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畜牧业论文两千三千字

农村畜牧业论文两千三千字

人气:441 ℃/2024-06-18 18:24:30

畜牧业发展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且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的发展。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草原生态畜牧业与集约型畜牧业辨析

摘 要:通过概念论述了草原生态畜牧业与集约型畜牧业的联系与区别,探讨了中国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的途径。提出草原生态畜牧业与集约型畜牧业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中国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必然要经历一定程度的集约化过程,这种有条件的集约化生产是以生态经济学为指导,以生态、经济、社会效应的统一为目标,以生态优先为前提,进行优质、高效、低耗的畜牧业生产。

关键词:草原生态畜牧业;集约化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草原保护建设力度的增大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草原生态畜牧业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到底什么是草原生态畜牧业以及它与传统与畜牧业以及工厂化畜牧业或者集约畜牧业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却一直没有正面的回答。

生态畜牧业是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指导畜牧业生产,建立新型的动物生产模式。遵循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的规律和要求,把生物系统、环境系统和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利用,形成优化的、高效益的动物转化体系,同时实现无污染、无废物生产,通过多层次利用,多层次的增值,实现生态、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畜牧业优质、高效、持续发展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1~2]。

生态畜牧业是畜牧业发展的新方向,在中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草原生态畜牧业是生态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目标和新方向。草原生态畜牧业是在综合草原经济生态复合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各组成要素的特点的基础上,整体的保护和恢复生态,科学地利用草原,优质高效低耗地发展草原畜牧业,达到草原系统的土—草—畜—人协调统一,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集约畜牧业又叫密集型畜牧业或工厂化畜牧业,是指在一定的土地草原面积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新的技术措施,进行精心饲养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其实质是建造最适畜禽的生产环境,提高机械化水平,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遗传理论和育种技术、配合饲料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及机械自动化技术等改善生产工艺,合理组织劳动,从而缩短饲养周期,取得较高的劳动生产率、饲料转化率,力求在单位面积上获得“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经济效益[3]。集约畜牧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属于现代畜牧业范畴,在中国也已经有几十年历史。

由于草原上超载过牧现象严重以及草原退化等问题,造成草畜矛盾尖锐。在草原畜牧业转型以及草原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中,专家提出退牧还草、季节性轮牧、休牧以及舍饲、半舍饲的饲养方式,提出通过饲养方式的改变以及补饲等方法达到草畜平衡,实现草原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与传统草原畜牧业的自由放牧相比,舍饲半舍饲的技术含量提高,集约化程度提高,因此造成了草原生态畜牧业是集约型畜牧业的困惑,甚至形成了草原上要发展集约型畜牧业的观点[4]。本文的目的,就是要解答这种疑惑,辨清草原生态畜牧业的实质内涵。

的确,在很多方面草原生态畜牧业与集约型畜牧业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他们都注重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使用,注重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来提高效益。无论草原生态畜牧业还是集约型畜牧业都注重畜群结构的优化,注重通过科学的家畜管理技术及畜牧业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高效、低耗。

集约化生产无疑是获得高效低耗的经济效益的最优途径,因此,在畜牧业的现代化生产中,都会朝着集约的方向迈进。中国传统的草原畜牧业生产效率低,因此在朝着草原生态畜牧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在生产中某个环节,甚至整个生产过程的集约化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变游牧为定居、通过土地置换来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围栏来管理家畜、冬春季节舍饲等都可以视为集约化的表现。而在国外,也有生态畜牧业集约化程度很高的例子,以美国为例,其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典型特点就是集约化水平高[5]。

然而,即便是草原生态畜牧业与集约型畜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也有着本质的不同。首先,其驱动机制不同。草原生态畜牧业是生态与经济二者共轭驱动的发展方式,而集约型畜牧业是单一的经济驱动型。由于其驱动机制不同,也就造成了其生产方式、目的不同。草原生态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产品的优质、安全。

在生产过程中尽量避免影响畜产品质量及人体健康的添加剂、兽药等的使用。尊重自然规律,保证家畜的自然生长。因此,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要保留放牧,而不是完全舍饲。但是,在放牧过程中,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来管理家畜,比如进行季节性轮牧,在保证家畜生产需求的同时,让草原得到修养生息,让草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与重建。在冬春季节的禁牧、休牧目的也是如此。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中,会有短期的舍饲,或者叫半舍饲,往往选择在冬春季节缺草期,其目的除了保护草原外,还可以减少冬季家畜因游走及抵御寒冷而耗费能量。

尽管如此,草原生态畜牧业的一个重要主张是提高家畜在秋季的出栏率,也就是尽量减少在冬春季节舍饲的家畜数量,只留基本母畜越冬。这样既降低了家畜越冬的投入,又不会减少秋季家畜出栏的数量,同时还保护了草场,也就是减畜不减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共赢。通过草原生态畜牧业的这些主张与措施,可以发现,草原生态畜牧业,不仅注重经济收入,更注重草场的保护与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

而集约型畜牧业最重要的目标是经济效益,因此其主要特点是高投入、高产出,注重的是产品的量。尽管集约型畜牧业也追求优质、低耗,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高产、高收益。因此,为了高产高效,集约型畜牧业往往会割裂了动物与植物之间的自然联系,忽视了动物生长发育的自身需求,而在生产中大量使用添加剂和兽药,降低了畜产品的质量,甚至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另外,集约化生产追求规模效应,造成生产集中,而致使禽畜粪便污染土壤和水源,造成环境污染。总之,集约型畜牧业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发展方式。在这种驱动机制下,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都可能成为其牺牲品。但由于其高效的特点,集约型畜牧业也可能是畜牧业发展史上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过程。集约型畜牧业本身是社会经济发展、机械化程度提高的、生产效率提高的一个体现,但当经济发展到另一定阶段,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开始注重食品安全时,单纯的集约型畜牧业也就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方式,如集约型生态畜牧业,此时,“集约”只是生产手段,而不是目的。

草原生态畜牧业与集约型畜牧业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那么在中国的草原畜牧业发展中,如何把握住其中的尺度呢?

当前世界上常见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以集约化发展为特征的农牧结合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二是以草畜平衡为特征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三是以农户小规模饲养为特征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四是以开发绿色、无污染天然畜产品为特征的生态畜牧业模式[6]。四种模式各有特点和适应发展的环境。中国的生态畜牧业从传统畜牧业发展而来,由于中国农业发展以整体、传统的小农、小牧经济为主,因此,目前中国生态畜牧业发展以第三种模式为主。这种发展模式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但主要缺点是效率低、风险高,因此研究者们不断致力于其他发展模式的研究。草原生态畜牧业是中国生态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中国北方草原退化的有效途径[2],因此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对于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生态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的草原政策是生态优先,兼顾发展经济,也就是说生态保护建设放在了经济发展的前面。其原因不是为了实现生态畜牧业发展,更多的是对过去草原退化的一种补偿,也就是说,草原生态畜牧业是在恢复草原生态的条件下的畜牧业经济,这本身就像一种夹缝中的生存,既要进行经济生产,又没有充足的资源可以利用,甚至为了保护草原生态,必须减小生产规模。在这种背景下,当前,中国的草原生态畜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求低耗、高产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长胜,孙凤俊,王书杰,等.动物生态与生态畜牧业[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6:376-379.

[2] 侯向阳.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是解决草原退化困境的有效途径[J].中国草地学报,2010,4:1-9.

[3] 金铁城.畜牧业集约经营[J].黑龙江畜牧兽医,1984,2:17-18.

[4] 于铁夫,卢德勋.对内蒙古畜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内蒙古畜牧科学,2001,5:1-11.

[5] 颜景辰.美国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J].世界农业,2008,1:47-50.

[6] 颜景辰,张俊飚,罗小锋,刘歆海.世界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启示[J].世界农业,2007,9:7-10.

篇2

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

【摘 要】本文对于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的意义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给予充分的论述,为今后本地区有机化畜牧发展之路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有机;生产;生态

1 前言

“生态立省”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发展生态畜牧业对于本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牧民的增收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是新时期青海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天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之祁连山南麓,青海湖西北,是青海省主要牧业县之一。全县总面积25773.29km2,占全省面积的3.5%,其中天然草场和宜建人工草场235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1.05%。2008年,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农牧厅将青海天峻县梅陇村列为生态畜牧业试点村落,从而开启了有机畜牧业发展之路。2013年,青海天峻县明确指出大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打造“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为目标,积极开展天峻藏系良种羊、天峻藏系羔羊、野血牦牛、奶制品等优势特色产业进行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的认证,促进优势特色产业上规模、上档次,打造品牌,提高效益。由此可见,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正逐渐成为本县发展品牌。鉴于此,本文对于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的意义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给予充分的论述,为今后本地区有机化畜牧发展之路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的现实意义

2.1 发展有机畜牧业是现阶段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在

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天峻县畜牧业发展就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较为显著。

首先,从畜牧产品的生产来看,多是以传统产品为主,涉及高端类、未来发展主流类产品较为少见。

其次,从肥料使用来看,有机肥逐渐减少,化学肥料所占比重增多,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

最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也是较为严重。就本县而言,大约有30%以上的草地都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当中,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放养牲畜的数量与日俱增。

草地退化也是草原地区土地荒漠化的表现。而草地退化也带来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植株变矮,生产力降低,土壤沙化,为沙尘暴提供沙源等等。发展有机畜牧业可有效调整畜牧产品结构,以绿色产品为导向,满足社会大众对绿色纯天然食品的需求。发展有机畜牧业可以充分利用牲畜排除的污物,运用合理技术,经过生态发酵制作出有机肥料,对于控制草原污染有着积极作用。发展有机畜牧业可以把牲畜头数适当降下来,让人们集中精力发展有机畜牧业,提高畜产品的质量,这对于防治草地退化保护生态大有裨益。

2.2 发展有机畜牧业可解决劳动力过剩问题,提高本地区畜牧产品竞争力

有机畜牧业是一项密集型的劳动产业,发展有机畜牧业对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力过剩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发展有机畜牧业,打造畜牧业产品有机品牌,可以在无形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产品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从而为本地区畜牧产品走向国际打好基础。此外,发展有机畜牧业对于解决目前本地区畜牧业粗放发展,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也很有帮助。

比如说, 2001年,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海南苗族自治州建成23万多平方米,200多户农牧民的青藏高原有机畜牧业基地。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本县的载畜量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畜牧产业也得到升值、牧民收入也得到持续增长基本上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对于各地区发展生态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3 发展有机畜牧业,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的对策

有机畜牧业的发展,从目前来看,虽然在个别县市已经进行了试点,但是总体来看,还尚处于初级阶段,仍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从青海天峻县辽阔的草地资源来看,大部分尚未被污染,基本上具备了发展有机畜产品的天空、土壤与水体。即便对一些农区而言,发展有机畜产品也要通过一段转换期来进行。关键是要有这个观念与认识。

在此,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首先,政策出台的同时,要拟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加以落实。同时,在具体的实施中,要加强监督和控制,不能将政策流于口号,口号流于形式。

其次,在目前大面积推广有机畜牧业生产不现实的现况下,可在本县某个村落先行建立一个生产示范区。在生产区内按照有机产品生产销售的要求成立相对封闭的物质循环生产体系。严格控制污染源,保证土壤、水体、天空清洁、干净、无污染、不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化学添加剂,完全依靠天然牧草放牧与饲养牛羊,并根据放牧家畜的自然习惯进行饲养管理,生产合格有机畜产品要求的原料牛、羊、骆驼等家畜。示范区试验成功之后,可将经验推广开来,实现大面积的普及。

最后,加强宣传和立法监督。有机畜牧对于牧民来说尚且是个新鲜事物,由此政府要加大宣传,让民众知晓有机畜牧的含义、意义和益处,引导大众积极消费有机畜牧产品,进而刺激有机畜牧产品的生产。在有机畜牧产品消费数量增多之后,政府要加强立法,监督市场对于有机畜牧产品的销售买卖,完善有机畜牧产品的品牌认证。推广起初,可以设立有机畜牧产品代销点,制定市场买卖窗口,谨防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

总的来说,有机畜牧业发展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潮流。在这种理念的带动下,国内将形成一个新型的有机农牧业和有机食品产业化的格局。同时,这种商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也将迅速攀升,并将获得持续、健康和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雅丽,程洪杰,李元龙.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有机畜牧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养殖与饲料,200808:68-70.

[2] 李冉,董昊.绿色贸易壁垒下的有机畜牧业之路——兼论海南省发展有机畜牧业的优势[J]. 中国农业信息,200506:56-57.

[3] 郭映义. 依法民主管理引领牧民群众发展现代畜牧业——河南县牧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有机畜牧业工作中的独特作用[J].青海草业,200502:87.

[4] 王国钟,建原,娜日斯. 青海省门源县有机畜牧业发展优势与对策[J]. 内蒙古草业,200403:41-43.

[5] 刘春鸽,孟繁锡.营造雅安有机畜牧业生态位 构筑长江上游草地生态屏障[J]. 世界农业,200511:41-43.

[6] 公保东智.无公害、绿色及有机畜牧业生产构架与生态营养调控研究[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804:221-225.

  • 热门

  • 1深圳市厂房出租合同范本343
  • 2部队圆满完成任务的总结_部队任务完成总结报告358
  • 3减持计划公告167
  • 4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358
  • 5蚂蚁是昆虫吗蚂蚁是不是昆虫204
  • 6鱼胶对人体的作用313
  • 7农村干部毕业论文395
  • 8农村畜牧业两千三千字论文317
  • 推荐

  • 1暑假青少年敬老院慰问活动:北京一师附小和宝华里小学走进敬老院慰问102
  • 2胜率95以上的策略:年化36,的策略155
  • 3小学作文我的自画像写作技巧:小学生优秀作文赏析,我的自画像我们班的334
  • 4北京便宜的二手车有什么讲究?为什么北京的二手车那么便宜240
  • 5初一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翻译常考 初一语文课本重点文言文484
  • 6便血辨别的方法:怎样简单判断便血性质366
  • 7旗袍的发展与审美特征:旗袍审美意蕴刍议141
  • 8物联卡为什么限制地区?物联卡卡号显示不存在198
  • © 2024 OON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手机版