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txt,拥抱你的内在小孩阅读分享

时间:2024-05-19 03:46:31/人气:354 ℃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这本书给大家讲述了内在小孩的四种表现形式,分别是恐惧、羞愧、惊吓和空虚,而内在小孩形成的四个原因是:期待落空、被忽视或者被遗弃、被过分控制和被过分宠溺。我们保护内在小孩采用三种防御措施及其危害:怨天尤人、补偿行为和上瘾行为,其中,怨天尤人会导致过度依赖,补偿行为会导致过度取悦,上瘾行为会导致过度任性。本书作者克里希那南达,曾经接受过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等多种专业训练,他创办的工作室遍及世界各地,所授的课程帮助很多人解除了心灵困苦。

1、内在小孩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

只要审视一下我们自身,就会发现我们的内心有很多无法排解的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就是因为内在小孩在作祟。内在小孩很小就驻扎在我们的心里,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内在小孩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作者在书中总结了内在小孩的四种表现形式:恐惧、羞愧、惊吓和空虚。

1)恐惧:它是功能失调、偏见、防御、暴力以及让人崩溃的根源,恐惧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最常见的。比如有的人明明能说会道,可一上台就该买词;有些人明明开车技术很好,遇到紧急情况却忘了踩刹车;有些人喜怒无常,总是莫名其妙地发脾气等待,这些都源于内心的恐惧。

2)羞愧:它本质上是一种无力感,是在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不对、不够好或者无能,从而又滋生了自卑感。其实,羞愧也存在于很多人的生活中,有些人在熟人面前活蹦乱跳,一到陌生人面前就讲不出话,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内心的羞愧。

3)惊吓:严格上说,惊吓也是是一种恐惧,它是恐惧冻僵的模式。所谓冻僵模式,就是当一个人处于惊吓状态时,通常会无法思考、无法感受、无法行动、也无法说话、生活我们看到的惊吓就是各种不同的生理反应,比如在比赛中遇到突发情况,我们会肌肉僵硬、心跳加速;考试遇到难题时,我们非常紧张,大脑一片空白等。由于引起惊吓的原因不同,人们受惊的程度往往不一样,轻微的只是困惑出神、精神麻木,严重的会导致身体功能失调,我们经常说“吓得屁滚尿流”就是这咱情况。

4)空虚:对于这种情况,很多人以为是自己太闲,其实是因为内心无所依所致。真正的空虚跟忙和闲都没有关系,而有些人为了填补这种空虚,始终让自己保持忙碌的状态,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一停下来他们就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有的身体很累却怎么都睡不着,有的拼命找朋友吃喝玩乐填补时间的空隙,总之不能让自己的内心安宁片刻。

那么内在小孩是如何产生的?作者告诉我们,内在小孩的产生主要源于童年的四种经历:期待落空、被被猫或者遗弃、过分控制和被过分宠溺。

第一个原因:期待落空。当我们还是孩子时,我们不懂得人与人相处其实是有界限的,那时的我们佬都想要,但就算是我们的父母也无法满足我们所有的要求。如果父母在拒绝我们的时候特特善诱,就会让我们渐渐意识到界限的存在,但是,如果父母简单粗暴地忽视我们的期待,给我们的爱和关注又不够,久而久之,我们的内心就会充满了无助和孤寂,逐渐形成了一个内在小孩。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内在小孩会以空虚的形式不断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让我们变得沮丧,或冷眼看待这个世界。

第二个原因:被忽视或被遗弃。不管我们是否承认,我们在童年都有过被被猫或者被遗弃的伤痛,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小时候我们只关注自己的感受,闷了要人陪,不开心了就哭闹,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得到,但家人不可能时时刻刻满足欠的要求,这时我们的内心就会有一种被忽视的感觉。更严重的情况是,有的孩子因为某些原因从小与父母分离,内心就会有一种被遗弃的伤痛。

第三个原因:被过分控制。很多父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旧观念,对孩子严加管教,不是斥责就是打骂,时间长了,孩子就会经常处于恐惧的状态,父母脸色一沉就害怕到不行,于是,内在小孩就慢慢形成了。

第四个原因:被过分宠溺。与过分控制相反,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全家上下对他百依百顺,恨不得将孩子捧上天,但这样同样对孩子不好。要知道,一个孩子最初的世界观源于家族,家族的宠溺会让他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任何要求都必须满足,这样的孩子一旦走入社会就会被打脸,哪怕一个要求被拒绝,他们内心的落差都会导致失望,失望过后伴随的就是深深的恐惧。此外,被宠溺的孩子往往独立性比较差,看到别人比自己强的时候又容易滋生羞愧感和自卑感,这些细微的感觉如果家长未及时疏导,时间久了,内在小孩就会慢慢形成,越长大越顽固。

2、我们为保护内在小孩所采取的防御措施及其危害

作者在多年的咨询经验中,发现人们保护内在小孩的防御机制无非有三种,分别是:怨天尤人、补偿行为和上瘾行为,这些防御机制让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要么过度依赖,要么过度取悦,要么过度任性。

1)怨天尤人: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我们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内心期待落空,这时内在小孩便以空虚的形式出现了,为了掩饰内心的空虚,我们开始怨天尤人,这样我们就能轻易找到借口,不必付出任何艰辛去改变自我,而内在小孩也在我们怨天尤人的想法中安住了下来。

2)补偿行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师长为了让我们守规矩、听话,会用各种方式压抑我们的天性,为了获得我们一直渴望的爱和关注,同时避免恐惧或惊吓,我们开始隐藏自己的本性,迎合他人的期待。时间长了,我们便习惯了根据外界的环境隐藏自己,那个害怕恐惧和惊吓的内在小孩就在这种顺应中不断成长。

3)上瘾行为:很多人认为上瘾只是在药物使用过度时才会出现,事实上有很多司空见惯的行为都是上瘾行为,比如爱抽烟、爱吃甜食、习惯指证他人等等。作者告诉我们,上瘾本质上就是让我们逃离当下,而有上瘾习惯的人,内心往往有难以面对的恐惧或者羞愧。

以上的这些行为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后果?比如怨天尤人会导致我们与他人的交往中过度依赖,太多的补偿行为会导致我们对过度取悦他人,而放纵上瘾的行为则会导致我们过度任性。

第一种,怨天尤人:当我们习惯了怨天尤人后,我们的内心就会发现依赖外界很舒服,如果依赖的目的没有达到,我们就会把火撒到爱人或者朋友身上,要是对方被迫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的依赖性就会越来越强;如果对方不接受,我们就会陷入更深的怨天尤人之中,这就形成恶性循环,直到我们醒悟为止。

第二种,补偿行为:小时候我们为了逃避父母长辈的责怪而取悦他们,从而得到了我们期待的宠爱和关注,但长大后我们就会发现,有些人我们拼了全力也无法取悦;还有的时候我们取悦了这个人,却得罪了那个人,就算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也无法时时刻刻取悦对方。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内心小孩就会再度陷入恐惧和失望中,生活中所谓的“老好人”大多都是这样的人,而那些为了爱情舍弃自我的人也有这样的性格特征。

第三种,上瘾行为:它会让人过度任性,要么太过自负,要么太过自我,生活中的这种任性随处可见,有的人动不动就离职,孩子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等等。婚姻中的上瘾行为会严重影响到夫妻双方的关系,很多妻子因为洁癖跟丈夫争吵不休,还有生活中被很多人诟病的“一根筋”,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内心对某些行为上瘾了。

3、拥抱内在小孩的三个步骤

1)真实面对自我:我们要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在小孩,并且找到它形成的原因,比如当我们出现恐惧、羞愧、惊吓以及空虚的时候,我们就要反思一下它背后的原因。

2)唤醒生命的热情:这是一个冒险过程,我们可以一步步来,比如先冒险在关系中敞开筷,展示自己真实的脆弱,这样做不一定能得到谅解,却可以让你不再掩饰内心的恐惧或羞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展一份独属于自己的爱好,生命的活力就慢慢显现了。完成第一步后,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是建立和谐的亲密关系,这个亲密关系就是以伴侣为中心的所有关系。

3)客观地看待关系中的融合与分离:如果我们能做到这点,就能在关系中做到张弛有度,而这种良好的关系也会成为我们成长的最好动力。

推荐

  • 1通讯员培训心得:热爱272
  • 2财政局创建工作总结162
  • 3铁路工人党员先锋岗事迹材料405
  • 4团支部工作总结以及来年计划范文158
  • 5大二入党转正申请书精选103
  • 6新版新款车辆买卖合同范文365
  • 7小学自我保护主题国旗下的讲话稿388
  • 8关于彩信手机报的广告词261
  • 9怎样炖的骨头汤才浓郁,怎样才能炖出乳白色的骨头汤419
  • 105g手机能用4g卡吗有影响吗?使用5g手机需要换掉4g卡吗460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