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犷质朴,时代丰碑 粗犷质朴,时代丰碑

时间:2024-01-07 13:05:03/人气:300 ℃

云冈石窟释迦座像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以西16公里武周山南崖,现存53个洞窟及许多小窟,东西绵延一公里。

鲜卑族拓跋部自公元386年建立北魏政权,439年统一北方,都城在平城(山西大同),当时雕造佛像之风颇盛。公元446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法”,雕造佛像的风气一度遭到打击,沉寂了七八年。到文成帝即位,又恢复佛教,云冈石窟的开凿就在此时。从时间上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约在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6年),比莫高窟约晚一个世纪,主要是现在所说的第16窟至第20窟,是由来自西北地区凉州(今甘肃武威)的僧人昙曜建议而开造的,又称“昙曜五窟”;中期为“昙曜五窟”之后,文成帝去世到孝文帝太和十七年迁都洛阳以前(467—493年),这20多年间开造的;晚期是迁都洛阳以后的30多年中开造的小型窑龛,不再是皇家开造,而是一些官吏、僧人小规模地开凿。

第20窟为三世佛,中央坐佛高13.75米,两侧立佛造型健壮浑厚,气魄宏伟,窟顶早年崩毁,佛像露天。第20窟的大佛可以作为云冈石窟北魏早期的代表作,这尊大佛脸形方圆,高鼻梁,大耳宽肩,嘴唇薄,脸及身躯饱满,雕刻手法用硬直线条刻画出轮廓,造像挺拔、雄伟、刚健,显露出一种“阳刚”之气。佛像的着装是外来式——“袒右肩式”,有较多“西域风格”的痕迹,以现存的印度“笈多式”造像看,如身躯面相饱满、服饰特征、深目高鼻,以及衣纹的装饰性处理手法等方面看,确定是比较接近的。不过在精神气质上,云冈石窟第20窟雕像已经不完全与“笈多式”造像相同,如嘴角不是很外露的一丝笑意,在印度“笈多式”的佛像雕塑中一般是见不到的,身躯雕造得浑然一体,与秦汉传统雕塑有着内在的联系(即粗犷、质朴、厚重的风格特点)。与云冈第二期相比,外来的特征还较明显,应该是在继承秦汉雕塑传统手法的基础上吸收“印度笈多式”的佛像造型及艺术手法的结果。“昙曜五窟”的造像,是以北魏的几个皇帝形象为依据的,所以,粗犷质朴的造型和气质也透露出5世纪北方鲜卑民族粗犷的游牧部落的内在气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北魏时代的丰碑,是那个时代精神力量和审美观的一种体现。

来源:大同文旅

编辑:徐子慧

推荐

  • 1我的董老师作文270
  • 2暑假计划英语作文八句话范文338
  • 3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总结范文390
  • 4初中生竞选班干部演讲稿范文500字168
  • 5人生哲理经典励志小故事292
  • 6化学高一课件333
  • 7中国成语历史故事440
  • 8介绍月亮城扬州的作文4篇200
  • 9外国小姐姐口腔音,美女子患罕见外国口音综合症498
  • 10魏源发表海国图志的目的:魏源写海国图志源于林则徐的嘱托164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