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因“你”而深刻 深刻的反义词

概念因“你”而深刻 深刻的反义词

人气:423 ℃/2024-05-24 00:14:32

概念是抽象的,但概念的获得有赖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任何思维,不论它多么抽象,都是从分析经验材料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往往是一个逐步深入和提高的过程,一般都要经历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完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感性材料的认识和分析、感性到理性的提升、概念本质的剖析、知识结构的系统化是教师进行概念教学的几个突破点。

以下结合三次听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公开课所产生的一些想法,谈谈概念教学中感性材料的恰当使用。

第一次听课:直奔主题,强行引导下的模糊认识

直接出示课题:认识周长

师:猜猜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跟什么有关?(请一生拿着数学书上台摸一摸。)

上台的学生起先摸了一组长和宽,在老师的引导下摸了一周。

师:这一周的长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师:找一找其他的物体面,摸一摸,说一说它的周长。

学生沿着纸的边线摸了一周。

师:正好是一周,这一周的长就是……

生:周长。

学生举例。(都能正确地指出一周)

出示跑道、游泳池、树叶、窗户的图片,学生依次指一指,并说一说周长。

分析:这样的设计源起“周长”一词中“周”和“长”二字,学生不难理解,应该能想到“一周”和“长度”。但事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在教学中第一个学生摸了一组长和宽,说明他没有理解“周”和“长”二字,虽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一周”,但仍是教师强行引导下的灌输。更何况,仅以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来揭示“周长”概念的本质属性,更显单薄,学生虽对“一周”有了感觉,但根本没有体会到“长”。在课后的随机访谈中,学生都以手摸“一周”来解释周长,将周长概念错误地等同于“一周”。

第二次听课:循规蹈矩,在反复操练中记忆概念

动画:喜羊羊绕操场跑道跑一圈。

师:喜羊羊是怎样跑的?

生:跑了一圈。

出示:绕着操场边线跑一圈。(板书:边线)

师:在数学上一圈也叫一周。(板书:一周)

动画:懒羊羊沿着游泳池边线跑步。(再次强调一周是从起点出发再回到起点。)

师:游泳池池口一周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板书:周长)

动画:小蚂蚁沿着树叶边线爬一周。

师:小蚂蚁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学生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师:围绕数学书边线一周的长就是数学书的……(周长)

接着摸课桌面,完成填空:围绕桌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的()。

最后是学生举例说说周长。

分析:通过喜羊羊的动画,学生初步认识了“边线”和“一周”,接着通过懒羊羊的动画,揭示周长概念,学生的感知不够深刻,并没有调动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似材料丰富,实则大量的图片和实物都是在帮助学生记忆概念,学生只要能按照“……一周的长度就是……的周长”这样的模式说一说,似乎已大功告成了。但这样的练说过程,学生因缺少自主建构,仅仅是一时之间记住罢了。

第三次听课:调动经验,在充分感知中建构概念

1.感知一周边线,引出周长

动画:喜羊羊绕操场跑道跑一圈。

师:喜羊羊是沿着哪边跑的?(学生指喜羊羊跑的路线,师强调从这里出发又回到了这里)

师:可以看出喜羊羊刚刚沿着操场的边线正好跑了……(一圈)

出示:沿着操场边线跑了一圈

师:一圈也可以称为一周。

生:喜羊羊沿着操场边线跑了一周。

动画:小蚂蚁沿着树叶边线爬一周。(生练说)

出示:游泳池、草坪图片。(学生边说边指)

师:从刚才的图片上我们都找到了一周边线,那我们身边的物体面上你能找到他们的一周边线吗?(板书:一周边线)

学生寻找后交流。

生1:这是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

生2:这是黑板的一周边线。

……

(学生很兴奋,都想说。)

师:看来这样的一周边线非常多。课桌面的一周边线和黑板的一周边线比,谁的边线长呢?

生比较了一些物体面一周边线的长短。

师:的确,在生活中许多物体的面的边线都有固定长度,通常我们把一周边线的长叫做周长。(板书:长度 周长)

2.交流周长,引出平面图形

学生练说树叶、数学书及身边物体某个面的周长。

出示图片:手帕和窗户

生练说周长,并比一比。

动画演示:这两个物体的面沿着边线把它画下来,这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师:它们的周长是指哪些边的长度呢?

师:那么其他平面图形的周长呢?

3.小组实践活动,测量周长

画一个你喜欢的平面图形,并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

分析:跟第二次听课相比,基本上还是这些感性材料,但因为教师理念的转变,同样的材料却发挥出了不同的作用。在有效的材料感知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被激活,不但深刻感受了一周边线的内涵,还领会到边线有长短。在此基础上引出周长概念,顺应了学生的思维,没有强行灌输,没有抽象记忆,有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教师的适时总结。然后通过刚刚积累的对于周长的认识经验,组织学生画平面图形,更能体现学生自己的理解水平,老师亦能掌握学生理解的程度,在一次次充分的感知、操作、体验中学生领悟了周长的本质属性,内化了对概念的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演示、实验、各种直观素材、教具的观察和联系实际(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生产实践等)以及教师的生动讲解,均可以视作感性材料。提供适当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加强感性认识,使概念经验化、直观化,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在我们的教学中,第一次没有感知准确的事物,以后即使重复多次,也难以消除已经造成的模糊印象。所以,教师从一开始就要为学生提供准确、充分的感性材料,安排科学的感知程序,精心组织好感知过程,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准确鲜明的表象,为深刻理解概念本质打下扎实的基础。

  • 热门

  • 1千层蛋糕皮的制作方法是什么_蛋糕简单的做法428
  • 2深情的7.14情人节祝福语(十篇)172
  • 3热门销售代理合同书469
  • 4关于小学同学聚会的邀请函382
  • 5综合部半年度工作总结451
  • 6学会生存随笔453
  • 7关于2020年教研室年终的工作总结322
  • 8银行委托书共8篇362
  • 推荐

  • 1哪些品牌的敞篷跑车价格最便宜?最便宜的敞篷跑车是什么267
  • 2属猴的人2024年最旺财的月份,几几年出生的肖猴人名利双收493
  • 3小孩子半夜牙痛怎么办快速解决?孩子突然牙痛原来是牙窝里的343
  • 4拆散情侣大作战黑灯瞎火秀起来了 拆散情侣大作战今日变身柠檬精159
  • 5为什么科学建议母乳喂养至2周岁?孩子这么大了还允许母乳喂养331
  • 6需求分析的主题图:需求分析-类图建模245
  • 7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第一单元内容整理完成469
  • 8抓娃娃技巧 高档版:抓娃娃的技巧你知道吗495
  •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