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内容脉络梳理:谏太宗十思疏丨那些年

时间:2024-04-20 22:32:38/人气:174 ℃

戳音频,让全国最好的声音带你穿越回到少年

高中《语文》第2册 人教2001年版

作者简介

魏征,唐初政治家。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少年出家。曾参加隋末农民起义,后入唐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被擢为议谏大夫,历任秘书监、侍中等职。魏征先后向太宗陈谏二百余事,是历史上有名的敢谏之臣。后以修史功,进位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太宗的行动及政策措施给以极有益的影响。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推荐

  • 1如何做一篇优秀的自我介绍338
  • 2酸枣树怎样嫁接成大枣树488
  • 3周公解梦梦见辞职的含义解析415
  • 4商务活动中的引见与问候444
  • 5高三物理电磁学知识点复习422
  • 6关于简短的英语故事185
  • 7少儿寓言故事短篇447
  • 8排毒的药有哪些310
  • 9抱歉暂时没有查询到你的行程记录:请先扫下这个码证明您最近的行程398
  • 10微信解除自动扣费功能在哪,微信每月都会莫名扣费425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