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下的武汉市湖泊开发研究论文

基于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下的武汉市湖泊开发研究论文

人气:364 ℃/2024-03-22 16:11:58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经济的发展,使得工业文明和物质文明飞速膨胀,人类活动加强,大量工业废水、农药和生活污水被排入湖中,使湖泊受到严重污染,湖泊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这些人类干扰因素的存在,打破了湖泊的自然演变过程,造成湖泊生态系统结构退化,功能失调,原来宜人的湖泊及滨水环境也已不复存在,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这种退化现象将日益加剧,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基于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下的武汉市湖泊开发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基于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下的武汉市湖泊开发研究全文如下:

摘 要:城市湖泊是城市水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湖泊生态环境脆弱,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对湖泊的破坏性极大。本文指出了武汉市进行湖泊生态旅游的必要性,提出了城市湖泊生态旅游发展四种模式,并就如何开展湖泊生态旅游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湖泊;开发;生态旅游

湖泊是一个有着多种功能的复杂系统,尤其是纳入到城市发展版图的湖泊,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湖泊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规模、速度以及强度方面都大大加强,然而城市从湖泊开发中获得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1]。转变城市湖泊利用途径,引入新的发展模式,打造人地和谐、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是现代化城市追求的目标。

一.武汉市发展湖泊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城市湖泊是重要的城市水体形态,是城市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雅称“百湖之市”,全市共有湖泊164个,现存水域面积占武汉市总面积的11.31%,是全国湖泊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2]。湖泊是武汉市的名片,湖泊生态环境的状况不仅影响武汉市的可持续发展,更关乎武汉市的城市形象。

但是,在武汉市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在城市建设改造中忽视了对城市水系的总体控制和管理,城市的湖泊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围湖养鱼、填湖造地等不断上演,导致近30年武汉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目前中心城区仅存的38个湖泊,仍面临着继续被侵蚀的危险。在城市湖泊的开发中引入生态旅游的观点,发展湖泊生态旅游,通过资源的合理利用,既满足游客休闲旅游的需求,又能解决湖泊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问题,是合理有效、可持续地保护和利用城市湖泊,维持其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途径。

二.城市湖泊生态旅游模式的建立

当前,城市湖泊更多的是被当做城市的点睛之笔,通过绿化整治更多地发挥城市绿地的作用,以丰富城市景观和提供游憩场所;或是被开发成特色景点,发挥旅游功能,使城市湖泊湿地功能由实用功能向旅游美化型转化。根据湖泊生态旅游的性质、游客的感知方式及经营内容,武汉市湖泊生态旅游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城市湖泊休闲模式

打造休闲湖泊,推进休闲湖泊旅游综合体建设,还湖于民,为游客提供开放式亲水空间,满足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武汉市湖泊众多,资源特性各不相同,对于生态旅游潜力较高的湖泊,如梁子湖、东湖,依托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己形成规模效益较好的风景区,游览方式应由单纯的自然景观游览开始向自然与人文景观混合型转变,充分发挥其生态休闲功能,开展城市湖泊休闲旅游,坚持“绿色环保、生态低碳”的理念,突出“回归自然”的主旨,建设亲水式、开放式的旅游景观并向公众开放,通过开展湖泊休闲节、荷花观赏、环户湖自行车赛等活动,使游客能够真正走进湖泊,亲近湖泊,欣赏湖泊、喜爱湖泊。

二湖泊水文化休闲模式

人文景观资源为生态旅游地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成为生态旅游活动的重要部分。武汉市所处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独特的楚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在湖泊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历史文化信息在滨水绿地景观建设中的传递,在景观布置中,注意突出历史风光、人文风光,将风土人情、楚风楚韵渗透其中,开展文化休闲体验。如月湖、木兰湖、东湖有很深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现有文物古迹的保护、古树名木的保护、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新建绿化景观中历史胜景的再现和表达手法的运用进行历史文化信息的传递;另一方面,通过举行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节庆、民俗活动,如依据屈原的传说举行划龙舟比赛、民俗表演、古乐演奏等活动不断挖掘湖泊旅游的文化内涵。

三湖泊生态养生模式

武汉市近郊湖泊如木兰湖、涨渡湖、梁子湖都具有大于90%的绿化率[1],有着优越的生态环境,这一环境所散发出的自然、绿色的气息,使之成为“养生”的天然乐土。对这类湖泊,可以充分提炼独特的湖泊湿地资源,围绕“康体养生”主题,发掘“天人合一”的养生新空间。从自然风光、生态风光着手,营造碧波荡漾、鱼鸟成群、山清、水秀、岸绿如诗如画的生态环境;恢复湖泊的水系的复合功能,增强水生态的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构筑人水和谐的生态之美,进而可以开展湖边垂钓、观鸟、摄影或选择适合的环保型交通工具开展水上游览等活动。

四湖泊湿地科普研究模式

武汉市的湖泊属于平原浅水湖,最深的梁子湖水深也不过2米,按照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的定义,这类湖泊都属于广义上的湿地,湿地物种丰富,是生物多样性的储存库[3、4]。可以利用武汉市湖泊湿地资源,开展科普教育和研究。近几年来,随着武汉市对湖泊的日益重视,通过湖泊治理,改善湖泊质量,以湖泊为生的生物种类日益繁多,可以开展湿地科考、鸟类观赏与研究等活动。以鸟类观赏为例,武汉市许多湖泊是良好的鸟类越冬地,汤逊湖、木兰湖、涨渡湖等郊区湖泊拥有一定数量的野生鸟类群落,而东湖和墨水湖有人工养殖的鸟类群落,通过观鸟活动,一方面普及生态环保知识,让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满足游客的求知心理;另一方面进行湖泊湿地研究,可以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湿地,保护湿地。

三.武汉市湖泊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一进行城市湖泊生态修复

武汉市要依托湖泊开展生态旅游,首要的问题就是要进行水环境整治,开展湖泊修复,构建完整的水岸和水中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因地制宜地连接生物链,不断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具体可以通过湖岸种植林带草坪、河坡植绿、水中栽种植物、水中放养动物、恢复湖岸的自然多样弯曲化、保留与建设生态湿地以及加强湖泊生态管理等方法进行修复。

二加强湖泊生态景观设计

在湖泊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将科学、艺术和社会三个方面相结合,使其成为一个包含美学、湿地功能、公众参与、教育以及工程本身等综合内容的项目。一方面,在整体上要注重绿化景观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注重保持自然地貌特征、保持良好的尺度感以及强调个性特征;另一方面,在湖区修建必要的基础设施时,要注意建筑高度和密度的控制,对建筑风格和色彩进行统一管理,建筑色彩一般以中性色调和浅灰色为主,注意屋顶部分的处理,尽可能体现特色楚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体量应适中;同时,善于运用园林造景和表现手法,贯彻“城在湖中”的理念,在城市道路与湖泊景区、绿化空间、标志性建筑物等主要景观节点之间形成开敞、通透的景观走廊,充分展现秀美的景色。

三加强湖泊生态旅游管理

开展湖泊生态旅游有利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武汉市政府应积极推进,有效管理,做好规划、管理、服务、监控等职能。首先,政府应对湖泊水资源进行资产化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湖泊旅游开发标准,依此标准对城市湖泊旅游开发进行科学审批严格把关,杜绝随意决策的现象,在湖泊旅游开发、经营过程中也要做好监督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及时整改;其次,加大科研投资力度,促进湖泊生态旅游相关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建立生态旅游示范区,进行与旅游同步的教育与培训等;再次,政府主导战略着重点要放在树立旅游目的地城市整体形象上,通过开展湖泊生态旅游,使湖泊真正与城市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突出武汉“山水之城”的形象。

四继续推广生态旅游等新观念

游客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是旅游地实施生态旅游永续发展的关键条件,加强游客环境意识教育、引导游客健康绿色消费尤为重要。在武汉市湖泊生态旅游开发与经营过程中,要注意营造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的氛围,借助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如富有趣味性味的宣传标识、寓教于乐的参与体验,进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在全市掀起热爱湖泊、保护湖泊、观湖、赏湖的热潮,同时,加强城市的生态文化与法治建设,积极创建文明景区与文明城市,打造和谐大武汉。

  • 热门

  • 1千层蛋糕皮的制作方法是什么_蛋糕简单的做法428
  • 2深情的7.14情人节祝福语(十篇)172
  • 3热门销售代理合同书469
  • 4关于小学同学聚会的邀请函382
  • 5综合部半年度工作总结451
  • 6学会生存随笔453
  • 7基于消费意愿分析的海南房车旅游市场开发策略研究论文135
  • 8构建基于智慧旅游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必要性研究论文303
  • 推荐

  • 1哪些品牌的敞篷跑车价格最便宜?最便宜的敞篷跑车是什么267
  • 2属猴的人2024年最旺财的月份,几几年出生的肖猴人名利双收493
  • 3小孩子半夜牙痛怎么办快速解决?孩子突然牙痛原来是牙窝里的343
  • 4拆散情侣大作战黑灯瞎火秀起来了 拆散情侣大作战今日变身柠檬精159
  • 5为什么科学建议母乳喂养至2周岁?孩子这么大了还允许母乳喂养331
  • 6需求分析的主题图:需求分析-类图建模245
  • 7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第一单元内容整理完成469
  • 8抓娃娃技巧 高档版:抓娃娃的技巧你知道吗495
  •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