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亲安慰语:悲伤的力量除了节哀顺变

时间:2024-01-28 07:42:07/人气:214 ℃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去四川。当地在汶川地震时曾是受灾较为严重的地区,很多父母在天灾中失去了子女。

虽然他们中很多人选择了再生一个孩子,但十多年过去了,逝去的孩子在他们心中留下的那个“洞”依然存在,甚至送现在的孩子上学对一些家长而言,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

与他们聊天的时候,望着他们的眼睛,我经常会陷入无助感,不知道可以用怎样的言语抚慰他们。

逝者其实一直没有离去,他们一直在生者的记忆里,从这个角度说,逝者是永存的。而我们,永远不应奢望可以用言语去熨平一位失亲者的悲伤。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在悲伤的失亲者面前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安慰或帮助他们,那《悲伤的力量》这本书或许会给你一些启示。

《悲伤的力量》一书的作者茱莉娅·塞缪尔(Julia Samuel)是一位英国心理咨询师,一直致力于为丧亲家庭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并创立了英国丧亲儿童基金会。

作者本人是一位专业人士,但这本书并不是冷冰冰的心理学教材。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也并非为心理咨询师提供丧亲辅导的治疗方案,相反的,作者通过15个动人的案例,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藉此更接近死亡,更了解失去配偶、父母、子女、手足,甚至面对自己的死亡时,可能会产生的情绪反应。在此基础上,作者给出了一系列建议,关于失亲者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朋友和家人应该给予怎样的帮助,怎么帮助孩子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等。

在这些故事里,有相伴一生而罹患癌症的伴侣、有新婚燕尔却突遭飞来横祸的爱人、有亲眼目睹母亲被盗贼射杀的儿子、有弟弟自杀身亡的姐姐、有婴儿分娩时即夭折的父母、有女儿溺水身亡的父母、也有发现自己余生不长的中年女性……在他们的身上,我们或许会看到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

死亡是人类无法避免的,而在中国的文化中,死亡却是一个深深忌讳的话题。未曾经历过丧亲之痛的人,很难知晓丧亲者正在经历着怎样的煎熬,更难对失亲者的悲痛感同身受。

即使经历过亲人的离世,不同的人也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

作者正是通过这一个个的故事,为我们揭开死亡的面纱,将死亡带来的伤痛小心地呈现给我们,同时也告诉那些可能仍然沉浸在伤痛中的失亲者:你,不是一个人

在行为心理学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观察学习”。正如很多父母都知道自己是孩子的榜样,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记住并模仿。同样的,通过别人的经历,即使是远在异国的陌生人的经历,我们也可以藉此内建一套适合自己的疗愈方式,在丧亲的悲伤来袭时,能够更有效地重建自己的生活。

冯小刚导演最新作品《只有芸知道》,讲述的就是失去配偶的故事

一、失去挚爱的人在承受着怎样的伤痛?

美国心理咨询师伊丽莎白·罗斯曾将重病患者死亡前的心理活动划分为五个阶段:否认与拒绝、愤怒、挣扎与自我交涉、沮丧与抑郁、接受与和解。

病人最初会不相信医生的诊断,气愤于为什么是自己而不是别人要承受这种苦难,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开始试图说服自己,情绪也会随之降落到低谷,最终不得不接受现实,也许会平静地与自己和解。

在病患挣扎的这段时间里,他们的家人其实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悲伤的力量》里就从另一个侧面描述了患者的家属在这段时间所经历的几个阶段。

书中有一则故事是关于法西亚。法西亚的姐姐被诊断出运动神经元疾病,在五年的时间里她的姐姐逐渐丧失对身体的控制,而法西亚也从最初经历的强烈的哀伤情绪,过渡到第二年缓慢但无处不在的悲伤,到第三年病情开始恶化时突然爆发的愤怒情绪,第四年里长时间的情感和精力耗竭让她怀疑自己是否能坚持到底并体验到罪恶感,在姐姐离世之后,她花了很长时间从悲伤、麻木以及与自己家人的疏离感中挣脱出来,重建自己的生活。

从法西亚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挚爱的逐渐远离对于活着的人而言,在某种意义上更加艰难,他们经历了整个漫长的伤痛期,之后还需要保存能量继续自己的生活。

日剧《法医朝颜》中女主在海啸中失去母亲

相比于病患的家属,那些突然丧亲的人经历的是更加强烈的冲击,情绪反应会更加密集、更加剧烈。

书中提到的新婚不久丈夫就横遭车祸去世的凯莉,她在接到噩耗后,感觉仿佛被扔去一个陌生的孤岛,无依无靠,内心充满了绝望、不安、困惑和孤独,而这些情绪之下又潜伏着涌动的愤怒——一种突然被抛弃的愤怒,而愤怒又让她充满恐惧,害怕自己会失控,会无法阻挡愤怒的爆发。

对于未曾经历丧亲之痛的人来说,有些感受是无法想象的。

有些失亲者会如常工作、生活,从表面上看不出他的情绪波动,但这并不表示他的内心已经获得安宁

日剧《法医朝颜》里,朝颜的父亲万木平******的妻子在海啸中失踪多年,他在日常工作中不动声色地发挥着自己的直觉和多年的经验破获案件,与女儿过着平淡恬静的生活,陌生人甚至不知道他曾经经历过的悲怆。

但休息日的时候,他会执着地到海边寻找线索,一方地一方地的翻找,试图找回自己的爱人。观众看到的是他仍然会在做错事的时候买花回家摆在妻子遗像前作为道歉,而观众看不到的是,在这8年时间里他是如何消化内心的苦楚,又是如何忍住悲伤将女儿抚养长大成人。

寂静之声震耳欲聋。

表面的平静并不代表悲伤已经远去。

日剧《法医朝颜》里万木平******在灾难发生后的八年时间里依然执着地寻找妻子和遗物

二、除了节哀顺变,我们还可以怎样安慰失亲者?

那么,面对痛失所爱的人,除了“节哀顺变”之外,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1.陪伴与倾听

在他们需要的时候陪在他们身边,在他们想要倾诉的时候做一个听众。

人是社会性动物,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着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而当亲人离世时,这个社会支持网络中很重要的一环会突然断裂,此时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让社会支持网络不至于崩塌。作为朋友或家人,我们可以陪在他们身边,让他们感到依靠,让他们的倾诉被接纳。

但同时要注意的是,这种陪伴应以尊重对方的意愿为前提,如果失亲者想要独自一人,在保证其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给予对方独处的空间;如果失亲者不想要谈论自己的感受,意味着他/她还没有做好准备,我们也无需急迫地催他/她坦露自己的脆弱。

2.给予实际的帮助

我们可以给予失亲者一些必要的帮助,例如照料他们的衣食起居,尤其是饮食,可以帮他们采购或者做饭,确保失亲者维持正常的生活,这一点对于失去妻子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对于家里有孩子的失亲者,我们还可以帮忙照顾孩子,例如花一定的时间陪伴孩子、接送孩子上下学、辅导孩子功课等等,这些帮助也可以极大地减轻失亲者的负担,并维持他们家庭的正常秩序。

日剧《非自然死亡》的大热不仅因为主演石原里美的颜,更因为这是一部有温度的剧

3.长期关注,但不评价

如前文所言,有些失亲者可能在表面上看一切都已过去,他们又回到了正常的工作、生活中,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真的已经从悲伤中“痊愈”。通常失亲者在三个月之后会恢复正常,但我们依然需要对他们保持长期的关注,例如在微信上或其他联系方式上保持联系,周末的时候顺道探访等,都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社会支持网络的温暖和关怀。

有些时候,我们或许会觉得有些人恢复得太慢了,他们似乎一直沉浸在悲伤中无法抽离;也有些时候,我们或许会觉得有些人恢复得太快了,配偶“尸骨未寒”他们就已经“另结新欢”。对此,作者诚挚地提出:

你能给予朋友的最大帮助是,当他们踏着自己的步伐时,不要催促他们;反过来,当他们走得快时,不要议论他们。

你只需要跟他们在一起,无论他们在哪里。

每个人的步调是不一样的,但都值得我们尊重。

日剧《昨夜的咖喱 明日的面包》中失去儿子的父亲与失去丈夫的妻子依靠面包度过煎熬、获得温暖

三、应该告诉孩子真相吗?

当配偶重病或亲人离世时,家长往往会困惑是否应该告知孩子真相。

新闻中经常报道的案例诸如“为了孩子安心高考,父母隐瞒病情”,似乎是宣传一种教养理念:孩子是无法承受这么大的痛苦的,父母不应该将孩子置于这个境地。

但实际上,孩子远比父母想象中的更加敏感,也更加坚强。

从我个人的经历而言,我强烈赞成父母告知孩子全部的真相。我是在初中的时候才从亲戚处偶然得知自己曾经有一个哥哥,他在我出生前就因白血病去世了。确切地说,正是他的离世才给了我出生的机会。正是在那个时刻,我突然理解了父亲过往的许多举动,理解了他为何有那么高的期望,而为何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让他满意。但我父母从来没有跟我提起过哥哥,直到我离开家乡到异地求学,他们才开始摆放出哥哥的遗像,仿佛这件事不需要讨论、不需要沟通,一直以来就该如此。

可是,孩子是需要被告知的,否则,他们会一直背负着逝者的重担前行。就如《步履不停》里的医生哥哥一样,永远以最美好的姿态活在父亲的记忆里,而这是弟弟无论如何都无法超越的。

另一方面,父母的拒绝讨论让死亡这一话题更加讳莫如深,在未来,它可能会成为孩子无法解开的心魔。

日剧《步履不停》

在本书中,作者提到了几种父母可能会遇到的情况:

1.是否应该告知孩子全部的真相?

孩子需要得到和成年人一样多的信息,而且告知者应该用适合孩子年龄的具体语言来传达。

孩子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会倾向于用想象补足,而他们补足的东西可能比真相糟糕得多,因为他们的想象可能会萦绕心头,无止无尽。

对于孩子来说,生病的父母或兄弟姐妹尤其会困扰他们。他们既会担心父母或兄弟姐弟的离开,也会担心未来自己会怎么样。

作者在书中还提到了关于孩子的生存本能问题

有些孩子在面对重病的父亲或母亲时,他们可能会更关心父亲或母亲去世之后,谁来照顾自己。孩子的这个问题并不代表他们对病重父母的冷血,而只是他们的生存本能在起作用,在不知道真相的情况下,他们会自然地担忧未来。

因此,父母应该尽可能采用合适的、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告诉孩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帮助孩子度过焦虑期。

日本著名女艺人绫濑遥主演的日剧《继母与女儿的蓝调》中,绫濑遥受8岁女孩美雪罹患绝症的父亲所托,通过假结婚的方式承担起了美雪继母的角色,但一直得不到美雪的认可。在葬礼现场,很多亲戚议论纷纷,认为美雪肯定要被送去孤儿院等福利机构了,这时,绫濑遥坚定地表达了自己会继续陪伴美雪走完一生的意愿,正是这番表白,令美雪第一次喊出了“妈妈”,两人自此相依为命。

日剧《继母与女儿的蓝调》中,女儿在葬礼上第一次真正叫了继母“妈妈”

2.在孩子面前,父母一定要坚强吗?

孩子通过观察周围的大人来学习悲伤。如果看到他们的父母表达了悲伤然后继续做事,他们就知道自己也可以这样做。

但现实是,很多父母不愿意,或者说不习惯,在孩子面前流露自己的真感情。

就像很多父母会背着孩子吵架一样,他们误以为在孩子面前吵架、将自己的脆弱暴露在孩子面前,会破坏自己的“父母人设“。

其实恰恰相反,父母作为孩子的角色榜样,并不是要维持”完美人设“,而是要以身作则地教授孩子如何处理不同的状况

如果跟别人吵架了,应该如何不伤害彼此感情地结束争吵?

如果有亲人离世,怎样的情绪反应是正常的?

家长将悲伤藏在背后,会给孩子一种错误的指向,认为不应该哭、不应该感受痛苦,孩子会将情绪压抑起来,最终伤害的不仅是孩子,还有可能是亲子关系。

3.可以带孩子参加遗体告别仪式和葬礼吗?

作者的回答是可以,但是有注意事项。

在我国,清明节也是一个适宜向孩子传递关于逝去与纪念的节日。带着孩子去扫墓,跟孩子一起回忆过往的温馨时刻,向孩子倾诉自己的感受,都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死亡这一概念。

对孩子来说,他们要到八岁左右的时候才能较为充分地理解死亡的不可避免、不可逆和普遍性,当亲人去世对孩子来说不再成为一个禁忌话题之后,亲人才可以更好地活在孩子的记忆中

日剧《步履不停》

四、痛失所爱,如何重建生活?

如果失去亲人的是我们,我们要如何继续生活?

针对这个问题,本书的作者提出了力量支柱(pillars of strength)的概念。她认为与逝者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表达悲伤的方式、时间、思想与身体、界限、习惯以及专注力这八个方面构成我们的力量支柱,支撑我们度过悲伤,重新掌控生活。

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理解并接纳自己的情绪

首先,理解悲伤、恐惧、甚至愤怒等情绪都是自然的情感流露。而这些情感是必要的,“真正伤害着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代人的并不是悲伤所带来的痛苦本身,而是他们为了逃避痛苦所做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悲伤会催化改变。当我们陷入悲伤、恐惧等痛苦情绪中的时候,我们会去反思如何改变现状、是不是自己出了问题、如何重建自己的生活。从这个角度说,有时候失去是另一种开始,给予我们机会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建立人际关系、重新梳理自己的人生。

日剧《非自然死亡》中石原里美所饰演的三澄美琴因父母逝世而选择了法医这一职业

2.通过体育锻炼和专注力训练释放情绪

研究发现,运动可以促进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缓解焦虑的心情。作者建议每天固定做跑步或走路等有氧运动,或者找朋友一起进行竞技性的运动,来释放内心的情绪。

这个建议对我们来说算是经常听到的建议,但对于沉浸在悲伤情绪中的失亲者而言,其实并不容易做到,最好的方法是定时让自己运动起来,哪怕从简单的散步开始。

此外,陷入悲伤或焦虑情绪的人往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绪会不自觉地飘走,这时可以做一组专注于感知的训练:

日剧《非自然死亡》

3.培养一系列的习惯重新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权

对于失亲者而言,重建生活规律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以逐步恢复,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散注意力,逐渐掌控对生活的主动权。

我们如何对待死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生活状态。

的确,这个沉重的话题谁都不愿轻易提及,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此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把它一直当成”房间里的大象“。

对待生活和工作,只要我们付出时间、精力、诚意,很多事情都可以达成。但于死神,我们无可交换,唯有提前知悉他的真面目,并为自己、为身边人做好准备。

只要生者仍在叙说他的故事,逝者就一直活在生者的记忆中。

《寻梦环游记》让我们以另外一种方式看待逝者、看待逝去

后记

这篇文章大概一个多月前已经写好了,当时正值几位演艺人士遭遇不幸,我从无蹭热点的打算,遂暂时搁置下来。

最近两周,陆续亲身经历过或听说了四五起亲人去世的消息,遗属的心情不敢说感同身受,但也陪伴经历了最艰难的时刻,深感世事无常。

人们常说,逝者已矣,生者当坚强。

可坚强这副重担,也非人人皆可承受。

我惟愿,逝者已矣,生者可选择自己的步调,继续前行。

推荐

  • 1海南大学是985还是211267
  • 2关于装修心得参考467
  • 3最美情诗词欣赏348
  • 4小学语文教师年度工作总结800字170
  • 5漂亮的乌龟简笔画图片教程283
  • 6七夕晚上吃什么好242
  • 7钱货入瓶文言文阅读答案424
  • 8召开党建述职评议会议发言稿373
  • 9女生为什么要来大姨妈暖心回答?说说女生来大姨妈为什么会发脾气365
  • 10g shock batt G-SHOCK,Formless太极主题系列Design495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