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提高哪些自身素质

教师应该提高哪些自身素质

人气:109 ℃/2024-05-11 10:33:43

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

做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觉得应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综合的知识素质,复合型的能力素质等。

1.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核心

思想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素质结构中的核心位置。它决定并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存在和发展方向,同时还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向。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起码包括:1.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学生,作风正派;2.经得起名利、困难和挫 折的考验,淡泊名利,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综合的知识素质——基础

现代的教师就应具有全面的知识素质.现代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知识结构趋向综合化,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打破专业壁垒,吸收各学科之精华.还要有一定的生活常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这也是一般人都要具有的。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这反映教师的职业特点。

3、复合型的能力素质——重要方面

1、具备新课程改革理念。

教师要具备尽快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能力。在教育理念上,当今国际上几种活跃的教育思潮如“以人为本”、“教育是一种唤醒”、“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等观点已被认同。这是学习社会化与终身学习的思潮,这些教育观念,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强调了学习态度、情感及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对这些理念应有所了解。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和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教育方法上,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构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想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

2、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新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证明,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3、具备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智能化、信息网络科技的现代信息技术已走入校园为现代教育服务,结合教师必须迅速适应科学发展的形势,学习、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堂课”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4、具备科研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育科研能力是基础教师教育所必备的能力。现代教师要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要成为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为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能力,那种“教教材”的“教书匠”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素质,迫切地呼吁着教师的创新智慧。所以,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5、具备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师教育对象是人,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同时,教师也是工作群体的一员,要有与同事融洽相处,合作共事的能力。教育是不仅涉及学校,同时还涉及到家庭及社会,所以教师还应具备有与家长、社会有关人员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形成教育全面进行有效地工作。

6、具备学习的能力。

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要求教师成为终身的学习者。瑞士的查尔斯、赫梅尔曾指出:“终身教育是唯一能够适应现代人,适应生活在转变中的世界和变动社会中的人的教育。这样的人必须使自己能够不断地适应新情况。”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教师应怎样提升自身素质

学习、实践、研究、总结是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主要途径。

1、注重自身师德修养。

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爱生、爱国、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人为本、敬业奉献”的师德理念,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发扬“静下心教书,潜下心育人”的敬业精神,形成“以师为乐、以师为贵、以师为荣”的良好环境。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格、风范;要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集体荣誉感;淡泊名利,耐得清苦,受得寂寞,不为红尘所感、名利所累;要知难而进,永挑重担。

2、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培训。

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学历达标,通过自学、函授等形式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要按要求求真务实地参加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与培训。

3、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及教育教学刊物。

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面对的是人类科学知识的快速更新。据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预测,今天出生的孩子,到大学毕业时,世界上的知识总量将增加4倍;当这个孩子50岁时,知识总量是他出生时的32倍,而且97%的知识都是在他出生后才研究出来的。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不读书、不看报、不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只看课本、抄教参,势必就会画地为牢把自己圈囿于一个狭窄的生活空间里,使自己孤陋寡闻,更谈不上从事教科研了!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补氧”。教师只有博学,才能多才多艺,才能娴熟地掌握教学技巧,才能成为学生乐学的引路人,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读书看报的过程就是学习、沉淀的过程;教学、写作的过程是教师深化、内化、升华的过程。要充分运用图书阅览室的教学资源,大量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及教育教学刊物,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养成记笔记、做剪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报刊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借鉴,交流提高。

当今世界,信息高速公路已将整个世界联结成为“地球村”,网上学习、网上查询、网上交流已成为时尚。可惜的是,目前多数学校的教师受条件所限,上网者寥寥无几。同时,由于电脑培训和操作不够,电教设备不足,电脑配置落后等原因,致使多数学校的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等望而兴叹。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学校的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水平也到了非提高不可的地步,不然的话,将制约整个师资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必须加大投入,加快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建设,使教师尽快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并能上网学习,应用电脑备课,促进其素质迅速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学设计;要充分利用隆化教师研修网,发挥全县各学科网络教研作用,立足县域优秀教学资源的整合,交流教师课改的问题和思考,开展新课程教学研究。学习参与研修网提供教案、作业、单元检测试题、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学案例、公开课示范课录像等相关教学资源,搞好学科网络日常教研管理、辅导、答疑、网上互动等研究任务,提高学科教研的即时性和有效性。使教学研究走向网络化、日常化,真正做到网络教研为课程改革服务。建立本校、外校领导教师、教师教师间QQ群,交流、研究、总结。

5、外出学习培训。

学习培训一是本县,二是县外。无论是何种规模与形式,教师都要珍惜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要珍惜学习培训过程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认真学习,认真记录,学以致用,资源共享。

6、拜师专业引领。

为使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迅速成长,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就应主动拜师,使自己在业务上有人进行专门的指导和培养。这比全靠自己独立摸索省时、见效。所拜之“师”应为名师,属当地知名度高、教有建树的专家。他们能够给予中青年教师以居高临下、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和帮助。可根据研究领域和专业特点,由中青年教师自己选择或由学校安排指导教师。中青年教师可以常上门求教,探讨问题,或参与课题研究。也可由专家定期亲临现场予以具体指导。

7、活动中锻炼提高。

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学区中心校及县级以上部门所组织的教学比武、课堂教学评优、基本功素质大赛等活动,“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掌握规律发现问题,在实践中积累升华经验,在实践中地去提升自己。

8、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伴互助在活动形式上有组织型和自发型两种类型。组织型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研讨活动。自发型是指教师本人主动与教学伙伴或学校管理者或同仁或专家进行研讨,这种研讨不拘时间、不拘地点、不拘形式,可随时发生,也可随时结束。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其基本方法、形式有:对话、协作、帮助。平时互相切磋、研究、交流,新老教师相互帮带,教师组织参加教研组开展的以集体备课为主的教研活动等。

9、教育科学研究。

教科研是教师自身高层次的进修。教科研的先决条件是教育思想的转变,知识、信息、理论的学习、积累、沉淀是教育科研的必备条件,而及时的总结、深化、内化、升华是其必然的归宿。只有这样,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才能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才能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学、研相长。提到搞教科研,当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有人不免生疑:既无家学渊源,又无名师指点,整日忙得不可开交,谈何容易!其实,无论学者型、科研型还是专家型教师,其本质依然是教师,并非固守书斋,孜孜于自成体系的所谓学问家。

  • 热门

  • 1领导干部的素养121
  • 2观看《我是证人》心得体会438
  • 3有关选手参赛感言307
  • 4华为荣耀10青春版开不了机怎么办263
  • 5关于国庆节的古诗歌颂祖国的诗句231
  • 6招生工作总结学校范文474
  • 7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方法有哪些319
  • 8如何做一个有素质的人167
  • 推荐

  • 18个看图猜成语越猜越聪明:美图猜成语暑假也要学习成语哦135
  • 2标致301可以开多久:一个东风标致301车主的自白164
  • 3最近抖音最火的旅游景点 抖音,这些网红旅游地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363
  • 4qq飞车手游道具排位赛上分技巧:QQ飞车手游,攻略组单排竞速道具双修251
  • 5大学生体测被围观:体测大学生集体崩溃现场124
  • 6王者荣耀关羽最狂傲的八句话 王者荣耀中关羽龙腾万里和冰封战神的台词233
  • 76千左右最具性价比的笔记本,3099,元的超轻薄笔记本会是性价比之王吗225
  • 8交大安泰面试题目 上海交大安泰IMBA备考分享495
  •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