尬聊跟幽默的区别,尬聊,假笑没朋友

时间:2024-01-01 03:12:00/人气:457 ℃

社交焦虑如今已成为一种流行病,

美国有4000万人深受其害,

中国的社交焦虑患者据说也达到了3000万人,

其中90后、95后年轻人的症状尤其严重。

当众说话会局促不安,

发了朋友圈没人点赞会尴尬,

“看到十个人以上的场合就不去了”,

“群聊里有红包,第一个点进去拿的绝对不会是我”,

“虚拟的世界里无尽风骚,见面怂成狗”……

一条最近做了一个关于“零压力社交”的调查,

收到了近500份社交焦虑的典型样本,

许多人十分害怕冒犯别人,

却自带无限冷场的属性,

“啊,做个社交达人,真难!”

撰文 陈星

在发调查问卷之前,我们请身边的朋友们列举自己的社交焦虑瞬间,没想到大家的答案五花八门:

和同事社交会焦虑:

和朋友社交会焦虑:

“能发信息,绝对不打电话”

和领导社交当然最焦虑:

和陌生人社交还是焦虑:

我们震惊地发现,超过85%的人“在他人注视下工作,会觉得难受”。63%的人选择“能发信息,绝对不打电话。”

“在他人注视下工作,会觉得难受”

65%的人不会第一个去点微信群里的红包。44%的人认为自己“网络上是话痨,现实里安静如鸡”。

患上社交恐惧症的,有学生:

有白领:

也有夫妻:

社交焦虑是一种病吗?那要看这种焦虑对你造成的困扰到何种程度。

焦虑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交焦虑”(social anxiety)变成“社交恐惧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就被科学家们列为一种精神病症了。

在美国,社交恐惧症是仅次于抑郁症和酗酒的第三大精神病症。

然而,按照科学家们的标准,其实真正能够诊断为“社交恐惧症”的人是极少数,绝大部分人都是“社交焦虑”。

内向的人往往容易焦虑,因为内向的人更容易对自己的评价偏低,陷入自我怀疑。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体验到社交焦虑。年轻人比年长者更容易体验到焦虑。

大多数人都是在青春期第一次经历社交焦虑。 15到24岁人群是社交焦虑的重灾区。如果你25岁之前从来没有体验过社交焦虑,那么很有可能你一辈子都不会因为社交而焦虑了。

社交很必要,但社交技能为零

调查问卷中,接近一半的人都认为社交是很有必要的,有四分之一的人认为“社交必不可少”。认为社交“有没有无所谓”的人只有十分之一。人毕竟是社会动物,还是要生活在人群之中。

然而,越是需要社交,就越怕社交。将近五分之一的人“尽可能避免社交”。

90%的人近半个月内感受过社交焦虑。还有五分之一的人,填问卷前刚刚体验过社交焦虑。

还有的人说,填写我们的问卷,本身就让ta感到焦虑……

焦虑会耽误很多事情。

那么多年轻人不恋爱、没朋友、孤独、宅,想来也是社交焦虑引起的一部分后果。

因为焦虑,所以逃避社交,然后更加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刚刚焦虑了,因为微信提示了一下”

《2017全球网络社交调查》的数据显示,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为38亿人,使用各种社交网络的用户数为30.28亿人。也就是说,我们这些网民里面,80%的人都使用过网络来社交。

很多科学家都在研究,网络上的虚拟社交,对我们真实世界里的社交到底造成了什么影响。有的认为是正面影响,有的认为是负面影响。然而对于年轻人来说,网络社交占他们社交生活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大家评估网络对自己社交状态的影响,基本上是各占三分之一。社交焦虑因使用网络而更严重的人稍多,焦虑因为网络反而得到缓解的人稍少。

交流从线下变成线上的时候,除了文字,社交中许多其他信息都被过滤掉了——例如对方的语气、表情、肢体动作。这个时候,需要更加小心翼翼才能完成一次得体的社交。

新的社交礼仪因此催生。比如,网上聊天的时候,你不应该回复“哈哈”,而应该回复“哈哈哈哈”,才能表明你是真的觉得好笑。

还可以再多打几个“哈”字,或者一串“h”,表达你的诚意。“呵呵”是应该严格避免的字眼,因为基本等于“滚”。

同理,不应该回复“嗯”、“哦”,请多动动手指,回复成“嗯嗯”、“哦哦”。

也有人不小心在网络社交时踩坑。

有60%的95后选择在社交网络上屏蔽父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分组可见”的功能,“三天可见”成为朋友圈的标配。

在“每天可以有多余一小时时间,愿意出门社交,还是自己宅着?”的选项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更愿意一个人呆着。

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让人紧张。我们随时要响应朋友的呼唤、上级的指令。个人的舒适区进一步被围剿,这个世界好像随时在凝视自己,无处可遁。

调查问卷里,我们请大家选择,如果只能有一个朋友,自己是愿意要一个AI还是真人。选择AI的人高达41%,比选择真人的还高5个百分点。

社交焦虑者更害怕领导、权威人士

我们发现,在社交中最让人紧张的,就是领导、客户、面试官、老师。

在和这些人打交道时,我们常常会潜意识认为自己处于被审视的状态,于是害怕权威人士的拒绝或评断,倾向于想象别人对自己评价结果是不合格的。

有些人甚至从领导恐惧症,发展为了上班恐惧症,宁愿选择自由职业:

其实,社交焦虑这么流行,也就意味着人人都在焦虑。

社交的时候,一点都不焦虑的人,不到5%。极度焦虑和相对焦虑的人加起来,相当于十个人里,九个人都在焦虑。

得知你对面的人焦虑程度一点儿也不比你少,会不会让你感觉好过一点?

在问卷中,许多人和我们分享了他们缓解社交压力的方法。其中,最多的人选择和自己信任的人倾诉(43%)。也就是说,解决社交问题最常用的办法,还是社交。

许多年轻人缓解社交焦虑的方法偏消极:

年长一点的人的方法比较积极,比如锻炼身体,可以很好地转移情绪:

吃货缓解社交压力是这样的:

文艺青年的做法是这样的:

很多人都意识到,焦虑是因为自己社交技能太差,不会讲话。

于是有的人不断复盘、反省自己。治病要治本,最核心的还是要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才能真正克服社交恐惧:

还有的人真正实现了“零压力社交”,或者说,至少表面上实现了“零压力社交”。

不过我们不必苛求,说到底,社交本质上不就是“表面上”的一种前台表演么?

其实最重要的是心理建设。自我关注是社交焦虑的核心原因。它会占据你的注意力,让你无法关注内心之外的任何事,也会让你产生自己处于劣势的错觉。

觉得“我遇到优秀的人,一定想不出该说些什么”,或者“我和别人不同,我无法真正地融入他们”。

反之,自我关注越少,反而越容易表现出真正的自己,从而在社交上畅通无阻。

绝大多数90后、95后,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即便不是,拥有的兄弟姐妹数量也比较少,可以说是一家人的焦点,自我关注程度自然也非常高。很容易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是宇宙中心。

然而,只有你打破这种概念,意识到自己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并非如此重要,自己也没必要方方面面都很完美,你才能“零压力”,最后在社交场合大松一口气。

坦然社交的前提,是先坦然接受自己。焦虑成习惯时,你可能会失去解决问题的信心,但是要记住,永远存在另外一种看待问题的方法,你永远不会没有选择。

祝大家未来都能零压力社交,社交快乐!

推荐

  • 1健康全身美白方法352
  • 2锦医卫医卫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论文438
  • 3子宫肌瘤如何饮食补气血不足149
  • 4如何抚平头发毛躁471
  • 5马莎长大了的阅读答案491
  • 6广东招警行测选词填空习题答案解析386
  • 7吃什么食材能补精壮阳433
  • 8七年级上册课文我的信念相关作文259
  • 9井冈蜜柚什么时候种?给各位看官介绍井冈蜜柚两种防晒模式461
  • 10华为matexs贴膜有什么用?华为董事强烈安利华为Mate433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