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小说 让沟通文化浸润“江花”校园

春江花月夜小说 让沟通文化浸润“江花”校园

人气:497 ℃/2022-10-06 03:00:59

学校的使命是培养人,是为学生提供满意的教育服务。而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则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学校的使命。因此,作为现代学校,一定要有自己的学校文化与鲜明的特色。五年前,我们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将沟通理念引入校园,来改善校园的人际关系,取得了成功。校园变得温馨、宽容,同时,我们也感到了沟通的作用。因此,我们大力推广沟通理念、策略和行为在学校管理、德育、教学、学校文化建设等全方位的应用。几年来,初步形成了一种学校文化和办学特色,沟通文化已慢慢浸润了整个校园。

一、沟通――创设了温馨、宽容的校园氛围

和谐是现代学校发展所追求的目标,而教师之间的“和”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教师之间的“和”,会带来整个校园的“和”,包括师生的“和”,家校的“和”,也会激发教师的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作为学校,一定要努力创造一种温馨的、宽容的工作、学习、生活气氛,让师生愉悦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2004年2月,湾头小学搬入大闸路,成立江花小学。由于学校正处于扩张时期,每年有部分教师退休和新教师加盟,新加盟的教师大多来自于不同的学校,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也千差万别,在工作中不可避免产生矛盾,产生误解。而“误解”“矛盾”往往会排斥教师之间的融合。解决矛盾的最好方式就是沟通。有效沟通必须建立在人与人相互真诚、尊重、信任的基础之上的,通过沟通达成理解、形成共识、达成统一,实现双赢。因此,学校通过讲座、录像、讨论等形式向全体教师介绍有效沟通的理念和技巧,提高教师的沟通意识和能力。我平时经常深入教师队伍去与教师交流沟通,关心教师,了解教师的需求;调整教师办公室,把分散的小办公室,合并成3个大办公室,方便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开展各种参观、旅游、运动、学习等有益教师之间沟通的群体活动;建立教师QQ群,增加沟通渠道,赋予教师更多的言语权。努力建立一个开放、民主、人文的沟通体系,为教师之间、教师和领导之间的各种沟通提供条件。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把沟通理念渗透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内化成广大教师的一种情感、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作为校长,和教师的良好沟通,不仅排除了执行中的障碍,杜绝了内耗,使价值取向一致,目标统一,校长的执行力得到了真正的提升。沟通还使得我校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日渐融合。

二、沟通――提炼出学校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学校在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中逐渐积累下来的一种学校群体意识和学校气氛。因此提炼出学校的精神文化是现代学校形成办学特色的一个基础任务。

北师大张东娇教授的学术著作《教育沟通论》提出的“教育即沟通”的观点,“现代教育虽然复杂而浩大,但各式各样的沟通,特别是师生间的沟通,却是构成教育运行的最基本的‘细胞’。正是无数种、无数次沟通的有序展开、聚合和积淀,才引发受教育者内心世界的变化、发展乃至文化积淀和精神成长”。我校在小班化教育改革探索中发现,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在于班级学生人数减少了,其实质在于增加了沟通时间和渠道,师生沟通的频率提高,沟通效果增强,师生关系也和谐了。又如,中华传统文化强调“贵和”,和而不同是一种可以选择的艺术化的沟通策略,和而不同意味着求同存异,意味着取长补短,意味着事事持宽容的态度。我想这就是“和谐”的内涵,这就是“共生”的内涵。因此我们提出了学校的核心理念:“和谐共生”。这种理念尊重“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崇尚多样性和差异性,引导学生、教师、家长相互促进、相互沟通,“教学相长”。这个理念得到了全体教师和家长们的认同。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将“主动沟通”作为校训,作为我校全体师生的行动口号和行动策略。在精神文化的引领下,我们将打造一个温馨、多元、健康、快乐的人文学校作为学校的发展愿景。

三、沟通――满足了学生成长的需求

传统教育有一种“圆满”的心态――不留一丝空间,这种心态主宰着学校教育――教师担忧学生在校园内无事可做,因此用上课、占课、补课、考试等填充学生的每一秒时间和每一寸空间,形成繁忙而无空白的景象。事物繁忙的表象必然产生精神和意义上的枯竭,他直接带来了“学校繁荣,教育精神衰败”的沧桑感。为此,要改变这一局面,学校必须从文化高度理解学生、影响学生,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一)把时空还给学生

“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这是搞好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在长期传统教育的抑制下,学校需要有毅力、有恒心去冲破世俗观念的禁锢,真正做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因此,我们倡导教学要劳逸结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规范教学常规,要求教师做到不拖课,给学生课间的休息时间;做到不集体补课,给学生有午间活动的时间,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时间的存在――时间并不完全属于教师控制,让他们自己意识到如何亲历时间和抓紧时间。要求课余时间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到操场、走廊、庭院活动,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从而珍惜自己的生命。

(二)让心灵回归自由

孩子是在自我调适、自我沟通、自我心灵对话的过程中成长的。在现实的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的感受,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最终将是:学生逐渐变得唯唯诺诺,不能说出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不能抒发真实经历的内心感受。为此2006年年初,我们开设了《亲近母语经典阅读》指导课和午间自由阅读课,要求全体师生读好书,提出“每生每年读书20本。”“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让读书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通过人与人本的沟通,引导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让他们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追求美好的理想。这一课程的开设使广大学生爱上了读书,也让他们懂得和书沟通,和自己的心灵对话。阅读课程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在2008年、2009年连续两次被宁波市教育局评为“阅读明星学校”。

(三)用活动充实学习

现代学校必须具有多元化的教育观念,多元化的教育观念所包含的内容并不仅仅是多元智能理论中对人的多种潜能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人的特质,尊重人,以人文本,培养出多样性的人才,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因此,学校除了规定的国家课程以外,应大力开发校本课程,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和各种学生实践活动。到目前为止,学校设置主题活动周、“江花”课程、兴趣小组(社团)活动、专题教育与社会实践四个板块。详见学校校本课程实施安排表: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设、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张,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实了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活动,大大改善了师生、生生的人际关系,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促进学校沟通文化的建设。

四、沟通――满足了教师发展的需求

优质的学校,关键是要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优秀的教师团队需要教师的自治和个人的主动发展,更加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同伴互动、合作文化和进取精神。教师的主动发展需要学校为他们创设温馨、宽容的工作、学习氛围,如增添生活及办公设备,让教师感到了安全感、归属感,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同时学校还积极鼓励教师在相互合作中共同提高。2008年,为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学校在语文、数学两个科目中开展了基于网络平台的323课例研究。通过两年的实践,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对话能力、反思能力和合作能力,教研组成员的能力得到整体提升。2008学年语文组被评为区局级党员示范岗,2009年数学组被评为江北区星级教研组。学校积极开展合作型的群体活动,如随机分组进行乒乓球、排球、游泳等团体性比赛,分组进行教师厨艺比赛等等,通过活动增进教师间的友谊,促进教师间的沟通等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五、沟通――满足了家校“共生”的需求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因此沟通不能仅仅局限于师生之间,我们要求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之间的真诚沟通,只有畅通全方位、立体化的沟通网络,才能满足师生、家长“共生”的需求。

(一)校园环境促“共生”

走到校门口,稍抬头就可以看到教学楼上一排金黄色的学校发展愿景的铜字,大厅门口上方有变化的电子屏幕,大厅内有“宽容大气合作进取”的校风宣传牌和师生的发展目标,花园的中心处有握手形状的“主动沟通”校训石雕,每天中餐必经之路上有母子鹿石雕――母子在亲密地沟通,每天进教室必经之路有――带笑脸的师生沟通语录宣传牌。每次上下楼必经之路――照片墙、亲近母语经典阅读书目。一楼长廊都是七彩长廊,每层楼都有学生的平面作品,有折纸社的展示厅,有学校荣誉的陈列柜。班级内的后墙都去掉了黑板,取而代之的是整幅的“沟通生态墙”。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让学校的走廊、墙壁、庭院、操场等场所都具有教育意义,并且这一切的营造都是围绕学校文化的精神,站在文化发展的角度进行创意设计。校园环境不仅对学生、教师有教育意义,并且我们经常通过家长会、家长接待日等形式,邀请家长到学校参观、浏览,让家长也认同我校的文化,以达到“共生”之目的。

(二)沟通平台促“共生”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学生家长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学生家长对学校发展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因此学校必须搭建多通道、立体化的家校交流沟通平台。五年来,学校通过温馨服务卡、学校网站、教师OA系统、校讯通、QQ群、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教育议事会、新闻媒体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长、社会的沟通。2006年我校推出了温馨服务卡,把学校教师、校长的联系方式做成一张名片,每学年一次发给全校学生,方便家长和校长、教师之间沟通。今年,学校网站荣获了江北区中小学校园网站评比一等奖,我们认为获得殊荣的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的活动都在网站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及时放到网上,让更多的家长了解了学生的动态,让家长感到学校对学生的重视。我校教师始终以真诚、尊重、信任的态度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与家长沟通,达到相互理解,实现双赢。

(三)沟通活动促“共生”

要有效推行沟通文化,师生、家长的沟通意识和能力要同步、共同提高,因此,学校通过读书、论坛、实践等形式,来提高教师沟通技巧。2009年下半年,学校开设了小学生沟通教育课程,编写校本课程,利用每学期两次的时间,采用小班互动体验式的教学形式,学习关于沟通的理念、知识、礼仪、技巧,关注学生的生命意义,培养学生从容自信、善于表达、乐于沟通的健康心理品质。学校通过学校文化讲座、发放沟通资料、推荐沟通书籍、专家讲座、家长论坛等形式,提高家长们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

学校文化活动需要师生参与,也需要学生家长参与,提高学校文化的活力和意义。因此,我校的很多活动都有学生家长的参与,像春游、运动会、文艺演出、学生成果汇报等等。例如,今年的学生社团成果汇报演出,我校邀请了近200名的家长参与我们的活动。学校也利用传统节日积极为学生和家长搭建沟通桥梁,如今年的母亲节前一星期,学校发出了号召全体同学参加“我为妈妈做道菜,传递我的爱”的活动,在5月7日学校举行3-6年级的学生厨艺比赛,活动情况用“妈妈感言、我的作文、照片、视频录像”等方法记录下来,反馈到学校与同学一起共享爱的喜悦。活动统计有450位学生参与了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很多家长在妈妈感言中表示感谢学校的这次活动,为亲子沟通创造了很好的途径。

五年来,沟通为我校的文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沟通的理念、策略已渗透到学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主动沟通”已成为我校师生、家长的行动口号,沟通也已成为我校的一种文化,一种办学特色。但我们认为还是比较肤浅的,要走的路还要很远,需要我们继续探索,把沟通文化做大做强,真正成为学校的一个品牌。

(责编 闫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 热门

  • 1关于中年人购买保险的攻略369
  • 2关于成长的故事优美文章200
  • 3电脑音响插上后没声音要怎么解决112
  • 4教师节诗歌十首赏析209
  • 5诗经硕鼠全文翻译190
  • 6谈判的共同合作基础204
  • 7word怎么安装到电脑上432
  • 8怎么解除菜鸟驿站黑名单153
  • 推荐

  • 1传祺gs3power劲享版测试:10万买这三点足矣试驾传祺GS3417
  • 2真心喜欢你的人断联后会找你吗?经常与你,断联的人444
  • 3为啥不能用假复姓:伪复姓,掀起潮流家长洋洋自得431
  • 4唐代旅游地理书:长安人文地理书,10.二.孕璜遗璞.5.诗经里333
  • 5全网最全水暖毯:8h把水暖毯价格打下来了405
  • 6嵌入式c语言要怎么练习?汇总嵌入式C语言段错误的3种调试方法438
  • 7为什么玩一天手机心慌想吐?不看手机心发慌一玩就停不下来432
  • 8总有一种相遇是互相喜欢的壁纸:精选壁纸幸福就是彼此手牵手210
  •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