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

高中必修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

人气:385 ℃/2021-07-21 23:25:00

气温全球分布特点是温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三种尺度和特征。

让学生阅读课本资料来了解科学家推测古代气候状况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历史知识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古代文明和经济活动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生阅读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中国古代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图表分析,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开阔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现在和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跟气候有密切关系。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确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三种尺度及其特点。

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分析、总结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分组,把相互邻近的4位同学为一个小组,全班共13组左右。

2分发卡片,每小组4张卡片卡片已编号,卡上的问题用纸条封住。

上课:探索部分:全球气候变化

[师]介绍旅游景点——楼兰故城,播放楼兰故城的位置图。

然后要求各组同学揭开第一张卡片,问题:“用自己所搜集的资料来描述古代楼兰和现在楼兰的情况,可加以设想?课前已布置学生去收集相关资料

[生]各小组相互讨论、想象,把结果写在卡片上,并派代表描述。

[师]根据各代表的描述5个左右,归纳楼兰故城由昌盛到消亡,继续问:“这是为什么”。

[生]很轻松的回答:这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

得出消亡的原因:气候变化 孔雀河干涸 罗布泊湖水萎缩 楼兰消失

[师]要求学生揭开第二张卡片,在屏幕上播出卡片上的问题:“全球气候是怎样变化的呢?”

[生]根据课文分组思考、讨论,把要点记录在卡片上。

[师]播放表格提示

[师]问题1、通过上面“地质时期气候的变化曲线图”来说明地质时期气候的变化特点?

2、据考证,美洲北部的印第安人属黄种人,想一想:亚洲的黄种人是怎样进入北美洲的?

[生]思考、作答。

[师]通过世界地图解释。

[生]举一反三,完成上面表格。

自读部分:科学家推测古代气候状况的方法

[师]要求学生揭开第三张卡片,在屏幕上播出卡片上的问题:“古代气候距今时间很长,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当时的气候状况呢?”

[生]兴趣很浓的阅读课文资料,把相关方法写在卡片上。

[师]叫一位同学朗读这篇资料。加深学生对这四种方法的记忆

活动部分: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师]打开第四张卡片,播放问题: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哪些?

[生]思考、分析,在卡片上写出主要影响。

[师]播出“中国古代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图,提问:“挪威雪线变化与中国年平均气温曲线变化有何不同?”

[生]思考、得出自己的见解。

[师]用下图解释什么是雪线,然后根据学生的见解归纳:这两条曲线的高低变化在时间上和程度上虽然存在差异,但彼此的变化趋势却非常近似——雪线升高,气候变暖,雪线下降,气候变冷。

[活动]各组同学用自己收集的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的资料进行按时间顺序接龙,看哪一组接得最长。

[生]动手做

[师]根据学生资料,通过分析“古代气候变化对中国人类活动的影响”图得出气候变化对人类古文明和经济的影响。

[师]继续介绍印度哈拉帕文化。

南亚次大陆的青铜时代文明。从公元前2350年或更早,到前1750年。因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而得名。由于主要城市遗址哈拉帕又称哈拉帕文化。

起源和衰落 有人认为该文化起源于西亚;有人认为主要从前哈拉帕文化发展而来,在发展中受到西亚的影响。后一种说法较为流行。其创造者,一般认为是达罗毗荼人。

印度河文明中心地区约从公元前1800年开始衰落。衰落的原因,较通行的说法是外族的大规模入侵。另一个较有力的说法,是由公元前1700年左右发生的地震和由地震引起的水灾所造成。

[案例研究]中国野象分布的变迁

[师]介绍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中约有300头亚洲象在生息繁衍。象 群活动于小勐腊保护区及勐俞保护区内,属国内象。在勐腊保护区的则属国际象,他们有自己的通道象道,经常出入中国和老挝两国之间。

[师]播放“不同历史时期野象在中国的分布北界示意”图和问题:“中国野象的迁移方向是怎样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很有兴趣地研究并回答:迁移方向是自北向南,说明了我国气候从暖湿到冷干的变化。

[师]从中国野象分布的变迁得出: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

[总结]1、全球气候变化的三种尺度、气候特点?

2、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后探究活动部分:

本课测评1、简述研究古代气候的几种方法。

2、简述自人类诞生以来的气候变化。

学习延伸: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全球变暖对我国农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高中必修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题:

一、选择题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看为上升趋势。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CO2浓度明显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效应。据此回答1~2题。

1.因CO2浓度增加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A.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加

B.南方与北方温差变大

C.水稻种植的北界北移

D.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2.为延缓和减轻由于CO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

A.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

B.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削减CO2排放量

C.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源污染税费

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的地区因蒸发强烈,将变得更加干旱;南北温差不会变大,但冬季0℃等温线将北移,水稻种植的北界将北移。第2题,为减少CO2排放量,各国政府应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积极采用新能源。天然气属于含碳的化石燃料,燃烧后也要排放CO2。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不会减小CO2浓度。

【答案】1.C2.B

3.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强烈 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4.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解析】 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使格陵兰冰川融化量增大,冰原面积不断缩小。第4题,全球冰川大量融化使海水增加,海平面上升。

【答案】3.D4.A

5.地表冰川覆盖面积最大的时期大约距今

A.17 千年前后 B.11 千年前后

C.5 千年前后 D.2 千年前后

【解析】海平面下降,是因为水分存留在了陆地上。因此海平面越低,地表冰川覆盖面积越大。

【答案】A

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里。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分析回答6~8题。

6.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8年野象活动北界

A.不断北移 B.不断南移

C.不断东移 D.不断西移

7.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8.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解析】由图可知,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有野象分布,而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据此推测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从不同时期的野象分布地点可看出,图中所示历史时期野象分布北界不断南移,说明气温不断降低,是个变冷的时期,与现代全球气候变暖恰好相反。变冷时,雪线不断降低,我国1月0 ℃等温线位置不断南移。

【答案】6.B7.D8.C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9~10题。

9.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

A.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B.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10.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D.海平面下降

【解析】第9题,气候温暖,树木生长较快,年轮较厚。由图可知,内部和外侧年轮较厚,中间薄,可知A为正确选项。第10题,M时期处于寒冷期,冰川增多,海水密度增大,海平面下降。

【答案】9.A10.D

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物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完成11~12题。

11.中心事象X是指

A.海平面上升 B.城市数量增多

C.动物数量减少 D.冰雪覆盖扩大

12.世界各国对此变化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筑水利工程

B.控制大城市规模

C.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D.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

【解析】第11题,从图中中心事象X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与各个选项联系加以分析,不难得出中心事象X为海平面上升这一结论。第12题,由上题结论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措施,应该是通过控制大气中的CO2含量,以减缓全球变暖。

【答案】11.A12.D

二、综合题

13.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将在21世纪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1.1℃~℃。全球气候的变化与碳排放有着密切的关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东、中、西部碳排放比重

1读图分析1952~2000年我国东部地区碳排放的总体特征及其原因。

2我国北方地区一年中CO2的排放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________季较多,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此谈谈我国控制碳排放量的合理措施。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碳排放所占比重一直在40%以上,且变化不大。这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源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较大,而水电等清洁能源所占比重较小密切相关。第2题,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燃煤取暖释放大量的CO2。第3题,依据原因分析措施即可。

【答案】1东部地区比重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变化不大。东部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大。

2冬 北方冬季燃煤取暖释放大量的CO2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

14.读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的部分地质时期曾出现过________次大冰期,________次大间冰期。

2该图所反映的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温暖期较______,寒冷期________;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________,但新生代以________期为主。

【解析】冰期是地质历史上气候寒冷时期,间冰期是两个冰期之间气候相对较温暖时期。

【答案】1两两

2气候处于波动变化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3长偏短交替湿润

  • 热门

  • 1出洞的老鼠打一歇后语的答案368
  • 2黄金辨别真假方法326
  • 3带点黄的脑筋急转弯题目与答案106
  • 4初中现代诗歌赏析189
  • 5马齿苋洗头能变黑吗有什么作用?怎么洗?436
  • 6经常不吃早餐有什么危害180
  • 7高一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168
  • 8高一地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案485
  • 推荐

  • 1适合中午吃的快手菜谱:简单快手下饭菜一不小心就吃撑131
  • 2向云端南山南 ,向云端山那边303
  • 3昆山万达广场购物中心:昆山万达商业广场金街127
  • 4tws骨传导耳机推荐排名:内置耳放HIFI音质最好的真无线耳机之一TWS800开箱体验361
  • 5职业病防治法最早实施日期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177
  • 6职称评审通过单位不聘用怎么办?在编不在岗被上级部门借用人员404
  • 7考考你的智商鬼片 救命,BBC绝顶鬼剧笑劈叉了306
  • 8矿槽上料工个人先进事迹:优秀班组是这样炼成的188
  •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