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

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

人气:156 ℃/2021-01-31 06:52:57

高考文综政治试题设计灵活,材料新颖,既考查能力,又关注现实,从比较侧重于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向变通考查考生通过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过渡。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关于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文综试题

地理参考答案

【解析】由材料可知,下降风是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而形成的,其成因和山风相似,所以C正确。

【答案】1,C

【解析】由材料可知,下降风是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而形成的,中山站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其下降风最为典型,所以D正确。

【答案,2,D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图中下降风典型地区的风向以偏东风为主,晴朗的夜晚或多云的夜晚下降风的强度较大,研究下降风,对于南极科考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当出现下降风时,近地面大气中会出现逆温现象。

【答案,3,B

【答案】4. B 5. A

【解析】

4题:读图并结合材料分析可知,中心商务区与休闲商务区,都分布在市中心的位置,地价高,占地面积较小,A错误;白天人口高度密集,晚上人口数量减少,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B正确;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一般来说,零售店多分布在底层,而办公室多分布在高层,中间多为一般的商业活动,C错误;中心商务区和休闲商务区主要以经济活动为主,没有旅游功能,D错误。[来源:学§科§网Z§X§X§K]

5题:读图北京主要交通线路布局和2014年北京城市RBD密度分布示意图可知,北京城市的RBD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主要沿交通线路分布,故A正确;分布主要集中于城市中心,集中分布,B错误;主要分布在人口流动量较大的地区,C错误;市中心和交通便利的地区地价较高,D错误。

【答案】6. D 7. D

【解析】

6题: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读图分析,图中横坐标为长江上游宜昌站的年径流量,纵坐标为年输沙量,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①阶段→②阶段→③阶段的输沙量明显减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河流输沙量的主要因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由上题分析可知③阶段河流的输沙量比②阶段减少。读图分析可知在②阶段和③阶段河流的年径流量没有明显的变化,A错误;修路等工程建设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从而会增加输沙量,因此上游干支流沿岸地区如果存在修路等工程建设,下游的输沙量会增加,B错误;中下游地区退田还湖,会增大湖泊面积,调节的是下游河段,对上游的宜昌河段影响不大,C错误;上游干支流修建水库会对下游河段产生调蓄作用,能够起到拦水拦沙的作用,因此下游的输沙量会减少,故D正确。答案选D。源m]

点睛:本题以长江上游宜昌水文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关系图为背景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影响河流年净输沙量大小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水量的丰枯和含沙量大小。由图可知,该河段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该支流的年净径流量变化不大,说明与水量无关,最可能的是该支流流域通过兴建水库和提高森林覆盖率使得河流含沙量减少。

【答案】8. C 9. B

【解析】

8题:读图并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判断马略卡岛位于地中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地年降水量为400mm左右,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故不可能以雨水为主,B错误;该地降水少,河流枯水期长,径流量小,夏季炎热,蒸发旺盛,湖泊与水库储水量有限,A错误;淡化海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先进的技术保证,成本高,D错误;由材料可知,马略卡岛地下岩层孔隙储水量大,地下水丰富,因此该地主要的用水为地下水,C正确。故选C。

9题:供水紧张的原因主要从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差值来看,如果供给量较少,需求量较多则会产生水资源紧张的问题。读图,根据其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少,却是游客旅游的旺季和农作物生长季节,用水量大,因此城市供水更为紧张,故答案选B项。【答案】10. D 11. B

【解析】

10题: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甘蔗是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喜温、喜湿、喜肥。根据图中适宜、不适宜区的分布,大致与纬度相当,说明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D对。降水、地形、土壤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C、D错。

点睛:本题以广西能源甘蔗的种植为背景材料考查影响农业分布的主导因素以及能源结构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充分合理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已达到“以极少的投入,实现最大产出的目的,针对农业生产的地域特点,决定了因地制宜利用农业资源的必要性。因此,回答第1小题,首先应该明确广西自然环境要素的特点,然后再进行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生物能源作为新能源相比较矿物能源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答案】1①冬季降水量少,泾河流量小,侵蚀搬运能力弱;②河床为石质基岩,沙源物质少。

2①水资源短缺;②水土流失严重;③旱涝灾害频发;④水污染严重等。

3优:饮水源地汉江流域降水丰富,支流众多,河流水量较大,水质好;劣:线路穿越秦岭,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隧洞开凿工程量大。

4观点1:不正确。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含沙量大,河道淤积;有结冰期,通航时间短。

观点2:不正确。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水库易淤积;地势落差条件达不到梯级开发的要求。

【解析】本题通过一幅秦岭南北两侧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局部水系图以及有关泾河、渭河、泾渭分明的文字材料为载体,既注重教材水资源、河流特性等主干知识的考查,又突出命题“能力立意”的特点。考查内容有:河流含沙量影响因素分析、流域生态问题、区域跨流域调水条件、流域可持续发展条件评价等。符合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趋势,在能力要求方面,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审题能力,从地理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本题在关注能力考查的同时,把必修I中河流水文特征内容及必修III中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资源跨调配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源自教材,高于教材,考查了地理主干知识。

【答案】1热带雨林。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再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暖增湿,从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景观。

2①岛屿长期与大陆远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②受人类影响时间短,干扰少;③岛屿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

3①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栖息地、食物减少;②生产、生活造成环境污染,狐猴生存环境受到破坏;③非法捕杀狐猴获利;④全球气候变化,狐猴生存环境改变;⑤狐猴为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较弱。

【解析】本题以马达加斯加岛为背景区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围绕人地关系,重点考查了小尺度区域自然带及其成因、人类面临的突出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试题突出了命题“能力立意”的基本特点,有效的考查了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和探讨论证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能力;同时试题又重点考查了学科的主干知识、知识与能力兼顾;本试题的命制还体现了由“能力立意”向“核心素养立意”的转变,隐含了人地关系的协调,具体表现为推测狐猴剧减的原因。

1分析热带雨林景观的成因,考察了学生对小尺度地区区域特征的认知,又考查了学生依据答题模板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能掌握归类答案要点的能力。读图分析可知,该岛为非洲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岛,从纬度位置可以判断,该岛常年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能够带来丰富的水汽;根据图示等高线可知,岛上的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能够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在岛屿的东侧多形成地形雨;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因此该地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发育了热带雨林景观。

2本题主要考查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成因,问题直接指向了图文材料中提供的信息,突出考查了学生把问题落脚于图文材料,并能借助澳大利亚大陆生物独特性,灵活迁移运用知识,用准确地理专业术语阐述答案的能力。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岛“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千米”,说明岛屿与大陆远离,地域相对孤立,容易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2000多年前人类首次移居于此”“该岛人口已超过2000万,年增长率为3%”“经济以农业为主”说明该地受人类影响时间短,人口的增长速度慢,人口较少,受人类干扰少;该岛屿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岛屿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西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山地垂直变化明显,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

3本题主要考查该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结合该岛自然地理特征和图文资料,考察学生对于人地关系的反思,暗含人地关系的协调,注重了对学生人地观的培养。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变化,生物的进化规律来分析,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活动对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的破坏和影响来分析。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多,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减小,栖息地受到破坏、食物减少;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从而使得狐猴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再加上人类非法捕杀狐猴获利;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因而狐猴生存环境发生改变,适宜生存的空间逐渐减小;狐猴为该地的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较弱,对环境的变化适宜性较差。

42,【答案】特点:分布在城市周边距城区近;多沿高速公路和国道分布。原因:①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对休闲娱乐体验旅游的需求增加;②城市居民收入较高,出行条件较好;③市场距离较短,通达性好;④采用温室大棚生产技术,全年可进行“采摘游”等。

【解析】本题以热点“采摘游”为背景,以“华北某城市采摘园分布示意图”为载体,准确体现了高考能力和学科素养要求,注重考查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既考查相关知识,又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能力,还有通过区域综合要素分析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本题主要考查了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等。第1问中采摘园的分布特点,需要从示意图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该市近年来“采摘游”迅速发展的原因需要从该区域交通、经济、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特征来答。

43,【答案】在海滩利用海水集中养鹅,可将粪便等集中收集处理,利于淡水资源和环境的净化2分;以天然大米草为食物,既减少饲料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又减少大米草数量,利于海滩生物多样性的恢复2分,3点答出2点即可;疫病少,可提高鹅存活率,鹅品质较好2分;减少药物和饲料的投放,环境污染减少2分;海滩面积大,扩大饲养规模,提高产量2分。

政治答案

12-D 13-B 14-B 15-A 16-B 17-A 18-C 19-D 20-C 21-A 22-B 23-C

38. 1消费者:移动支付便捷高效,有利于消费方式的改变。4分

商家企业:交易成本下降,效率提高,有利于增强商家企业的竞争力。5分

国家:由移动支付带来的消费将成为促进电子商务增长乃至拉动消费的新引擎,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提高国家整体科技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5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答案示例:标题:关于如何防范移动支付安全风险的建议书

随着时代发展,移动支付使得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但带来的安全风险问题也不容小觑,因此,迫切需要解决这一问题。移动支付安全问题并非靠单一方面就能解决,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共同为用户使用安全保驾护航。

首先,人大要完善与移动支付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移动支付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其次,政府要加强对移动支付行业的监管力度,强化信用环境建设,打造良好的支付市场秩序,保护公民的资佥安全与信息安全。第三,公民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支付方法,积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只有各司其职,多管齐下,才能有效防范风险,促进移动支付行业健康发展,促进人民生活便捷和经济发展。

39. 【答案】

敢面对。4分

中国应顺应大势,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趋利避害,更多发挥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4分

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①辩证地分析传统孝文化的现代价值,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让孝文化在现代社会继续发挥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3分

②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要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需要赋予孝文化新的内涵,促进孝文化创新。3分

③推进孝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促使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3分

④营造孝文化的社会氛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崇尚孝道的社会风尚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生活》角度,设问指向如何促进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解读设问可以发现,此时的孝文化是指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是指适应时代发展,本题实质上是考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可以从正确的态度、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的途径等角度思考,并结合孝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分析。

考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的途径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24.【解答】汉朝初年,实行的是郡县、封国并存的制度;

A、察举制度是汉朝汉武帝时期创立的选拨人才的制度,故排除;

B、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故排除;

C、分封制指的是封国的含义,与材料中的思想之复活,意思一致,故正确;

D、推恩令是汉武帝颁布的,是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故错误;

故选C.

25.【解答】题干中描述的是唐朝官员“受财而枉法者”、“受财而不枉法者”进行处罚措施,符合题意的是A项;

唐朝是封建社会,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不可能是人人平等,排除BC项;

题干中没有涉及到中央集权的强化,排除D项.

故选A.

26.

【解答】A、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社会一直实施的政策,故此项排除;

B、这则材料反映的是之前士大夫的观念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转为“从事商业”,这说明了商业观念发生了变化,故此项正确;

C、政府允许士大夫兼职经商,材料中未涉及,故排除;

D、士大夫对理学持有怀疑态度,材料中得不出这一结论,故排除;

故选B.

27.

【解答】根据题干中“徒失佳偶,空负良缘”可知是指李贽支持自由恋爱,反对封建礼教,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故选C.

28.

【解答】题干中描述的是太平军大规模对待孔孟儒家文化进行了摧残以反对当时封建专制统治,但是这种行为过于简单粗暴,符合题意的是A项,故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故BCD错误.

故选A.

29.

【解答】A、材料中未强调资讯方式发生改变,故排除;

B、道德观念被打破不是材料论述的重点,材料强调的是批判袁世凯称帝这件事情,故排除;

C、言论出版是否自由在材料中得不到体现,故错误;

D、批判袁世凯称帝这件事情,放映出了人们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厌恶,同时说明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正确;

故选D.

30.

【解答】题干中1935年、“并力谋鄂南、赣西以及湖南各处重要资源之开发,以造成一个主要经济中心”可见政府积极筹建后方战略基地以来抵御日军侵略,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不符合史实,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27年至1936年,排除B项,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1.

【解答】并未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错误;

根据所学,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一五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中央对农业物资的统购统销主要是推动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故B项正确;

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形成,故C错误;

题干中描述的不是基层民主建设,故D项错误.

故选B.

32

【解答】根据题干中的时间可知当时雅典民主发展时期,该时期的作品主要呈现“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显然体现的是对人性的关注,是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符合题意的是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3.

【解答】通过对图表内容的分析可知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英国第二、三产业人数逐渐增加,体现的是劳动力转移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故D正确;

A项中的“直接”、B项中“始终”、C项中“完全”表述过于绝对,故ABC错误.

故选D.

34.

【解答】根据所学,在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带有鲜明的封建残余,君主专制是实,立宪是虚,帝国皇帝拥有一切大权,政治权力大于立法权力,所以与之相符的是D项,故D正确;

A项符合英国政治的渐进性,B项符合美国共和政体,C项符合法国1875年宪法的制定.故排除ABC项.

故选D.

35.

【解答】A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AD错误;

根据题干中“也是世界创造了欧洲”即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对欧洲的促进作用,故B正确;

C项中“完全”表述错误,故C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中档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也是世界创造了欧洲”即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对欧洲的促进作用.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2分

40.

【解答】1本小问的特征,依据材料一中朝贡体系是指“以中华帝国为核心”、“以经济实力为支撑”、“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经历资本主义国家一系列的条约冲击,朝贡体系逐渐瓦解”等方面进行论述即可;依据材料二殖民体系是指“主权是欧洲列强的特权”、“其对其他地区‘落后民族’进行野蛮殖民掠夺、占领和侵略的借口和依据”、“大国通过武力掠夺、殖民而实现崛起的暴力体系”、“居于金字塔底层的则是完全丧失主权的亚非拉被征服”进行概括即可.

2本小问的原因,结合中国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儒家价值观念来回答朝贡体系形成的原因;结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来回答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涉及到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展、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等方面来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

1特征:朝贡体系:以经济实力为支撑;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持续时间长;厚往薄来;在东南亚和中亚地区通行;形成东亚文化圈;本质上属于贡赐贸易;属文明的扩散;在西方国家侵略下瓦解.6分殖民体系:以西欧国家为中心;形成西方文化圈如葡语、西班牙语、英语文化圈;或使世界连成一体殖民体系是一个不平等、充满暴力的等级体系,也是一个弱肉强食体系.6分

2朝贡体系形成的原因:中央集权国家的强大;自然经济的发达;中国先进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儒家文化的价值追求,儒家天下理论塑造的产物.7分

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本质的扩张性和开放性;地理大发现及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殖民扩张及掠夺;两次工业革命的促进作用;极强主义的、非伦理化的文化推动,不受道义的约束,最大限度的实行掠夺和扩张.6分

41.

【答案】答案示例:A明清时期:关系:闭关锁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2分

阐释:明末清初,统治者为防范外来侵扰和人民反抗斗争,下令“禁海”。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落伍。4分

B近代前期:关系: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

阐释:******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同时大量从中国收购茶叶、生丝等农产品,把中国变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分

C新中国成立初期:关系:被孤立、被封锁。2分

阐释:新中国成立初,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严重对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使新中国隔绝与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外。4分

D改革开放以来:关系:对外开放、积极参与。2分

阐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依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积极与各国发展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促使中国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对内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世界经济接轨。4分

44、

【解答】

1背景: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悬殊;赋役负担不均;民众贫困逃亡.6分

2内容:制定条例,丈量土地,均分赋役;革除陋规,解决诉讼,整顿吏治.

评价:海瑞根据当地实情力推的地方改革,对抑制土地兼并,减轻人民负担,革除陋规,缓和社会矛盾都有积极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9分

45.

【解答】

1背景:二战后四国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采取分区占领;并都同意对德采取赔款、限制生产能力等措施;美、英、法政策改变,采用复兴德国经济的政策,与苏联制裁德国修复自己的政策产生矛盾;西方国家推行货币改革,发行新德国马克;西方国家违反战时协议引发苏联不信任,于是封锁柏林交通,危机爆发.7分

2述:美苏采取谈判、对话和妥协的措施.评:双方未发生直接冲突,使局势在战争边缘取得了缓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建构现代国际关系中自我控制的机制;有利于形成以谈判和对话为主要途径的国际关系模式.8分

46.

【解答】背景:联邦军队在初期对南方的战争失败;南方得到英国的支持,形势紧张;林肯政府得到北方部分民主党人的支持;共和党内激进派的要求;群众的要求和呼声.6分

2政策变化:由回避奴隶制存废问题到废除奴隶制.评析:前期回避黑人奴隶制存废问题,是为了取得民主党人的支持,出于政治需要;后期废除奴隶制是为了维护联邦统一.废除奴隶制政策使黑人积极参加到联邦军队,最终北方取得了胜利,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林肯政府始终把维护联邦统一作为最终目标,废除奴隶制只是他实现国家统一的一种手段而已.9分

  • 热门

  • 1关于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发言稿370
  • 2经常失眠多梦怎么治疗264
  • 3中国党员党章解读358
  • 4高考冲刺作文开头积累142
  • 5国旗下关于弘扬宪法精神演讲稿435
  • 6市场培训心得体会优秀范文274
  • 7全国卷高考文综真题477
  • 8全国卷文综高考试题260
  • 推荐

  • 1狼人杀平民最优玩法,狼人杀高级进阶玩法之套路篇391
  • 2市法检助理不能入额是真的吗?司改后法检助理入额难126
  • 3邪恶盛行的唯一条件是善良者沉默 邪恶,请你珍惜眼前感受美好与爱455
  • 4最应该提升的就是你自己 提升自己你的世界会更大203
  • 5百万粉丝网红澳门名店当众试衣服:90后港女拍,吃拖鞋短视频走红439
  • 6不期而遇的温暖作文低水平:高分作文不期而遇的温暖374
  • 7桓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 桓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全民才艺大赛举行373
  • 8泰国餐厅泰语点菜:泰国店员的中文套路你招架得住110
  •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