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里的明代建筑:紫禁城的建筑赏析,二

时间:2024-02-18 21:43:36/人气:112 ℃

麟趾门

时代:明

分类:门

区域:内廷东路

麟趾门位于紫禁城内廷东路东六宫区域,为东二长街南门,北与千婴门相对。始建于明代,初称寿春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今名。清沿明旧。

“麟趾”一词出自《诗经·周南·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诗的原意是颂扬周文王的子孙知书达理,不违周礼,以善德行世,后来“麟趾”便成为称赞王室和贵族子弟贤能的典故用语。后世更广泛地将其作为人们结婚和生子时的贺语,祝福所生子孙品行仁厚。

麟趾门为1开间琉璃门,黄琉璃瓦歇山顶,檐下施绿琉璃仿木构件,外观朴素。

螽(zhōng )斯门

时代:明

分类:门

区域:内廷西路

螽斯门位于紫禁城内廷西路西六宫区域的西二长街南端,与北端百子门相对,始建于明代。

螽斯门的典故源自《诗经·周南·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螽斯是一种昆虫,繁殖力强,善鸣。诗中描述了螽斯******一方、子孙众多、虫鸣阵阵的景象。皇宫内廷西六宫的街门命名为螽斯,意在祈盼皇室多子多孙,帝祚永延,与东六宫的麟趾门相对应而取吉瑞之意。

螽斯门南向,建筑形式朴素,为1开间琉璃门,黄琉璃瓦歇山顶,檐下为绿琉璃仿木构件,装宫门两扇。

清末,宣统皇帝溥仪为了骑车方便,将内廷部分街门和院落之门的门槛锯掉,其中包括螽斯门。锯下的门槛两端做出榫头,残留的两段门槛上再分别凿出卯眼,每到夜晚封门上锁之时,须将门槛装回原位,以保门禁的森严。

顺贞门

时代:明

分类:门

区域:内廷中路

顺贞门位于内廷中路北端,为御花园之北门。始建于明初,原称坤宁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因坤宁门移至坤宁宫后北围廊正中而改称今名。

顺贞门为随墙琉璃门3座,每座均安双扇实榻大门,每扇门纵横各9颗门钉。门外为北横街,隔街与神武门相对,门内南向正对承光门,门左右各有东西向琉璃门1座,名延和门、集福门。此3座门间以琉璃顶矮墙相连,在顺贞门前围合成一座袖珍院落。

顺贞门乃内廷通往神武门之重要通道,无故禁开。皇后赴西苑先蚕坛行祭祀礼或去往圆明园、寿皇殿等处均出入此门,皇帝有时亦经此门出入。此外钦安殿道场之期,随时启闭以供道士进出,但须严行稽查,不许闲人出入。明代若逢宫人病故,棺椁从顺贞门右侧之门送出。清代后宫亲族女眷曾奉旨会亲于此,选秀女亦进此门。现建筑完好。

【天穹宝殿】

时代:明

分类:殿

区域:内廷东路

天穹宝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东路、东小长街北段钦昊门内,东临东筒子路,西邻景阳宫。始建于明代,初名玄穹宝殿。清顺治朝改建,后避康熙皇帝讳更名为天穹宝殿。

天穹宝殿的院落为长方形,南墙正中开琉璃门1座,名天穹门。门外有横巷,东抵东筒子西侧宫墙,西端为钦昊门。院中正殿坐北朝南,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殿内悬乾隆皇帝御笔楹联“无言妙化资元始,不已神功运穆清”。东西配殿各3间,南院群房9间。

此处乃祭祀昊天上帝之殿堂,是宫中道教活动的场所,并与钦安殿、大高玄殿同为贮藏宫中道经之处。殿内原悬挂玉帝、吕祖、太乙、天尊等画像,每年于此举办天腊道场(正月初一)、天诞道场(正月初九)、万寿平安道场(皇帝生辰)等活动,平时由景阳宫太监负责洒扫。清代同治皇帝、光绪皇帝曾到此拈香祈雪、祈晴。现建筑完好。

【御花园东井亭】

时代:明

分类:亭

区域:内廷中路

御花园东井亭位于天一门外左侧、万春亭前西侧。亭平面方形,面阔1.94m,亭中有井,井口石上覆石盖板,朱红色四柱。

此亭的特点在于其下部为方形,顶部转为八方形,在四柱上各架一与平面四角呈45°的转角桁,两端各与悬在柱外的四根转角桁相接,于是形成八边,将承担顶部的荷载传达到四柱。因为利用悬挑达到力的平衡,所以也有称其为“担梁”的。亭顶部覆黄琉璃瓦,有八条脊,本应是八角攒尖顶,但按井亭做法而为盝顶,上安四对合角吻。井亭之顶开洞口正对井口,一为纳光,二为便于用长竿掏井。

亭檐下为花草枋心苏式彩画,白石雕栏板,云龙望柱头,覆莲雕花柱础,整个亭子造型别致,结构巧妙,装修精美,色彩鲜丽,为古建筑中少有的井亭实例。

南、北十三排

时代:明

分类:其它

区域:内廷外东路

南、北十三排指宁寿宫外东侧南、北各13座排房,东依紫禁城城墙,为乾隆年间所建。其中12座南北相向,各面阔3间,进深1间,前出廊,明间开门,灰瓦硬山式顶。每两座为1院,共6院,每院西墙辟院门1座。北端1座有小南房两间。南端南墙中辟垂花门,门外南临敛禧门。

慈宁门

时代:明

分类:门

区域:内廷外西路

慈宁门是内廷外西路慈宁宫的正门,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改建慈宁宫时一并拆建。

慈宁门为殿宇式大门,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坐落于汉白玉须弥座上,周围环以石雕望柱、栏板。门前出三阶,当中设龙凤御路石。阶前左右陈列铜鎏金瑞兽各1。门内接高台甬道与慈宁宫月台相连。

慈宁门门扉设于明、次间后檐金柱间,各开朱漆大门两扇。梢间后檐金柱间为砖墙,前檐檐柱间各安双交四椀菱花槅扇槛窗4扇。檐下施单翘单昂五踩斗栱,梁枋绘金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龙凤图案。慈宁门门额为满、蒙、汉三种文字,其中汉文为篆体,在紫禁城内较为罕见。门两侧接黄琉璃瓦顶八字琉璃影壁,壁心琉璃盒子及岔角采用菊、兰、牡丹等花卉图案,工艺精美。影壁之后有转角庑房与慈宁门两山相连。

慈宁门前是一东西狭长的广场,东出永康左门可至隆宗门,西为永康右门。广场南侧与慈宁门相对的长信门为通往慈宁宫花园之门户。

清代逢皇太后圣寿节时,在慈宁门内外陈设仪仗,皇帝、皇后分率王公大臣、王妃命妇等在此行礼朝贺。

銮驾库

时代:明

分类:其它

区域:外朝东路

銮驾库为清代銮仪卫贮存皇太后仪驾、皇帝法驾卤簿之所。其址在东华门迤南,北设随门房6间,东南临紫禁城墙,西有蜿蜒而过的内金水河,为一独立的院落。院东侧有大库5间,南侧有大库10间,均为黄琉璃瓦硬山式顶,内设上下两层。銮驾库内原有大堂3间、小堂3间及办事房、小库班房、档房等,今已无存。南库前曾出土“古今通集库”碑,为明代遗物,此地当为通集库遗址。

寿安宫

时代:明

分类:宫

区域:内廷外西路

寿安宫位于内廷外西路寿康宫以北,英华殿以南。始建于明代,初名咸熙宫,嘉靖四年(1525年)改称咸安宫。清初沿明制,雍正年间在此兴办咸安宫官学,乾隆十六年(1751年)咸安宫官学移出。同年,乾隆皇帝为庆贺皇太后六十寿诞,将此宫修葺一新后改称寿安宫。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为皇太后七十圣寿庆典,在院中添建一座3层大戏台。嘉庆四年(1799年)将戏台拆除,扮戏楼改建为春禧殿后卷殿。

寿安宫南北长107 m,东西宽78m,总占地面积8400㎡,前后分为三进院落,东西各有跨院。正门寿安门为随墙琉璃门3座,当中门内设四扇木屏门照壁1座,上覆黄琉璃瓦顶。第一进院正殿为春禧殿,旧建筑何时被毁不详,现有建筑为1989年重建。此殿南向,面阔5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明间开门,其余为槛窗。殿左右辟穿堂门,与第二进院相通。

中院正殿寿安宫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明间退进1间,设步步锦槅扇门4扇,次间、梢间设槛窗。后檐明间开门,次间、梢间设槛窗。殿两侧山墙各出转角延楼,环抱相属,向南与春禧殿后卷殿两山相连。

寿安宫后为第三进院,院中叠石为山,东西各有3开间小殿,名为福宜斋、萱寿堂。

寿安宫是皇太后及太妃、嫔等人的居所。明代仁圣太后、天启年间乳媪客氏曾在此居住。乾隆年间,孝圣宪皇太后六十及七十岁圣寿节,乾隆帝都亲率皇后、皇子、皇孙等人至此跪问起居,进茶侍膳,于堂前跳“喜起舞”贺寿,并于宫中设宴,王公、大臣及王妃、公主分坐于东西两侧延楼中,陪同赏戏。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畅音阁戏台修建完毕,次年皇太后逝世,寿安宫戏台便逐渐荒废。嘉庆四年(1799年)奏准,拆去寿安宫戏台,在扮戏楼位置建春禧殿后卷殿,用以收贮南府升平署之行头、切末。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寿安宫被辟为故宫图书馆,沿用至今。

推荐

  • 12016年情人节作文汇总146
  • 2应聘采购员的面试自我介绍413
  • 3回农村养殖成功创业经历275
  • 4当我不在你身边的歌词172
  • 5口腔医生的岗位职责126
  • 6生肖鸡2019年运势185
  • 7关于英语小笑话带翻译短文444
  • 8说说平平淡淡生活258
  • 9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各版本区别 升级103丨银河麒麟云平台V5.2411
  • 10快递员私自代收包裹怎么处理?收到莫名快递还要交49元运费449
  • 首页/电脑版/地图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