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思维侵略 停止思维

停止思维侵略 停止思维

人气:204 ℃/2023-09-24 20:15:12

[摘 要] 本文针对当前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不到位,仍处于被动地位,思维被侵略的现状,提出师生平等对话的主张,分析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并以阅读的本质、接受美学的启示、新课程理念为理论依据,从四个方面浅谈实现师生平等对话的策略。

[关键词] 阅读 平等 对话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主阵地。现代教学理念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是以文本为中介进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我们的阅读教学理念看似更新了,而实质上是教师依然对学生进行着思维的侵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上发问的永远是教师

现代阅读教学一般来说是围绕一些问题展开的。问题的设置大部分是教师根据教材文本、教参设计的,真正来自学生的问题少之甚少。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连续发问,学生在进行短暂的思考之后作答,然后教师再给出一个正确答案。问题简单了,学生只需翻翻书就能回答;问题稍有难度,学生则哑口无言,接下来就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把学生带入自己预设好的答案中去。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所有的思考最终只为得到那个潜在的答案,而这个答案往往是教参上的、教师的或是某个权威的――学生思维的结果依然是别人的。有的学生甚至干脆拒绝思考了,因为老师最终会把答案告诉自己,只需要记笔记就可以了。这一现象的本质是一种思维的侵略――教师将自己的思考强加于学生,而非通过课堂对话,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心声。

二、课堂上发言的只是少数

既然是平等对话,就应该是多边的,既有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又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但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敢发言的只是少数学生,他们的发言往往和教师预设的答案不谋而合,教师就会以类似“大家是否同意?”的问题问学生,其他学生皆点头称是,问题就此作结。其实,这样的课堂对话对于沉默的大多数学生并不民主,也不平等。这种现象的实质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思维侵略。课堂上,学生之间本该在对方的发言中有所感,更加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而非跟着别人的思维走。教师是否给大多数学生创设了民主、平等、宽松的氛围,让其有安全的心理环境敢于发言,是能否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三、课堂上缺少不同的声音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对作品有自己的喜好。阅读教学本应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想象、联想去再现、再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文本展开对话。然而,不少教师却忽略了这些。例如,课本中的有些篇目对于90后的学生而言确实离他们的生活较远,所以不少学生从心底就不愿意展开对话。然而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是课本所选的就是名篇,一定得说好。教师讲的,学生没有体会,这种分析和讲解就成了外加的而非自得的。这也是一种思维的侵略。长此以往,教师讲得越多,学生越没兴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很多,既有教师自身的观念问题,又有教学中过分强调预设忽略生成的问题,还有升学压力的问题。其中教师自己过分地迷信教参、相信权威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要实现平等对话,我们必须有所改变!具体措施如下:

一、转变教师角色

魏书生老师指出:“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理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助的平等的关系。”新课标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些表述启发我们要放下架子,甘心做好学生学习的助手和伙伴,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把首问权还给学生

学生发问,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学生发问,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发问,可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解决了同学提出的问题都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最关键的是,养成了发问的习惯,学生就会主动探究文本,思维就会不断发散,不再是教师思想的奴隶了。

三、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以学生为友,努力追求相互的信任与爱,追求对话中的亲切、轻松与和谐,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教师在对话中少一些命令,多几分幽默,学生就会多一分自信,少几分怯懦。也只有这样轻松的心理氛围,才会使更多的学生敢于发言、乐于发言,才能停止少数人对沉默的大多数进行思维侵略。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

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姚斯说:“在作家、作品和读者的三角关系中,后者并不是被动的因素,不是单纯地做出反应的环节,它本身便是一种创造历史的力量。”因此,学生在和作者、文本对话时就有权利进行个性化解读。如果教师一味地用统一答案约束学生,就会导致其思维的僵化、个性的泯灭。学生自己思索、解读作品,有利于其独立意识和创造才能的培养。

总之,教师不能再以自己的权威对学生进行思维侵略了!阅读教学中既要有教师这个“我”,也要有学生这个“我”。教师、学生理应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展开对话,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读者和作者交流,共同享受阅读的乐趣。

作者单位:山西大同二中

  • 热门

  • 1激励销售的句子_激励销售团队的句子361
  • 2造纸厂停产整顿工作方案148
  • 3处理游泳后眼睛肿痛的方法240
  • 4水暖卫浴洁具产品口号388
  • 5考研择校:最舍得给学生花钱的学校231
  • 6小学教师节活动方案389
  • 7100000m等于多少毫安140
  • 8ankidroid怎么用449
  • 推荐

  • 1双向高景观婴儿车推荐 高景观婴儿车什么牌子好176
  • 2美拍怎么拍才能上热门?小白必看360度全面解析美拍397
  • 3香港深夜电台故事:来自一位香港老人的录音283
  • 4韩国差18岁的中韩夫妻:小18岁老公向老婆爆粗口421
  • 5怎么才能学会黄渤的高情商?当别人嘲讽你时该如何高情商的回复189
  • 6爱情公寓吕子乔名言经典语录p图:那些年令你难忘的爱情公寓经典励志语录317
  • 7陶渊明有桃花源记吗?世上没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387
  • 8波司登羽绒服线上与线下怎么区分?羽绒服鄙视链盟可睐瞧不起大鹅146
  •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