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筹有什么猫腻没?求助后面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时间:2023-12-22 14:55:30/人气:236 ℃

“希望大家能够伸出友爱之手帮我救救我的儿子”

“好心人救救我”

“古田患儿小雅煊移植仓内求助,费用缺口挡生路”……

这样冲击的文字映入我的眼帘

还是同乡,让我不仅想为她慷慨解囊

可是这个事情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今天信小妹带你揭晓!

微信朋友圈这样的“救救我”筹款越来越多,这些内容无一例外附带着一个名为“轻松筹”的链接!

01

记者体验:未经审核“救救我”信息轻松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轻松筹”微爱通道中的大病救助填写了目标金额、资金用途、设定筹款天数(平台规定为3到30天之间),并上传了一张照片,不过记者并未填写患者和收款人的身份证号码、所在医院、所患疾病以及医疗诊断结果,令记者诧异的是,简单填写完毕后该项目竟然当即上线了,也可以成功转发到朋友圈和微博开启众筹。

除此之外,“轻松筹”在审核项目上线过程中并不包括向求助人所在医院或者主治医生核实,并且求助人的众筹金额可以由求助人自行设定,甚至可以随时修改,如何防范故意夸大病情、募集金额虚高的问题,以及对众筹资金提现后的使用情况等,平台均没有审核。

对此,张颖丽表示,通过最基本的资料等实名的东西进行审核后,平台不对项目进行推荐,而是让求助人发到自己的朋友圈,让他的亲朋好友对项目的真实性做一个准确的判断,“没有人会用自己的诚信来骗大家”。

针对此类事件的频发,一些网友嘲讽道:“轻松筹”不仅管治病,还管发家致富、吃喝玩乐”

02

基本模式:收取2%手续费,估值3.5亿美元

针对网友的提问以及公众的担忧,张颖丽在回应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只是提供一个救助的平台,平台没有监管权利,对于善款的使用情况,我们没有权利进行约束。关于2%手续费的问题,这其中有一半是用于第三方支付的费用(主要是微信),属于腾讯收走的转账服务费,剩余的1%才是“轻松筹”的真正收入,这部分收入被用于维持公司的运营基础成本。”

“轻松筹”的业务板块主要包括:尝鲜预售(农鲜产品、私房菜等)、梦想清单(影视图书、艺术设计等)以及微爱通道(大病救助、灾难救助、动物保护、扶贫助学及其他)这三大类型。

截至8月17日,“轻松筹”平台官网显示,其累计注册用户8607万,累计筹款项目98.64万个,获得了1.56亿人次的支持。漂亮的数据让“轻松筹”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2014年12年18日,“轻松筹”获IDG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2015年4月15日,获唯品会创始股东兼董事吴彬A 轮投资;今年6月1日,获2000万美元的B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IDG、德同资本和同道资本,目前“轻松筹”的估值已达到3.5亿美元。

互联网 的发展为网络众筹平台的野蛮生长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据艾媒咨询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全国共有正常运营众筹平台370家,与2015年底全国正常运营众筹平台数量283家相比,涨幅达30.74%,是2014年全年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2.6倍。

03

律师说法:平台应对虚假信息承担连带责任

“轻松筹”的公益众筹模式是伴随着互联网 出现的新事物,当骗捐事件出现时,捐助人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成为目前公众热议的话题。

今年3月16日由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目前在互联网上提供众筹模式发起大病救助的平台并不在少数,除了“轻松筹”以外,还包括新浪微公益和腾讯的腾讯公益等。

那么,如果平台上的众筹项目出现了问题,应该由谁对虚假信息承担责任呢?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法专家赵占领,他表示:如果募捐平台从募捐金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那么平台对上线的项目就具有审核的义务,包括对求助人身份和捐款事由是否真实进行审核,如果平台没有尽到合理的义务,一旦项目存在虚假情形,则平台对于求助人的侵权行为可能构成“明知”或“应知”,将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对于募捐平台这种模式的监管比较落后,相关部门有必要对其进行规范。

“当发生骗捐事件时,如果平台只是按照流量收取商户的广告费,那么平台不承担责任;如果平台从求助人身上收取了2%的手续费,那么平台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骗捐的求助人,按照诈骗罪承担刑事责任,平台则承担连带责任。”江苏禾嘉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周一丁也如是说。

周一丁还表示:“向社会不特定的人群募集款项的话,参与募集的人数超过200人就涉嫌非法集资了。”北京邦洋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焦晓菲与周一丁持有相同的看法,同样认为平台涉嫌非法集资,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把众筹项目发布在朋友圈和微博上,也算向不特定人群募集资金。

不过,赵占领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如果募捐项目是真实存在的,即使参与募集的人数超过200人也不涉及非法集资问题,如果项目本身是虚假的,则直接按照诈骗罪承担刑事责任,平台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作为传统公益慈善的重要补充,不可否认公益众筹平台为很多需要帮助的求助人提供了便利,但在没有良好且完善监管的前提下,这类项目很容易成为网络诈骗者的乐园。

04

信息真实仅靠自律

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调查过程中,曾经亲身体验了一把注册发起募捐的过程,非常简单,甚至信息还没有给全就可以发起筹款了。轻松筹方面的说法是,信息真实性由发起人负责,因为求助信息是发在自己的朋友圈,“没有人拿自己的诚信骗钱”。

而在轻松筹现有的规则设计下,上述问题都没有答案,更多只能靠求助人自律。试想一下,如果有人就以此途径来诈骗呢?按这个流程应该不难拿到钱,从这个角度来说,“轻松筹”至少给出了一个挑战人性贪婪弱点的机会。

05

慈善平台监管仍存空白

按照我国最新出台的《慈善法》,轻松筹这样的平台并不违规,并且它刚刚通过了民政部关于网络慈善平台的审批。因为平台本身不是善款收集方,按公司的说法,他们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由求助者个人发起,资金最后也将归集到求助者手中。

但平台本身收取2%的费用是否合规有待商榷,更重要的是,所有善款都是先进入第三方账户,扣除2%的费用后再转给求助者。而在微爱大病互助行动相关的基金中,已经沉积了超过2000万资金。那么问题来了,在捐助者的钱支付出去与求助者收到钱之间的这段时间,谁来监管善款不会被用作他途?

信小妹提醒:

虽然通过互联网众筹平台解决一部分人大病医疗中的费用缺口,本身是一件善举。但如果因为规则设计的漏洞而成为少数人“轻松”敛财的工具,那就是赤裸裸的诈骗,骗取大家的同情心,所以当各位遇到这种情况,请认真核实真实情况再进行捐款。

查征信

曝光老赖!

▼▼▼▼

有关查征信

查征信,看黑名单,用曝光台

尽在查征信app~

查征信 !

阅读原文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推荐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