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姓的来源介绍

殷姓的来源介绍

人气:455 ℃/2024-05-24 01:52:16

殷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欢。

殷姓简介

先秦时期,殷姓活动比较广泛,战国时期的河南的魏国、冀鲁地区的卫国、陕川一带的秦国都有殷人的足迹,但是河南地区一直是殷姓的主要活动地。当代殷姓的人口已近210万,为全国第一百零三或一百零四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4%。现今殷姓主要分布于云南、江苏,这两省约占全国殷姓人口的44%,殷姓的第一大省为云南,大约占全国殷姓人口的31%。全国形成了以西南云南、东部苏皖为中心的殷姓******区。

殷姓源出

殷姓来源有三:1、出自子姓,为契之后。据《风俗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盘庚自奄故城在今山东曲阜迁到殷故城在今河南安阳西北,故称殷商。周武王灭纣,封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子孙不得封者,以故国名为氏,称殷姓。

2、以居地所临之水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姓氏急就篇》所载,河南禹州有殷水,居者以水为氏。

3、出自他族改姓。

4、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得姓始祖

殷契。乃帝喾之子,商部族传说中的始祖。契为其母简狄吞燕卵而孕所生,故被赐为子姓。契在舜帝时任司徒,掌管教化,后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今河南省商丘西南,其裔孙成汤建立商王朝。其间曾五次迁都,十传至盘庚时,又由奄迁到殷在今河南省安阳市一带,故名殷商,契又被后人称为殷契。商下传至纣时被周所灭。后周武王封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今河南省商丘,以奉汤王之祀。除此以外的殷商后裔大多没有封赏,便以原国名为氏,称殷姓,他们尊殷契为其得姓始祖。

殷姓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殷姓活动比较广泛,战国时期的河南的魏国、冀鲁地区的卫国、陕川一带的秦国都有殷人的足迹,但是河南地区一直是殷姓的主要活动地。到秦朝末,殷姓的主要族群集聚在河内野王,即今河南的沁阳市。秦汉时期浙江的会稽地区已经有殷姓。西汉初期,殷姓南移到淮河上游的汝南和西华一带,形成著名的殷氏汝南望族。三国两晋时,殷姓由淮河地区向东南迁移,过长江全面进入江南地区。到唐宋时期,殷姓在江苏形成了大族。明朝时殷姓已散播到全国各地。明朝时期,殷姓约有12万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三十位。江苏为殷姓第一大省,约占殷姓总人口的36%。全国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江西、浙江,这四省大约占殷姓总人口的69%。宋、元、明600余年,殷姓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以江苏为中心的殷姓******中心已经形成。

当代殷姓的人口已近170万,为全国第一百一十一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4%。自宋朝至今1000年间殷姓人口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目前殷姓主要分布于云南、江苏,这两省约占全国殷姓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安徽、山东、湖北、河北,这四省又集中了20%。殷姓的第一大省为云南,大约占全国殷姓人口的31%。全国形成了以西南云南、东部苏皖为中心的殷姓******区。殷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殷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云南大部、川黔南部、广西西部、陕鄂渝交汇地区、苏皖大部、上海、鄂皖赣交汇地区、甘夏大部、甘肃西部,殷姓在人群中的分布频率约为0.21%,中心地区可以达到1.6%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1.8%,该地区居住了大约48%的殷姓人群。在山东大部、皖苏北部、鄂赣浙中部、湘黔北部、河南东南、重庆南部、广西中部、川甘大部、青海东南、陕宁南部、辽吉大部、黑龙江中部,殷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在0.14%一0.21%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5.6%,该地区居住了大约31%的殷姓人群。

殷姓姓氏文化

郡望

陈郡:亦称陈国郡,秦朝时期置郡。西汉初期改为淮阳国。东汉章和二年88年改为陈国,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汉献帝时改回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太康县、西华县、商水县、淮阳县、郸城县、柘城县一带地区。三国时魏国将其管辖区域限制在今河南的太康、西华、商水、淮阳、郸城、柘城等县的范围之内,其中的太康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称阳夏县。隋开皇初年581年,陈郡废黜,隋、唐两朝时期皆改为陈州淮阳郡。

汝南郡:西汉高祖四年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东汉时期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

琅琊郡:亦称琅琊国、琅岈郡、琅玡郡。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在今山东胶南县琅琊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境内设琅琊郡,并附置琅琊县,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西汉时期治东武今山东诸城,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下辖五十一县,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海阳、即墨、崂山、胶县、胶南、沂水、营南、日照、五莲、赣榆今江苏赣榆及青岛等地。东汉时期琅琊国改治到开阳今山东临沂。晋朝时期改置为琅琊省。北魏时期治即丘今山东临沂。隋朝时期复置琅琊县。唐朝时期废黜,境地归胶州、诸城,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唐朝乾元初年758年曾废黜,后有沂州琅琊郡。从魏、晋朝时期起,琅琊台及秦朝琅琊郡治均不属琅琊郡国。另一处琅琊郡在今江苏南京一带,此后废置至今已千余年。

东海郡:亦称郯郡、海州。东海郡在历史上有三处:

①治所在郯邑今山东郯城,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朝时期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依附鲁国,战国时期为越国所灭。秦朝时期始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秦、汉之际曾称郯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郑城一带,治所在郯城县北部;西汉时期下辖三十七县,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以北一带地区。

②东晋时期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的东海郡,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费县、临沂县、江苏省赣榆县南部、山东省枣庄市、江苏省邳县东部和宿迁县、灌南县北部一带地区;唐贞观六年632年撤县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省入临沂;元朝末期复置郯城县,明、清两朝之后县域有变,但县名未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其地隶属山东临沂地区。

③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及后来的隋、唐诸朝时期,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一带地区。

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代县一带。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今山西代县,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朝初期,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朝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弘农郡: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函谷关城,其时辖地在今天的河南省内乡以西、宜阳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陕西省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及华山以南的地区。王莽执政时期改名为右扶风。东汉初期复名弘农郡,东汉末年因避汉灵帝名讳改称桓农郡。三国时魏国再次复名为弘农郡。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移其治到陕县今河南陕县。北魏时期复改恒农郡。北周明帝再改恒农郡为弘农郡,还治弘农县今函谷关。隋朝开皇初年581年废黜,隋大业初年605年复置,移治今河南省灵宝县北部,隋义宁元年617年移治到陕县。到唐武德元年618年,弘农郡彻底废黜。

冯翊郡:秦朝时期置郡,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设置同名行政区左冯翊,与右扶风和京兆伊合称“京畿三辅”,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三国时魏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白水以东、渭水以北大荔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移治到高陆今陕西高陵。

堂号

汝南堂:以望立堂。

琅琊堂:以望立堂。

东海堂:以望立堂。

雁门堂:以望立堂。

弘农堂:以望立堂。

陈国堂:以望立堂,亦称陈郡堂。

左冯翊堂:以望立堂,亦称冯翊堂。

殷姓家族名人

殷树柏:浙江省嘉兴人,清代画家。擅长画卉,法宗陈淳、恽寿平,下笔恬静,清丽有韵味,尤善小幅,晚年喜写蔬果,书宗柳公权,用笔挺拔。传世作品有《冷竹寒泉图》、《鸡鸣图》、《三秋图》。

殷夫:烈士1910-193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革命英烈之一. 遗世作品编有《殷夫选集》、《殷夫诗文选集》等。写出了《血字》、《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前进吧,中国!》等红色鼓动诗,翻译了匈牙利民主革命诗人裴多菲的传略及诗集。

殷羡:字洪乔,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其性格耿介正直,当他赴豫章太守之任时,京城许多人托他带书函于家人,当他走到石头城时,竟把一百多封书函扔进河中,并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邮”。因此,后世把寄书遗失者,泛称为“付诸洪乔”或“洪乔之误”。

殷仲文: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东晋文学家,曾官尚书、东阳太守。擅文辞,其诗开始改变东晋玄言诗的风尚,但其玄气并未尽除。

殷世安:江苏常熟人,清代画家,字济公。工诗,写墨竹有烟霏雨露之致。殷良弼:江苏无锡人,近现代林学专家。曾赴日留学。回国后曾任北平即北京大学农学院、西北农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森林系主任,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林学会。编有《林产制造学》、《实用伐木运材及工程学》。

殷兆镛:字补金,号谱经。江苏吴江人。道光年间进士。英法联军侵陷大沽,进犯天津,他力主抗战,屡次上疏,请“黜邪谋,决大计”。著有《齐庄中正堂集》。

殷夫:1910-1931,烈士,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革命英烈之一. 遗世作品编有《殷夫选集》、《殷夫诗文选集》等。

  • 热门

  • 1门面房的租赁合同范本440
  • 2关于我的财富的作文253
  • 3鼓励自己的名言242
  • 4出纳员年终自我工作鉴定227
  • 5被交警查到酒驾一般怎么处理375
  • 6如何保养车辆更省钱461
  • 7滕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159
  • 8清朝状元王杰斗和珅的趣闻265
  • 推荐

  • 1有一种思念无影无形却温暖心间:有种思念叫隔屏相望有种温暖叫梦中相依483
  • 2唐朝舞蹈的代表人物:唐朝的舞蹈艺术与宫廷乐326
  • 3win7旗舰版怎么备份系统?win7如何备份系统步骤图文教程332
  • 4怎么用红色纸做中秋灯笼?中秋的纸灯笼,5分钟教会你220
  • 5民勤沙漠 摘星小镇:民勤县摘星小镇相约天文科普基地442
  • 6哪些宠物可以在家里散养?绝对不能家养的宠物450
  • 7一直胃痛要怎么调理?各种胃痛不适怎么办167
  • 8小学数学常用八大简便运算方法:七种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方法452
  •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