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狂想曲钢琴简谱跨度太大 匈牙利狂想曲在钢琴谱例中

时间:2024-06-08 19:16:59/人气:116 ℃

在阅读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这样可以与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同时提升您的参感,小编也会持续更新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冷紫葉


钢琴演奏是通过演奏者巧妙地运用各种力度地变化来取得丰富的音响效果。在钢琴谱例中有着表现强弱的力度标记,常见如pp、p、mp、mf、f、ff,有时会出现ppp、fff甚至是pppp、ffff,正是有着这么多不同力度的标记,才使得音乐情绪更加的丰满,作品中刻画的音乐形象更加的鲜明。

但实际上,在音乐中,更加细腻、复杂的力度变化是无法用常见的力度记号来标记的。例如在《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前10小节,李斯特采用节奏震音来模仿钦巴龙的音响效果,那样空灵、悠远的声音就像他儿时听到的吉普赛乐队演奏的那样,象征着匈牙利人民对于自由的向往。

这一部分在演奏时手指的力度标记为p和pp,演奏时以手掌为支撑点,手臂放松,手指灵活柔顺,合理的控制演奏力度。在演奏作品的D段时,力度从mf逐渐上升到ff,力量从小臂切换到大臂,结合最急板的速度,欢快热烈的演奏此段,表现了匈牙利人民对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此之外,演奏力度也与演奏者肢体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当演奏者弹奏时需要均匀、颗粒的演奏乐句或是乐段,那么一定会运用到手腕的力量,就像是日常生活中钉钉子那样运用手腕均匀的发力,如果忽强忽弱摇摆不定,钉子不会牢固,音乐作品同样也无法更好的呈现。

像42小节与43小节这样的上行半音阶,在弹奏时上身可微微前倾,用身体带动手指逐渐向右跑动弹奏,用这样的方法弹奏,手指力量无需加重也可弹奏出渐强的音响效果。

不过演奏力度同演奏速度一样,演奏者应当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曲家独特的创作特点,例如巴洛克时期的作品音色特点清晰、集中,非连音较多,力度上不需太强;浪漫主义时期主张宣泄个人情感,对技术的要求也更加的严格,许多作品都有很大的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对比,无论是轻巧迅速的音阶还是雄厚宏大的柱式和弦,都必须精准的控制力度。

不能随意对作品进行不恰当的自由处理,例如将渐强弹成渐弱,或把渐弱弹成渐强,同时还要注意谱例中的和声走向,强势和声与弱势和声也不可胡乱颠倒,尊重作曲家的创作思维,正确的学习并演奏作品。

演奏情感的表达

在钢琴演奏时关于情感的表达应该怎样去呈现?所谓情感表达,笔者认为精湛的演奏技术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表达,这样的表达不只是情感、也包括音乐形象的描绘或是更为细腻的音乐表现。

例如在《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一开始,作者运用震音来模仿匈牙利扬琴的音色,震音的音响效果会让人眼前浮现出吉普赛人流浪者悲伤的音乐形象;B段的开头旋律中各种精致的倚音以及颤音刻画出了吉普赛女郎妩媚风情的音乐形象;在最后的D段快速跑动的八度和弦描绘了匈牙利民族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音乐形象。

这样一幕幕生动的形象被作曲家用音符谱写在了乐谱中,再经过演奏者的二度创作表现出来并传递给听众。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傅雷家书》中著名的艺术家、钢琴家傅聪在给父亲傅雷的家书上写道:“他去听了李赫特的音乐会,李赫特弹奏的柴格夫斯基所有的慢奏部分是那么安详,没有一点肤浅的感伤。

柴格夫斯基的《协奏曲》成了一支如此光辉灿烂的协奏曲,而那种戏剧化的力量,那开头的和弦和华彩断真像天要垮下来一般。

尤其是他的音质,只使人感到巨大的力量,从无粗暴的感觉。他所有的演奏都是真正的创造一个伟大灵魂的创造,演奏的表情也真像鬼神一般。的时候,他浑身都给人以的感觉,温柔的时候也是浑身温柔。练习时随时随地要沉浸在音乐里面,切记单纯练习技巧,弹最强音时浑身都要。

不光是手,坐也要坐的更重,脚也要踩的更重,心里充满了火一般的感情。这就是他的最强音,显得那么雄壮宏伟的原因,最弱音也是如此,必须从头到脚都是最弱音的感觉。切记小心翼翼,眼睛盯着手指去求最弱音。”①而傅雷在给儿子傅聪的回信中这样说道:“为了艺术的修养,在heart(感情)过多的人还需要尽量自制。

中国哲学的理想,佛教的理想都是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艺术是火,艺术家是不哭的。”

①傅雷这段回答是将演奏者当作了一个媒介,演奏者通过娴熟的技巧将作品中尽可能完美的呈现给听众,让听众去波动、去情绪失控,将内心深处的情感爆发出来,而演奏者波澜不惊,不动声色,这也许是艺术家更高的境界修养或更深层次的对于艺术的理解。

傅聪在听了李赫特的演奏并与其进行了交流之后,认为音乐不管是练习时还是演出时都应全身心的投入,大到整个身体小到指尖与呼吸,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才能让音乐声入人心。

而这样深刻的投入,除了身体外,演奏者自身的情感也是要投入进去的,试问从头到脚每一个身体部位都投入到作品的演奏中,那么情感又怎么可以独身其外?情感是因为身体受到外在刺绪波动才会产生,那么在演奏的过程中肢体语言的表达、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对作品背后或有或无的故事背景的了解都融化在了演奏里,无一不在深深的触动演奏者并感染着台下的听众。

笔者认为两位先生的观点都是极好的,一位是从中国传统思想出发,尽量克制;另一位则是在受到了西方音乐文化的感染后衍生的更多对于演奏的理解,这样的观点也使笔者受益匪浅。笔者认为作曲家在创作时,已经把需要刻画的人物形象、风景等用音符通过和声曲式描述详尽,而演奏者只需通过精湛娴熟的技巧将它们弹奏出来,便可使听众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画面感,这也是笔者一直以来的追求,用技巧来表达音乐,用音乐来感染听众。

结论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是一首具有浓厚的匈牙利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作品以匈牙利民间舞曲为题材,大胆的冲破传统的曲式结构,在创作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反映了匈牙利民族的精神。该作品亦是笔者毕业音乐会中最为重要的作品,这首作品从最初选曲练习到最终上台演奏,花费了相对较多的时间。通过练习这首作品,笔者对于李斯特,对于《匈牙利狂想曲》,对于吉普赛音乐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时,面对诸多技术上的难点,例如震音、复倚音、华彩句、手指的快速跑动、八度和弦力度与速度的处理等等,都使笔者在练习过程中困惑不已。之后带着这些问题去查找资料、仔细钻研、与导师探讨后刻苦练习,最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得以攻克难关。

本文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目的,首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素材进行了分析,把握作品的创作风格;其次对音乐特点进行分析,加深笔者对于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然后对作品中演奏的技术难点进行分析研究,最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触键角度与演奏速度、肢体语言与演奏力度以及情感表达方面进行阐述,得出较为全面的研究结果。

通过学习研究这首作品,笔者明白在弹奏任何一首作品时除了研究作品本身之外,还要去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的民族性特点,了解作曲家的经历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于作品创作方面的素材来源也是不可忽视的重点。

更重要的是在面对技术难点时,要掌握其中技巧,协调肢体与力度、速度间的关系,掌握平衡,合理的去运用身体每一处,让气与力融汇贯通。

李斯特的作品对于演奏者的技术要求极高,笔者深知自己在演奏的道路上还需继续努力学习,但笔者会坚持本心,磨练自己的技术,提升音乐修养,用技术去服务于情感表达,更好的去诠释作品。

推荐

  • 1宽恕怎么造句183
  • 2我的小乌龟生病了周记448
  • 32020年江西萍乡卫生职业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公告3人391
  • 4学校领导六一国际儿童节贺词147
  • 5北京智康教育员工待遇,求内部人士告知 智康一对一199
  • 6施工的通告范文416
  • 7最新早安心语正能量语录469
  • 8危险报警闪光灯的使用443
  • 9沈阳故宫努尔哈赤大刀:努尔哈赤腰刀是沈阳故宫镇馆之宝190
  • 10已婚怎么聊妹子?妞,是girl114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