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公益行动:致良知,搞公益是否经得起法律审视

时间:2023-12-08 08:39:36/人气:139 ℃

企业家们在集体诵读。图片来自致良知四合院官方公众号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王阳明曾留下的“格言”。但号称信奉“阳明心学”的,未必都遵从这点,很可能走向了其思想内核、价值主张的反面。

连日来,在“精神传销”的控诉下,民办非企业组织“致良知四合院”的不少料,正被不少媒体起底:数十位百亿级企业家参加,有人当众跪下忏悔;会场曾宣传女性应该完全服从男性;志愿者称学习家庭关系3天3000元;4年间营收从不足10万元跃升到亿元;被指强制要求学员分享心得、卖书拉新成员,并全程没收手机……

耐人寻味的是,“致良知四合院”不止是个以企业家为主体、王阳明心学为核心的“学习型”组织,还于2017年12月成立了公益基金会,主要从事资贫困助学等公益活动。虽然涉事基金会也确实组织过些许公益活动,但就目前看,其操作中的有些情节恐怕跟“公益”本义有些不合。

首先,《基金会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基金会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同时担任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然而,从相关工商信息来看,“致良知”基金会理事长还担任三十多家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这明显跟《基金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相悖。

该条例还规定,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致良知公益基金2017年基金余额为800万元,可其2018年实际用于公益的支出仅为49万元。

就此看,打着公益旗号的“致良知”公益基金会,有些行为并未达到法规要求的基本线, “公益”的成色着实不足。

按照《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规定,信息公布义务人公布的信息资料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从报道来看,针对某场论坛高达两千万的收支没有公开具体的明细,“致良知”方面回应称,“不可能每一笔都记得很清楚”,这离透明的要求也有距离。

从属性上看,“致良知”不只是个公益组织,但作为民间非营利机构,能否保证财务上的透明,无疑是其立足、发展、壮大的底线之一。

而从其更多做法看,有些行为也跟“公益”中的“益”字相悖。如在对企业家和员工进行培训时,基本都是推销课程和自编的书籍,还会让学员建微信群、拉亲友分享推广;非但如此,还搞高密度的精神灌输,连“能量场”等传销常见术语也被拿来洗脑,兜售的观念还包括女德规训,这显然称不上对学员有益。

王阳明说的“致良知”,讲究为善去恶。而拿着“阳明心学”去搞培训的“致良知”,若真的要致良知,也得将自身行为收束到法律与文明框架下,让一切经得起道德的质疑和法律的打量,这样“致良知”的“良知”才算是真正生根。

□熊志(媒体人)

编辑 陈静 校对 柳宝庆

推荐

  • 1赞美初恋的诗句精选420
  • 2人间戏剧读后感124
  • 3生活没有一劳永逸,幸福需要持续努力159
  • 4给物理老师的毕业赠言317
  • 5宇宙与人观后感精选三篇247
  • 6给男友的道歉信范文推荐316
  • 7移风易俗-从我开始498
  • 8纪念抗战胜利主题黑板报活动方案435
  • 9韩国化妆品后的套盒跟小样的区别,你一定不知道韩国化妆品为什么以套盒居多443
  • 10杭州亚运会体现了哪些新发展理念?杭州亚运会,擦亮中华文明独特精神标识352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