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怎么看待鲲鹏的?庄子的,鲲鹏

时间:2024-03-18 21:07:26/人气:408 ℃

东方既白 著

接上一篇:《 》内容继续。

通过以上各篇文章的相关解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道家的文化以及他们的核心思想,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是跟普通人一样,通过把事情做好而获得利益,道家人物也需要种种的科学技术知识。只不过道家文化特别讲究的是,要在做事情的时候,比普通人多了一个对“无”境界的全新认识,并在“无”的境界上产生智慧,道家人物就是凭着“无”境界上的智慧,才能比普通人看得更清、看得更全面,选择的余地更多,做得更对,做得更好,取得的利益当然也就更多。

于是,道家文化又设计了一个巧妙的方法,就是先让人尽量扩大自己的眼界和格局,所谓“你的眼界决定了你的世界,而你的格局则决定了你所能达到的高度上限”,当一个人有了足够大的眼界和格局,就能够放得开很多事情,就能够虚怀若谷的吸收很多东西,还能够有容乃大的包容很多东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包括我自己在内,由于眼界和格局不够大,就会对很多不善之心不肯放弃,对很多善良之心不肯发起。

那道家和庄子所含推崇的眼界和格局究竟可以达到什么程度呢?答案是无限大,“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不信你看庄子在《逍遥游》开篇关于”鲲鹏“的描述:

鲲鹏之大之高,不知其几千里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在《逍遥游》中,庄子揭示了人类存在“认知局限的状态”,以及这种状态造成的错误生活观,并发现人的价值与本位所在,最后为此提出了打破认知局限的方案:变鲲鹏而俯仰天地之变化,无我、无功、无名。也就是说,《逍遥游》实际上是教我们认识到人的认知局限,然后如何避免认知局限造成的错误生活。

众所周知,《庄子》一书,共分外内篇、外篇、杂篇,其中内篇被公认为庄子真作,其他的外篇、杂篇有可能是后学“伪作”。因此,读《庄子》首在其内篇,读内篇首在开篇的《逍遥游》,只有通过《逍遥游》的意境,通过其所描写的“鲲鹏”的意境和眼界,你才能感受到庄子所要表达的巨大眼界和格局,一旦达到了“鲲鹏”的眼界和格局,才能逐类旁通,懂得庄子内七篇的思想内涵,进而懂得庄子和老子所表达的极高智慧境界。

鲲鹏的眼界和格局,非一般人所能及

正所谓“你的眼界决定了你的世界,而你的格局则决定了你所能达到的高度上限”,人一旦有了足够大的眼界和格局,就能够让人抛开自我,进而达到“无我无私,以物观物,以天量人”的至高境界,在此境界下再来看一切事物,则一切事物都是一个样了,这就是庄子所言的《齐物论》的境界。因此,“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齐物论》又是我们能否正确认知世界本源的根本,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庄子》,每个人心中那个“鲲鹏”的眼界和格局,决定了其所能领悟的整体高度和层次。因此,《逍遥游》是《齐物论》的基础,而《齐物论》又是后面《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等各篇的基础,这是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道家文化体系,亦是一套整体的学术思想。所以,后来的人们提道家就讲“老庄”,把庄子和老子相提并论,把庄子作为和老子比肩的道家始祖,不是没有现实依据的。

认真读过《庄子》的人都知道,《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第一篇是《逍遥游》。据说,庄子在写完逍遥游后,心境非常敞开,享受到了精神逍遥无待带来的愉悦感。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达到他的这个境界,共享这种高级享受。但他发现世人精神被束缚在各种是非、概念之中,要达到他的境界,首先要解决掉这些学派纷争造成的困惑,于是他又写了《齐物论》。《齐物论》就是在《逍遥游》的基层逻辑上,进一步系统论证了“认知局限”的错误因由、逻辑,并为此找到解决这些错误因由、逻辑的答案。

在鲲鹏的眼界和格局,以物观物,以天量人

所谓“齐物”,就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在《齐物论》,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事物之间在根本上并没有彼此之分,而且是相互依存的存在。并总体性地提出了《齐物论》的核心思想:“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在这里,庄子说万世万物没有不是彼方的,万事万物也没有不是此方的,从彼方来观察此方自然看不见此方的实际情况,而在此方来看,这却是很明显的。所以,此就是彼,彼就是此,他们都是一体的,所产生的对立是双方存在的缘由。用相对论来理解,就是阴阳协调,有阴才有阳,有阳才有阴,阴阳需要有对立的存在才能存在。

由此,庄子认为,我们所执著的是与非,寿与夭,成与毁,美与丑,彼与此,物与我,身与心,大与小,利与害,安与危,生与死,有与无等概念,其实都是自我感受上的差异的“执迷”,所以我们各人所“自以为是”的都是具有相对性,表面性和不真实性等状况。

总之,庄子从以上三个层次,为我们推导了《齐物论》的实在性、合理性以及终极性。并进一步强调,只要能达到《齐物论》这一步,就已经能够体会到生生不息的道用,就能够让自己的身心提高一个层次,就能获得像庖丁解牛一样的智慧和技能,这就是《养生主》的境界。有了智慧和技能,就能够在人世间广为运用,这就是《人间世》的境界。

庄周梦蝶,意境高远

若能继续修养道德,彻底抛开自我,就能够让生生不息的道用充满着自己,自己的德行就能符合生生不息的道用,这就是《德充符》的境界。若再能用最大的心以道为师,把自己的心灵修养到道的境界,这就是《大宗师》的境界。若能把自己的心灵修养到道的境界,就是道家所说的“得道”,也就能拥有很高的智慧,那时候再来辅助帝王也好,自己建功立业也好,就可以有一番大成就了,这就是《应帝王》的境界。

所以,人要效法天道的虚无,要做到清静、若谷、柔弱、处下、不争等等,就是要抛弃自我的情绪私欲,抛弃所有的先入之见和主观成见,让自己的心灵达到道一样的空灵,只有在这样的无我境界中,生生不息的道用才能对自己产生作用,才能让自己获得智慧。有了智慧,就能够看清客观事物的真相,找到最恰当适宜的方法,最终把事情做对做好,通过把事情做对做好,就能获得利益,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道家始祖,老庄之谓也

因此,庄子的“鲲鹏”模式,使人类一下子跳出了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先天性不足和局限,弥补了“坐井观天和盲人摸象”等客观存在的眼界和格局上欠缺的问题,进而达到“以物观物,以天量人”的至高境界,而对老子关于“有无”、“有为无为”等综合辩证关系的把握上更要如此。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庄子是最能通透老子核心哲学的第一人,并在此基础上把老子的哲学思想落到实处,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当然庄子的高明之处并不仅仅是这些,还在于其对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精准把握上,因为其提出的“呆若木鸡”的故事,就让我们对“无为而治”的核心思想有了现实的抓手。

未完待续…………

本文为《以易解老,以老解百家》原创内容节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章内容链接: ,敬请品鉴。

其他合作事宜,请与作者联系,谢谢。

作者 | 东方既白

十年学“易”,一朝顿悟,由“易”及“老”,以“老”解“百家”,

独创《以易解老,以老解百家》国学研究架构新体系。

推荐

  • 1小河流里的阳光作文448
  • 2给大学学姐的一封信175
  • 3儿童吃什么提高免疫力,儿童吃什么提高免疫力又增加食欲,儿童吃什么提高抵抗力201
  • 4关于哲学句子114
  • 5属龙的性格内向吗234
  • 6人为啥会长老年斑呢397
  • 7男生写给女生表白情书范文172
  • 8分飞燕对唱的歌词109
  • 9灾厄新手开荒攻略,灾厄有哪些新boos新生物群落268
  • 10郭德纲白毛鼠:郭德纲的假仗义曾志伟的米老鼠154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