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温州方言唱温州鼓词,温州方言鼓词

时间:2023-12-06 11:40:13/人气:405 ℃

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江温州及其毗邻地区的一个曲艺品种,俗称“唱词”。因过去的艺人多为盲人,故又称为“瞽词”或“盲词”。它用温州方言表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清代中期已见流传。艺人们演唱用的主要乐器,有牛筋琴、扁鼓、三粒板、小抱月等。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长篇曲目有《陈十四娘娘》、《十二红》等。

温州鼓词的渊源,鼓词艺人流传着的关于“祖师爷”的讲法。艺人们说温州鼓词的“祖师爷”是唐明皇的叔叔。他从小聪明、善文能诗,谙音律。后因病瞽目,亲尝失明的痛苦,便教盲人唱鼓词以自误,于是民间便有鼓词。

·

关于它的具体形成时代,一说始于南宋。持此说者以当时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作为分析论证的依据。金兵入侵,宋室南迁。随之而来的宋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曲艺作为民间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也随着民族的迁移而南下。

另一说人为,温州鼓词“始于明代,由横阳里巷之曲与词曲合并而成”。横阳,即今平阳;里巷之曲,指的是民间小调。当时在野的文人与聪明的盲艺人,承受了古乐的衣钵,并吸收了当地的民间小调,创造了说唱形式。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在器乐和音乐上也日臻完善。

在旧社会,鼓词艺人的地位十分低下,鼓词同样不为达官贵人、豪门纨绔视为艺术,而被拒之于艺术之宫的门外。解放前,当时的绅士就不承认它是文艺。

·

解放后,艺人翻了身,他们不但在政治上是国家的主人翁,在党和政府的关下,组织了曲艺协会。在经济上也与工农群众一样生活日益改善。于是温州鼓词得以新生。目前,温州农村几乎到处都可听到鼓词的美妙音乐,群众也喜欢哼几句鼓词流行曲调。

温州鼓词的发展,这应该归功于盲人。平阳过去就有句口头禅:“盲瞠人唱词”,因为过去这种艺术是在市井里演唱,大多是由盲人作为职业的,所以又称“瞽词”。而且这种艺术又是在里巷之曲,民间小调中收集和发展起来的,特别地亲近于市民乡亲。当时在野的文人与聪明的盲艺人,承受了古乐的衣钵,并吸收了当地的大量的民间的艺术形式,创造了这种非常综合说唱形式。说它综合,就是这种艺术是个温州艺术的宝库,温州方言、温州的乡土音乐、温州人文、掌故习俗都可以在这里面得到体现。而且它的伴唱的乐器也是温州艺人自己发明,又经不断改造得到了提高,它的音乐非常的动听,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音乐上也日臻完善。

·

艺人们虽然是盲人,但他们非常敬业,广泛吸收评书、戏曲、古典小说的精华,加上自己的创作,很容易为百姓接受。在题材上,大都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一个民间的盲人艺术家,创造了这么一件音色美妙,音域宽广的乐器,实在是令后人称颂。当这件乐器在发明100后的今天,在首都曲艺大会演中展示时,众多的音乐家们为这种民间的器乐感到惊奇。

温州鼓词按演唱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平词”,凡逢红白喜事,或款待客人,或因争端认错罚词还有一种叫“大词”,也称“娘娘词”。解放前都在供奉女神的庙宇中演唱。唱大词时,用一鼓一拍,擂大鼓,敲大锣,曲调高亢、粗犷,比较原始。其主要词目为《陈十四娘娘》,唱陈十四学法灭妖的故事,可以连唱几昼夜。

·

温州鼓词有唱有说,以唱为主。它的唱腔、曲调,带有浓郁的南国民歌风味,鼓词的基本曲调有慢板、流水、紧板等几十个板式。由于温州鼓词是用温州方言演唱(以瑞安语言为标准),因此各地语音不同,唱腔也各有特色,其唱法有南、北派之分。南派曲调比较细腻、柔和;北派曲调比较粗犷、古朴。温州鼓词长于抒情,善于叙事,曲句俚质,通俗易懂,并夹有丰富的群众词汇和民间谚语,曲本形式有“折书儿”、“小说”、“部书”等三种。其句法结构,基本上是七字句,有时也运用五字句及叠板等形式。其文体一般由韵文、道白相间而成。唱韵很讲究押韵自然,音节和谐,保持了民间说唱音乐的特色。

·

鼓词演唱用的主要乐器,有扁鼓、三粒板、牛筋琴、小抱月等。因此在表演上的最大特色,是在单档表演时一个人可以敲奏四至六件乐器。同时一个人要兼扮各种角色(现有时采用男女对唱),并且要求吐字清楚和细致刻画人物。情节要交代详细,人物个性、神态要掌握准确,一个人能塑造多种不同性格的人物,而且会模仿各种声音,以渲染气氛。

·

推荐

  • 1失恋伤感的短句子254
  • 2前年免费做生意赚钱235
  • 3教师实地考察体会与感想133
  • 4贺春节短信123
  • 5高校教师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427
  • 6杜鹃花花语及传说_杜鹃花养殖栽培技巧301
  • 7脸上黄褐斑越来越多是怎么回事210
  • 8巴宝莉商标图案的高清展示447
  • 9潮 州古城:晚潮,代州古城428
  • 10印度主要旅游地点有哪些?阿格拉是印度旅游人数最多的城市之一418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