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人气:187 ℃/2021-12-03 06:49:13

诗歌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部分,也是语文高考必考内容,但是,这一部分往往是大部分学生的弱项。在高三复习中,学生花在诗歌鉴赏复习上的时间多,但收效却甚微。如何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是摆在广大师生面前的一个难题。以下是小编整合的关于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1.把握主人公的立足点

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时空立足点,就可以为贯通全诗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抒情类诗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有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总体看,后一类居多。

2.关注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是诗人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它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关注题目,分析题意,同样是贯通全诗的重要方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诗都能找到立足点,像咏物诗、咏怀诗、咏史诗、哲理诗等,一般就没有,那就更应该关注题目。

3.了解诗歌的结构

“起承转合”是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结构中固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视角窥探作者的思路,进而贯通全诗。在初三复习备考中,如果我们遵循这种规律的话,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凡依着起承转合的程式来写的诗,尤其要注意起句,因它往往是贯通全诗、解读全诗的钥匙。

4.答题应紧扣原诗的内容

命题者对诗歌鉴赏考查的目的是看看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因此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必须结合原诗歌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千万不能空泛而谈。如果是选择题则要紧扣原诗词内容进行判断选择,否则难以说明自身是否读懂了原诗。

5.明白选择题选项常见干扰设置

句意理解方面:误解多义字、对象错位、偷换概念等;思想感情分析方面: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任意拔高等;表达技巧方面:张冠李戴、想当然等。我们在平时要多加练习,并及时总结答题规律。

6.熟悉有关意象与意境的知识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而且这两者又常常是一致的。

7.清楚诗人的用典

古代的诗人喜欢用典,其原因一是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为表达委婉一些;二是以古喻今,更理直气壮一些;三是可以用较少的文字传递较多的信息,使表达简明一些。一般用典有两层含义:1用历史旧事,借古喻今;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既自明心迹,又丰富诗歌的意蕴,提高诗歌的文化品位,用黄庭坚的话来说就是“脱胎换骨”。

8.记诵诗歌鉴赏口诀

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9.掌握诗歌鉴赏题的答题一般程序

1认读感知。读诗后继续仔细阅读各个选择项,借助它们进一步再去对材料做全面的理解,再去解题。另外,还要读标题,读注释,弄清材料的背景或领悟作者的心情。

2启动情思。熟悉材料以后,或联想,或想象,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同时对已知选项进行大胆筛选。比如,选择项中对一些典故或前人诗句的解释,有些比较冷僻,有些比较牵强,则可以去掉;对作者的评价过高或过小,或武断,或偏激的,也可视为“不恰当”。

3单项核对。选择项中有的是解释或分析单项内容的,如对诗歌中的修辞项的解释,我们就可以与诗句逐一核对,去掉那些无中生有的,指鹿为马的。这样,又可为鉴赏扫除了一大障碍。

4辨析真伪。在提供的答案中,有时会出现似是而非,有时会出现前是后非,有时还会出现自相矛盾,如选择项中出现“都”、“全部”的判断词,我们就更要注意它是否能自圆其说,结合全诗内容去伪存真。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答题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感情。

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两句回忆了词人当年为了觅取功名、争得官职而奔赴前线的初衷。

B。“尘暗旧貂裘”暗示自己收复失地的斗志未酬的内心苦闷。

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写出了词人放眼西北,残虏未扫;回首人生,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D。最后一句中,“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州”代指闲居之地。

【参考答案】

1.不能报国杀敌的悲愤

2.A。分析:读诗词,需了解词人所用典故的含义,该词中,“觅封候”是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写出作者自己报效祖国的壮志。

“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并非是词人当年为了觅取功名、争得官职而奔赴前线。

  • 热门

  • 1颅脑创伤近红外实时监测技术研究218
  • 2适合高三听的歌_与高考有关的217
  • 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273
  • 4有关公共管理学论文139
  • 5有关思念的优美散文306
  • 6红军长征故事优秀演讲稿388
  • 7如何制定一级建造师考试备考计划328
  • 8苹果有锁版和无锁版的区别430
  • 推荐

  • 1icey如何选择游戏难度?有meta元素的国产格斗游戏420
  • 2淋浴房上滑轮如何调节?超详细的淋浴房滑轮更换指南205
  • 3双11神舟新品,神舟双核一体机M35天猫特惠112
  • 4碘131治疗时能吃什么食物?碘131治疗期间到底能不能吃鸡蛋呢462
  • 5年薪千万去相亲是怎样的体验 月薪15万招募美男子我这么帅能去吗116
  • 6早春的栽培技术措施,早春育苗,坑太多309
  • 7明朝葡萄牙占领澳门是哪一年:葡萄牙也是倭寇,明朝葡萄牙恩怨史109
  • 8七夕可以去打卡太原恋爱博物馆:太原的七夕节,浪漫之都285
  •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