月制造业PMI中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由57.5%回落至55.5%,BCI企业投资前瞻指数则由63%上升至65%,制造业企业预期有所向好。不过,1-2月制造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降幅由上年末的-13.4%扩大至-32.6%,企业营收利润率明显下降。再加上外需收缩、产能利用率偏低,预计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速将小幅回落至7.3%左右。

房地产开发投资。预计由1-2月的-5.7%上升至-4.5%左右。高频数据显示,3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45.0%,较1-2月增速继续加快。此前积压的需求正在集中入市,新房成交量和房价都开始走高,继续推动市场回温,房企信心改善。预计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继续收窄。


消费:预计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3.5%回升至4.5%左右

3月份,商超、餐饮等消费场景陆续恢复,加之各地促消费政策发力,推动消费市场回暖向好。

从主要商品来看,零售、铁路运输、道路运输、航空运输、租赁及商务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60.0%,显示近期居民消费和商旅出行意愿增强,相关行业市场活跃度较快回升;随着楼市成交持续修复,居住类相关消费企稳回升。

不过,车市复苏受阻,主要与各车企降价宣传带来的消费者观望情绪加重有关。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1日至26日,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下降1%,较上月同期下降17%。此外,成品油价格下调,预计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增速会回落。


外贸:预计3月出口增速由-6.8%降至-9.5%,进口增速由-10.2%收窄至-8.8%

从高频数据看,3月我国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进口指数分别为50.4%和50.9%,较2月回落,但仍在50%上方,表明我国进出口仍保有一定韧性。运价方面,BDI指数先升后降,整体高于前期水平,表明全球航运需求仍有小幅回暖。但我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持续下降,或与前期集装箱产能释放过多有关。

外需虽然回落,但下行斜率趋缓。美、欧、日3月制造业PMI分别为49.3%、47.1%和48.6%,美国、日本环比回升,欧元区环比下降。东盟国家表现有所分化,印尼、泰国、菲律宾PMI保持在50%以上,越南3月PMI明显回落至50%下方,马来西亚PMI小幅回升但依旧低于50%。韩国、越南3月出口同比下行,其中韩国3月出口同比由2月的-7.5%下降至-13.6%;越南则由12.8%大幅回落至-13.2%。

内需保持回暖但扩张速度放缓。3月我国制造业PMI为51.9%,连续3个月高于50%荣枯线,但较2月回落0.7个百分点,反映制造业扩张速率放缓。

从价格因素来看,3月全球商品价格先跌后涨,但整体继续回落。CRB综合现货指数月度平均同比下降13%,对进出口金额同比增速的负面影响有所扩大。

整体看,3月我国外贸情况仍能保持一定韧性,但考虑到价格因素的负面影响较大,进出口额同比增速仍有下行压力。预计3月我国出口2490亿美元,同比下降9.5%;进口2100亿美元,同比下降8.8%;预计实现贸易顺差39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小幅减少50亿美元。


物价:预计3月CPI涨幅由1.0%降至0.9%,PPI涨幅由-1.4%降至-2.7%

CPI食品。3月猪肉价格结束了2月中旬以来的小幅反弹,前期存栏量充足以及节后需求回落使猪价继续保持弱势。随着节日因素消退和天气回暖,蔬菜供应充足,价格持续回落。乳制品、水产品价格小幅下降,但鸡蛋和水果价格有所回升。整体看,猪肉和菜价将拖累食品价格环比小幅回落。

CPI非食品。受国际能源价格下跌影响,3月中旬汽柴油价格小幅下调,汽车燃油将环比回落。但核心通胀预计将有所回暖。商品方面,衣着价格逐步进入春季上涨阶段,但产能充沛和上游价格下降等因素,将导致家庭器具、通信与交通工具等耐用消费品价格保持弱势。服务方面,房屋租金将随着楼市和商业预期回暖而保持稳健,旅游、娱乐、餐饮、住宿类价格在前期春节过后下行期的基础上将逐步转向企稳回暖。

整体看,食品与能源价格齐跌,给CPI同比造成了下行压力,不过核心通胀企稳回暖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支撑。预计3月CPI环比小幅下降0.1%,同比上涨0.9%。

PPI。3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受欧美银行业暴雷事件影响,国际原油价格一度大幅下跌,但随后在事件平息和OPEC减产预期影响下反弹,天然气价格随着采暖需求结束继续回落,主要金属价格也基本与能源同向震荡。

国内工业品价格受外部传导影响保持弱势。从流通领域主要商品价格来看,能源价格涨跌互现,天然气与油价回落,但煤炭价格小幅上行,黑色与有色金属价格一涨一跌,化工与建材类价格涨跌互现。

3月制造业PMI出厂价格指数录得48.6%,再次回到50%下方,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录得50.9%,较上月回落。综合判断预计3月PPI环比下降0.2%,受去年基数影响同比降幅将扩大至2.7%,连续5个月处在通缩区间。


金融:预计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5万亿元左右,新增社融4.7万亿元左右,M2增速12.6%左右

新增信贷。3月,在实体需求延续修复、季末银行信贷自然冲量、地方政府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等供需因素共振下,预计多数银行的实际信贷投放均超过月初计划,全月新增规模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维持同比多增。3月新增信贷预计在3.5万亿元左右,大小银行机构间、对公与零售部门间的信贷结构也将更加均衡。

企业贷款方面,在经济自身修复和信贷积极投放下,企业复工复产进程加速,工业生产延续回暖,叠加专项债发行提速、降准资金落地,基建配套融资、制造业贷款等领域维持高景气度,企业贷款尤其是中长期贷款仍为当前新增信贷的主要拉动力量。

居民贷款方面,2-3月房地产销售持续回暖,带动按揭贷款改善,但受按揭早偿影响,居民中长期贷款反弹力度整体仍受限;在消费场景和需求恢复,以及零售贷款价格下行拉动下,短期消费贷和信用卡表现预计较好,居民信贷需求或筑底企稳。

票据融资方面,3月票据利率延续高位运行,尤其是1M国股票据转贴现利率于月末快速冲高至4%水平,银行月末需要通过压降表内票据来腾信贷额度,预计当月票据融资料维持少增格局。

新增社融。预计3月社融新增4.7万亿元左右,表内信贷和政府债融资维持较高规模,企业债融资或同比少增。

直接融资方面,财政政策继续靠前发力,地方债发行维持高位,3月全国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8900亿元,规模较去年同期增加2713亿元,较上月增加3139亿元,净融资额5822亿元;国债发行8360亿元,净融资1583亿元。国债和地方债合计净融资7405亿元。企业债发行规模预计多增,但在偿还量较大下,净融资额亦实现同比缩量。wind数据显示,3月信用债(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短融、定向工具)总发行1.58万亿元,净融资1461亿元,净融资额同比少增840亿元。股票融资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

表外融资方面,3月20日信托业务分类新规正式落地,监管趋严下融资类业务持续压降,考虑到3月信托到期规模较2月有所上升,预计信托贷款新增规模为负;监管强调对重点领域给予持续的结构性政策支持,新增委托贷款预计较同期相对提升;3月表内票据融资规模小,贴现量少,预计新增未贴现承兑汇票同比多增,以上三项合计或新增500亿元左右。

M2增速。预计3月M2下行至12.6%左右,信贷同比多增有望继续为M2提供支撑,但受去年同期基数相对偏高影响,M2同比增速或有所回落。


汇率:预计4月人民币将呈现平稳双向波动的运行格局

从国际看,美国劳动力市场依旧紧张,特别是OPEC 意外减产提振油价,美国依然面临着复杂的通胀局面。但美国2月核心PCE略低于预期,3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四个月来首次下降,反映美国商品消费需求正在边际走弱,同时美国银行业风险担忧仍然存在,5月停止加息的概率在增大。

相较而言,欧央行加息预期要强于美联储,这对美元将有所压制。此外,近期全球“去美元化”进程似有加速趋势,短期内尽管难以真正动摇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但相关舆论的发酵或不利于美元走强。

综合来看,展望4月,美元指数或震荡偏弱运行,美债收益率依然处于下行通道,相应的,人民币面临的外部贬值压力将会明显减轻。

国内来看,近期多项数据显示我国经济依然延续温和复苏态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具有良好基础,不过国内经济冷热不均现象依然存在,房建和消费仍有较大修复空间,且外需走弱风险仍存,并可能对制造业增长前景形成制约。

另一方面,中国和巴西签署了在巴西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人民币国际化加快推进,同时,在美欧银行业风险暴露的情况下,国内资产一定程度上能发挥“避风港”作用,这些都将对人民币汇率有所支撑。

综合来看,4月人民币汇率将依然呈现平稳双向波动的运行格局,预计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运行区间为6.8-7。


外储:预计3月末外汇储备环比增加600亿美元至31932亿美元

3月份,美元指数小幅下降2.3%,主要非美元货币中,日元、欧元和英镑分别兑美元升值2.6%、2.5%和2.5%。

主要国家债券收益率大幅下行,其中,受美欧银行业危机爆发和持续发酵影响,美欧加息预期快速降温,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降44个基点至3.48%,10年期欧债收益率下降31个基点至2.45%,10年期日债收益率下降14个基点至0.39%。

全球股市普遍上涨,标普500股票指数上升3.5%,欧洲斯托克50价格指数上升1.2%,日经225指数上升2.2%。

综合考虑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影响,外汇储备规模涨势可观。

此外,3月北向资金净流入354.4亿元人民币,较2月增加261.8亿元人民币,对外汇储备规模形成有力支撑,综合判断,预计2023年3月末外储较上月末增加600亿美元。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

团队成员: 王静文 张丽云 应习文 李鑫 孙莹 杨美超

推荐

  • 1医院健康教育总结评价160
  • 2圣诞贺卡作文247
  • 3交通文明城市黑板报380
  • 4基围虾烧茄子好吃又营养的做法462
  • 5关于坚持就会成功的名人例子380
  • 6笨狼上学童话作文184
  • 7经典好听的英文励志歌曲排行157
  • 8南开之父张伯苓阅读答案496
  • 9不认识路可以送外卖吗?我是一个送外卖的381
  •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产生的210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